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資訊 >

蕉嶺打造“壽鄉畫廊”鄉村振興示范帶 帶動全面振興

石窟河畔,禾苗翠綠,微風蕩漾,稻田滿是新意;屋舍儼然,屋頂錯落有致,檐下老人剝著剛摘下的黃豆莢;平坦整潔的道路延伸到家門口,小花園、小菜園布滿村頭巷尾……

初秋,行走在蕉嶺縣的“壽鄉畫廊”鄉村振興示范帶,看到的是壽鄉的自然風光,感受到的是鄉村的朝氣蓬勃。這背后,是蕉嶺縣積極響應、主動謀劃、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取得的成效。

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立足“五大振興”的基本要求,蕉嶺縣繪好建設規劃圖,瞄準產業這一發力點,通過黨建引領、干群合力,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

建好示范帶,帶動全面振興。接下來,蕉嶺縣以長潭、蕉城、三圳、新鋪鎮為主線,打造“壽鄉畫廊”鄉村振興示范帶,在此基礎上,建設兩條以上的鄉村振興示范帶,以中心村為節點、圩鎮為樞紐,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集片成帶,同步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輻射帶動蕉嶺縣鄉村全域全面振興。

繪好一張圖規劃先行因地制宜挖掘鄉村獨特魅力

“以前農村人都爭著往城市跑,現在城里人巴不得早點退休回農村。”今年58歲的鄧玉蘭談起家鄉蕉嶺縣長潭鎮新泉村的變化,笑得合不攏嘴。她說,柏油道路鋪到家門口,走出大門就有整潔美麗的小花園、小公園,可以散步、可以小憩,村民們對此贊賞有加。

新泉村的這些變化,是蕉嶺縣持續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積極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變化的成效之一。

通過干部帶頭、黨員響應、村民配合,蕉嶺強化日常排查,及時對危舊房屋、殘垣斷壁、亂搭亂建進行拆除,并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四小園”建設,因地制宜打造有特色的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美化村莊環境,豐富村容村貌。

過去一年,蕉嶺縣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育精勤農民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創建省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縣。

辦法越來越多,方式越來越活,一個個美麗鄉村、產業強村、宜居新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成績是最好的體現:蕉嶺大米、綠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蕉嶺大米入圍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毛竹產業園入選第二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村被評為第二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文福鎮鶴湖村獲評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站在新的坐標點上,蕉嶺為自己立下了新的奮斗目標,吹響全面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的號角。

“建設示范帶,蕉嶺有基礎,但要建出成效,關鍵在于做好規劃,讓蕉嶺的鄉村、圩鎮的優勢能夠充分發揮,特色得到充分展現。”蕉嶺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如何畫好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建設藍圖?蕉嶺分三步走:全域統籌,分區規劃;協調統一,分村規劃;加強基建,完善結構。猶如繪畫的三個重要步驟:找準結構線、描好分界線、上足鮮顏色。

據了解,蕉嶺縣確立了以“壽鄉畫廊”和“水墨長潭”兩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為基礎,涵蓋4個鎮20個行政村和新鋪示范圩鎮的方案。

依據各個鄉村的具體情況,蕉嶺從鄉村的自身優勢出發,進行功能的分區,科學規劃,挖掘不同村莊的獨特魅力,逐漸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依照全域統籌、分區引導理念指導原則,實現對分區對象有規劃、有目標的引導,促進鄉村振興示范帶的發展。

長潭鎮白馬村是最早一批發生變化的村莊。

站在長潭鎮白馬村的田埂上向遠處眺望,田野內,一株株排列整齊的禾苗在微風的吹拂下擺動著。俯視稻田,一幅“幸福追夢人”的田畫浮現在眼前。

優良的生態環境和連片平整的土地是白馬村的優勢所在,既為白馬村提供了機械化耕種與收割的天然條件,也為白馬村發展鄉村旅游打下了基礎。

李延志是長潭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員,也是白馬村駐村第一書記。在前期規劃工作中,他與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其他隊員到白馬村與周邊鄉村展開調研,了解當地風土人情、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經過與村委會商討,我們決定實行‘稻花輪作’,規劃建設白馬農業主題公園,發展鄉村生態休閑旅游產業。”李延志說。

田畫、棧道、小火車、露營基地……經過幾個月的建設,白馬村農業主題公園亮點紛呈,已成為蕉嶺老百姓周末出游的好去處。“每到節假日,乘坐小火車在五彩稻田里拍照或者晚上在周邊露營休閑看星星的游客絡繹不絕。”白馬村黨總支部書記林金華說。

找準發力點數字農業助力絲苗米做大做強

步入三圳鎮絲苗米種植基地,種下不久的稻田內,水如鏡子一般將湛藍的天空倒映在田內,一株株嫩綠的水稻就如同種在藍天內,排列整齊,分外美麗。

“過去,從種植到收割,都要依靠人力,費力氣不說,種出的米也是品質不一;如今,有了數字化的設備,種植過程全流程監控,智能化設備幫咱當管家,省時省力,品質還有保障。”梅州市建豐糧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溫崇文笑著告訴筆者。

從人種人收到機耕機收,從靠天吃飯到精準治蟲,蕉嶺的絲苗米產業正走出一條精致高效的數字化道路。

2021年,蕉嶺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1.71%,走在全市前列,預計2022年達82.14%。機械化、數字化的管理方式,不僅提高了農田的管理效率,保證產品品質,也解放了農民雙手。

鄉村振興示范帶,產業發展是核心。發展特色產業,有利于拓寬農民收入渠道,促進農民和農村集體增收,推動社會實現共同富裕進程,是實現農民富、農村美的重要抓手。

然而,推進示范帶建設難點也在產業。

于蕉嶺而言,產業建設的難點在于勞動力不足。“都說農業是投入大、周期長、產出不穩定的產業,所以不少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小孩和大量的田地。”溫崇文說,要推進產業建設,就要找到勞動力。

數字化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新道路。

“自從裝上了數據采集設備、蟲情分析儀、監控等多種物聯網設備,對絲苗米種植進行全程數字化管理,省力多了。咱點點手機,稻田情況就掌握了,不用一趟一趟地跑。”三圳鎮種糧戶涂見平承包了100多畝田,有了絲苗米產業大數據平臺,一人也能管好百畝良田。

新技術添底氣,稻田里的各項數據都被傳到了蕉嶺絲苗米產業大數據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既有品牌宣傳,也有全程溯源系統,更有銷售中心和大數據分析,真正實現了絲苗米從稻田到飯碗的全程溯源。讓農民種得輕松,客戶吃得放心。

用好新技術,種糧大戶實現高效管理,農民當上“甩手掌柜”。

依托大數據平臺,蕉嶺成立農業生產托管運營中心,大力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僅讓農民告別“想種田卻沒時間、沒力氣”的煩惱,也補齊了絲苗米在加工和流通等傳統農業環節低效率、不穩定的短板。

作為托管農戶,返鄉新農人劉婷告訴記者:“把田交給專業合作社托管,省時又省力,除去托管費750元,每畝還增收250—300塊錢,很劃算。”

數字賦能,讓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蕉嶺充分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利用信息網絡技術,開展市場信息、農貿供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農產品初加工、農業氣象“私人定制”等領域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提升農產品品質,以品質保障品牌,讓農產品向著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

“接下來,我們將建立健全農業農村數據采集體系,積極建設天空地一體化觀測網絡、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農業農村云平臺,讓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融合,賦能鄉村產業發展。”蕉嶺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形成大合力探索“六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模式

“你好,我想利用積分兌換一包洗衣粉,這是我的積分分解表。”

“好的,本次兌換將消耗20積分,賬上還剩余184分。”

一大早,蕉城鎮龍安村村民陳遠方提著一大袋洗衣粉,從龍安村鄉村治理兌換超市中快步走出,正忙著趕回家洗衣服。“用平時借閱圖書、參與村子里的公益活動攢下的積分兌換物品,在家門口就可以兌換生活用品,不僅方便,更有種小小的成就感。”陳遠方說。

走進龍安村鄉村治理積分兌換超市,貨架上的商品琳瑯滿目,多是生活用品,每一件商品下方,都清晰地標注著兌換商品所需的積分。兌換完商品后,村民需要到一旁的電腦上進行登記,并扣除對應的積分。

“我們梳理總結了20余條近年來村內治理的好經驗、好辦法,以積分細則的形式進行固化、高質量延續,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的精細化、科學化、透明化、規范化水平。”據龍安村黨委書記鄭小峰介紹,積分評定緊密結合鄉村治理實際,從遵紀守法、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孝親敬老、講誠信、育新風等方面明確積分內容。

在評分環節,龍安村采取“基礎評分+加分項+減分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積分評定,吸納村“兩委”成員、村民理事會、各級黨代表、農村黨員等多種主體組成評議人員庫,以片為單位,每季度進行評測時抽取五人組成評議小組,評測結果張貼公示,評測全過程納入鎮紀委、村監委會監督范圍,確保程序依法合規。

“現在,紛繁復雜的村級事務逐漸標準化、具體化,鄉村治理也從‘村里事’變成‘家家事’,治理工作更加簡便、有效。”鄭小峰說,自“積分兌換”制度實施以來,龍安村全村共1325戶村民參與登記德行善舉3680件,積分42萬多分,村民成為了鄉村的建設者和鄉村治理的直接參與者。

鄉村示范帶建設是一個周期長、工程量大的項目。在推進過程中,蕉嶺不可避免地會面對難啃的硬骨頭、復雜的大難題。如何匯聚多方力量,讓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加速?巧用群眾的力量,形成大的合力,這是蕉嶺的思路。

以提升基層黨組織引領力為核心,蕉嶺深入實施“一核三元、多層共治、全要素聯動”鄉村治理機制,挖掘內生治理資源,探索形成了“一個核心管事、一張清單明事、一套機制議事、一個地方說事、一種方法評事、一攬子改革解難事”的“六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模式。

同時,蕉嶺實施村莊、農戶“雙積分”制度,以村莊積分引導發展方向,采取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方式,以農戶積分激發村民參與熱情,強化激勵約束機制。

黨建引領鄉村善治,匯聚起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的無窮力量。

據統計,蕉嶺各行政村積極培育村民理事會,建立完善村級協商議事會、黨群聯席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讓村民充分參與村莊公共事務的決策管理。近年來,共計吸引社會投入及群眾自籌資金2.5億多元,幫助民生實事300多件。

關鍵詞: 鄉村振興 人才驛站 志愿服務 農業農村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