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觀察 >

廣西四大工程綻放異彩 譜寫秸稈綜合利用促增收新篇章

《廣西加快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明確提出,要重點實施秸稈變肥、秸稈畜禽、秸稈能源、秸稈原料四大工程,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配套體系、政策支持體系,形成區域化、多元化、標準化、高效化、產業化的“五化”發展格局。

今年以來,廣西積極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各地因地制宜,各顯神通,四大工程綻放異彩,譜寫了秸稈綜合利用促增收新篇章。

A秸稈變肥工程:資源循環利用

“我們正在推進以秸稈為原料生產生物有機肥、商品有機肥、生物炭基肥等,發展一批高端秸稈肥料化加工產業。”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區正強化種養結合,推廣應用農作物秸稈與畜禽糞便混合制肥技術、添加微生物好氧堆肥技術等,推廣水稻、玉米、甘蔗秸稈粉碎作為生態養殖墊料,實現秸稈環保、安全、低成本無害化處理及肥料化利用。

在雙季稻主產區,一批水稻秸稈腐熟還田循環培肥示范區正在建設中,通過秸稈粉碎還田、腐熟還田、套種綠肥等措施,提升耕地肥力。到2025年,全區力爭每年建成300畝以上的水稻秸稈腐熟還田循環培肥示范區超過100個。

“綠肥翻壓還田后可以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改良土壤結構和微生物環境。每畝農田能減少使用化肥15—20公斤,病蟲害大大減少。不僅成本投入降低了,還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提升農產品品質。”來賓市興賓區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介紹,當地推廣“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循環培肥利用技術,目前已在陶鄧、良江等鄉鎮“兩高沿線村屯”,建立10個1000畝以上連片“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循環培肥利用技術模式示范區。

在貴港市港北區大圩鎮樂堂村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示范點,玉米稈粉碎后漚成肥料,套種的穿心蓮嫩芽茁壯成長。據悉,貴港市港北區2021年推廣玉米地套種穿心蓮2萬畝,其中示范區1萬畝,畝產值達4800多元。10月穿心蓮采收后,玉米秸稈就地粉碎還田,可有效增強地力。

扶綏縣積極推進新建11個秸稈村級收儲點,依托已建成的一個蚯蚓養殖基地,利用農作物秸稈與泥土混合作為泥床飼養蚯蚓,同時把農作物秸稈粉碎作為蚯蚓飼料,養殖產生的廢料就是天然的有機肥,真正實現了農作物秸稈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B秸稈畜禽工程:助力降本增收

“全區選擇一批畜禽養殖大縣(市、區)進行試點示范,重點對秸稈貯窖、加工機械、秸稈飼料產品進行補貼,推廣秸稈青貯、氨化、揉搓絲化等技術,提升秸稈飼料轉化利用率。”自治區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區正推動秸稈飼料化利用和肉牛、奶牛、肉羊產業協同發展,重點以肉牛、奶牛、肉羊等規模養殖基地為依托,推進秸稈養畜集中示范區建設,打造一批千頭牛場、萬頭羊場。到2025年,全區將建成年秸稈飼料化利用量2000噸以上的規模養殖主體超過100家。

桂平市以養牛協會為主要力量,扶持、引導、組織70家年存欄100頭以上的規模肉牛養殖會員利用秸稈作為飼料飼養肉牛,年消耗秸稈33.3萬噸,節約成本3000多萬元。

都安瑤族自治縣以大都華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主體為核心,帶動全縣牛養殖產業發展,年產值達7.32億元,利用各類秸稈6萬噸以上;依托都安澳都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養殖企業,利用澳寒羊新營養膨化飼料加工廠對玉米秸稈、甘蔗尾梢等進行飼料化利用,年生產顆粒飼料6萬噸,年產值4800萬元,能滿足20萬只羊的飼草需求,降低飼料成本3000萬元。

橫州市創新形成“收集—切短粉碎—添加精料—烘干—精制飼料(粉狀或顆粒狀)”秸稈飼料化加工利用模式,生產的精制飼料(粉料)售價達1200元/噸,是青貯飼料單價的3倍多。廣西橫縣四通農牧有限公司通過推行該模式,年加工銷售秸稈青貯飼料8萬噸以上、產值2560萬元;顆粒(粉料)飼料2萬噸以上、產值2400萬元。

C秸稈能源工程:打造“光明產業”

在已建成秸稈生物質發電企業的糧食主產區產糧大縣或甘蔗主產大縣,秸稈利用變出新的魔術——鼓勵秸稈發電廠加快技術升級改造,擴大秸稈生物質發電收集利用秸稈覆蓋面,提高秸稈在燃料中的比重。推進成型燃料、打捆直燃、秸稈燃氣等燃料化利用,新建、擴建一批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生產企業,加快發展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產業。

有條件地區正在發展秸稈沼氣工程,一批以秸稈與畜禽養殖廢棄物混合物為原料的沼氣工程項目正在或即將上馬。到2025年,全區建設以秸稈、畜禽養殖廢棄物混合物為原料、年利用秸稈量1萬噸以上的能源化工程項目將超過15個。

在柳城縣,企業與專業的蔗葉收集隊伍合作,每天可收100畝到200畝。收獲的秸稈與樹皮、枝丫材等農林廢棄物混合,進行生物直燃發電。

“公司通過利用秸稈等農林廢棄物,每年可實現秸稈發電2億千瓦時,實現經濟效益3000萬元。”柳州鑫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負責人陸世鋒介紹。

來賓市興賓區鼓勵合作社組織收購甘蔗葉賣給發電廠作為燃料,既可增加農民收入,又可解決發電廠的燃料問題,年秸稈燃料化利用量達12.5萬噸。

貴港市積極推進秸稈燃料化利用,廣西盈佰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桂平)顆料化燃料年利用秸稈1.7萬噸。

河池市宜州區引進扶持廣西宜州琦泉生物質發電廠利用農作物秸稈和林業廢棄物為燃料發電,并入南方電網,年可提供電力6800萬千瓦時,實現經濟效益5000萬元以上。

D秸稈原料工程:實現價值提升

我區還重點以水稻秸稈為原料,發展壯大草席、草簾、草墊、稻草人工藝品制作等產業;改進秸稈編制工藝,發展一批草席工藝品、秸稈藝術畫等高端秸稈制作產品,提升秸稈編制產品附加值。

各地結合特色產業深入挖掘,推進以秸稈為原料生產無煙炭、零甲醛板材、清潔制漿造紙等原料化產業發展。推進以秸稈為原料制作食用菌種植基料、育秧基質,發展使用秸稈、菌渣、畜禽糞便作為原料發酵生產有機肥等產業。到2025年,全區發展規?;斩捲侠庙椖繉⑦_30個以上。

柳城縣利用蔗葉、蔗渣制作育秧基料、以桑枝為基料發展食用菌種植,建立起生產示范基地。

“柳城菇事”食用菌產業示范基地負責人洪龍金說:“用桑枝、甘蔗渣作為基料培育的食用菌,產量好、品質高。我們的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

河池市宜州區創新發展秸稈原料化利用產業,引進并扶持以高端生物醫藥為龍頭的廣西五和博澳藥業有限公司,從桑枝中提取分離“桑枝總生物堿”合成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年產值近6000萬元。

玉林市玉州區重點推行秸稈基質加工生產、秸稈編織草繩、秸稈編織草席3種秸稈原料化利用模式,年消納利用秸稈量達1.5萬噸。玉林市金霖農業有限公司在秸稈編織草繩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打造稻草人工藝品產業,年產值達到300萬元。

“我區秸稈綜合利用途徑雖然不斷拓寬,但在秸稈利用全產業鏈發展方面還存在鏈條不夠完善、供需關系不夠平衡、收儲環節仍較薄弱、部分產業效益不夠明顯等問題。”自治區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區將圍繞秸稈全產業鏈高值化利用,想方設法補短板、強弱項,下大力氣、久久為功,進一步推進全區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食用菌產業 生物醫藥 農業科技 鄉村振興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