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深度報道 >

北京銀行獲批籌建28家理財公司 7家擬設立理財子公司

近日,銀保監會官網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銀保監會已批復同意北京銀行籌建北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據了解,北銀理財是2022年來首家獲批籌建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也是第8家獲批籌建的城商行理財子公司。

北銀理財獲批籌建

2021年9月北京銀行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北京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議案》。同意投資不超過50億元設立理財子公司。最終,在近1年后,北京銀行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于籌建北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批復》。

據了解,北京銀行之前,共有29家理財公司已獲批籌建(28家已獲準開業),包括國有6大行、11家股份制銀行、7家城商行、1家農商行的旗下子公司以及4家合資理財公司,北銀理財也是第8家獲批籌建的城商行理財子。

2021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北京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規模3555.64億元,較年初增加274.6億元,實現全部凈值化。其中,預期收益型產品壓降完畢全部清零,凈值型產品規模3555.64億元,較年初增長31.98%。

據了解,在北京銀行之前,監管已有一年未批復新的銀行籌建理財子。根據Wind,上一次還是在2021年7月監管批復上海銀行籌建上銀理財,而在2021年有5家銀行理財子獲批籌建。

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表示,對于理財子公司的審批,監管部門的要求并不低,顯性門檻主要是注冊資本,隱形門檻還包括監管評級、母行資產規模、理財產品規模等幾個維度。

今年1月,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曾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海蘇河灣峰會”上表示,銀保監會將繼續堅持“成熟一家、批準一家”的原則,穩步推進理財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批設工作,做好已開業機構的運行評估,積極探索中小銀行設立理財公司的模式路徑等。

銀行理財子公司持續“擴容”

隨著近期獲批開業,目前已經獲批開業的理財子公司達到了28家。年內而言,已有民生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高盛工銀理財、上銀理財、恒豐理財等5家理財子公司獲準開業。已獲批籌建但尚未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只剩渤銀理財和北銀理財。

除28家拿到開業“許可證”的理財公司外,齊魯銀行、蘭州銀行、貴陽銀行、西安銀行、北京銀行、烏魯木齊銀行等也公開透露擬設立全資理財公司的意愿。

據了解,除去北京銀行后,目前至少還有7家上市銀行擬設立理財子但尚未獲批籌建。此外,也有不少中小銀行曾表示擬設立理財子公司。其中,重慶銀行、長沙銀行均已公告3年半,成都銀行也已公告超3年。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機構申請成立理財子公司有一定的門檻,理財子公司處于起步階段,金融機構從熟悉到行業布局需要一個過程。隨著符合資質的理財子公司增加,行業競爭有望加劇,從中長期看有助于提升行業服務質效。

隨著市場發展,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重要作用已經不僅體現在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創造收益,其也成為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和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

隨著資管新規的實施,資產管理類產品逐步向凈值化管理轉型發展,不承諾保本保收益、不墊資兌付、打破剛性兌付等投資理念逐漸被廣大投資者接受,理財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不斷提高。在此過程中,銀行理財產品在凈值化管理方面的短板加快補齊,在客群基礎、獲客渠道、品牌宣傳等方面優勢更加凸顯,正逐步發展成為理財市場主力軍。

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發布數據,截至2021年末,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14%;銀行理財投資者數量達8130萬個,同比增長95.31%;銀行理財全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

周毅欽認為,由于現在理財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東部一線大城市,大部分都是國有大行和頭部城商行,未來有兩大趨勢:第一是城商行將成為接下來的申請主力,第二是理財子公司的設立將繼續探索向內陸地區拓展。資管新規對理財業務提出更高的要求后,預計未來全市場從500多家理財發行機構將壓縮到40至50家理財公司。

“中西部各省份的頭部城農商行要抓住歷史性機遇,積極向理財公司的方向靠攏,在資本金、理財規模、監管評級等各方面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周毅欽稱。

“對于離設立理財子公司差距較遠的中小銀行而言,回歸服務區域的實體經濟也不失為更好的選擇。”周毅欽補充道,如果確實離理財公司標準相差甚遠的中小銀行,未來資產端要將主要精力轉移到傳統的表內信貸上,這也是監管的本意,對區域的實體經濟、“三農”、小微予以扶持;負債端大量客戶的傳統理財需求,也可以通過發展理財代銷、財富管理業務予以平穩過渡。

關鍵詞: 北京銀行 理財產品 金融機構 營商環境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