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汽車 >

梅江區“五大引領”推動 鄉村振興工作再上一層樓

夕陽余暉下,歡笑聲從梅江區城北鎮上村村的田間地頭傳來。近日,村里試種的第一茬紅寶石水果玉米豐收,售價10元一根仍然供不應求,看著貨車將一箱箱玉米運出村莊銷往外地,村民們很是欣喜。

鄉村振興,黨建引領是關鍵。近年來,梅江區通過黨建引領、組織帶動、黨員帶頭、群眾參與,不斷織密筑牢鄉村組織體系,加快發展鄉村富民產業,穩步推進鄉村整體建設,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探索出一套符合梅江區實際的方法路徑,為實現“農業強、農民富、鄉村美”的鄉村振興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縣、鎮、村創建工作為抓手,梅江區將大力實施思想引領、組織引領、人才引領、產業引領、生態引領‘五大引領’行動,將全區7個鎮(街)、81個行政村、852個自然村打造成為特色鮮明、亮點突出、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再上一層樓。”梅江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強化組織引領

探索“強村帶弱村”共促共建新模式

驅車行駛在梅江區鄉間,昔日撂荒的田地被綠油油的禾苗填滿,成為獨特的鄉村亮麗風景。近兩年,長沙鎮澄灘村通過發動村民成立種養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經銷商”模式種植優質絲苗米,既盤活撂荒地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對外初步打響“澄灘香米”品牌,一舉三得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村里引進兩家企業后,絲苗米種植產業逐步走上正軌。加上一些廠房出租的租金,對我們未來幾年持續提升村集體收入有很大幫助。”澄灘村黨總支書記葉孟祥介紹,到年底前,村里還計劃發展光伏產業,預計今年村集體收入將突破15萬元,力爭達到20萬元。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正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

今年5月,針對各村發展不平衡問題,長沙鎮探索推行“強村帶弱村、機關聯基層”的結對幫扶模式。在該鎮近期組織開展的結對活動中,6個村黨總支部“手拉手”,將用“幫帶”“共建”的形式,在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領域共同發力,探索一條打破村域界限,資源共建共享的鄉村振興新路。

“這次澄灘村將和上羅村形成結對幫扶。”葉孟祥說,“近期,我們和相關農技專家一同到上羅村田間地頭考察,希望能在溝通中碰撞思想、解決問題,讓兩村的資源更好地融合、共享。”

在長沙鎮小密村,近年來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內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逐一改善。房前屋后“五小園”郁郁蔥蔥,長800米的“長沙碧道”小密段完成提升改造,面貌煥然一新。依托長沙鎮紅色資源優勢,小密村還積極拓展紅色陣地,利用政企合營模式,打造集研學游于一體的梅江區國防教育基地。

“國防教育基地投入正式運營以后,村集體收入預計可達到15萬元。”小密村黨支部書記李連華說,“‘強村幫弱村’開展以來,小密村和下羅村已進行多次座談交流和實地考察。除進一步了解雙方情況外,還共同學習各類惠農政策和相關文件,共同提升服務群眾能力。”

“今年黨群服務中心進行了提升,辦事大廳條件改善了。接下來村里還將重點進行‘五小園’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下羅村黨支部書記葉仁蔥說,“同時和小密村多溝通聯系,形成信息共享、經驗共享、資源共享的合作模式。解決我們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問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風貌提升,力爭年底村集體收入達到10萬元。”

傳經驗、給思路、幫建設,長沙鎮以此來破解部分村子基礎條件差、發展思路少、產業發展難等問題。“長沙將繼續圍繞‘以強帶弱、城鄉互聯、優勢互補、整體提升’的目標,充分發揮‘強村’在基層黨組織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優勢,帶動‘弱村’提升黨建水平。強化產業規劃能力,壯大村集體經濟,力爭今年底所有行政村集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為鄉村振興發展打牢基礎。”長沙鎮副鎮長謝苑表示。

聚焦產業發力

因地制宜“開良方”發展特色產業

自籌資金打造梅州市首個鎮級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將西陽農產品推介到第29屆廣州博覽會、第四屆雙品網購節、“匯聚微光、播撒大愛”消費幫扶活動等大型展會,打開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協助認證注冊“嶂明鄉”商標,與西陽鎮嶂下村農民合作社聯合推出五谷雜糧單品;通過消費幫扶幫助西陽柚子、茶葉、五谷雜糧等特色農產品進入廣州機關單位,村集體、村民增收73萬余元……

這是廣州市駐梅州市梅江區西陽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開展幫扶工作以來的部分成績單。

在工作隊隊長劉大志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剛剛竣工的西陽鎮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劉大志說,在組團單位和西陽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隊將一處荒廢的辦公場所改建為集展銷、直播、會議、辦公為一體,服務農企、農民的省內首家鎮級鄉村振興服務中心。

“考慮到西陽鎮屬于城鄉接合部、水源保護地,多數村莊是禁養區,部分村莊人均耕地不足0.1畝,工作隊在產業幫扶方面下足功夫,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工作思路,積極推動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劉大志說,“鑒于廣州建筑集團在梅州項目多、產業鏈長,工作隊積極推動廣州建筑集團設立合資公司落戶西陽,建議將產業鏈的制造生產部分留在西陽鎮,既節省運輸成本,又能解決當地的就業。經多次推動、多方協調,合資公司注冊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據悉,廣州建筑集團將與梅江區和西陽鎮成立合資子公司,擬建一條裝配式生產線、一個市政工程配套工廠。該合資公司的成立,是全省唯一世界500強企業與鎮級政府合作共同推動產業振興的案例,是一次有力的造血式幫扶。

“產業的導入能為西陽鎮可持續發展提供根本保障,對提升梅州稅收、壯大村集體和村民收入、解決農民就業能起到一定作用。”劉大志說,“要把廣州的資源用起來,把西陽的產業育起來,緊扣民生福祉,切實做到村村有特色、村村有發展、村村有變化。”

城市另一頭,城北鎮上村村原有的連片撂荒耕地如今變成了高標準農田,種上了水稻、水果玉米、番薯等作物,走出一條特色農產品種植、采摘、銷售的產業發展道路。

“因為水利設施失修、缺少耕種用水,村里的土地撂荒情況嚴重。”上村村黨總支書記古海斌介紹,去年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干部對村內一條長700多米、年久失修失去灌溉功能的水圳進行改造。改造完成后,解決周邊三個村民小組、200多戶村民的種地灌溉需求。

“水渠修建工程啟動后,不少村民看到了希望,主動清理撂荒耕地上的雜草雜樹。在工作隊幫助下,通過黨員帶頭種、發動村民種,現在村里耕地撂荒情況得到改善,特色種植產業逐步發展起來。”古海斌說。

駐城北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駐上村第一書記余廣慶認為,復耕復種只是第一步,只有選擇合適且優質價高的新品種進行規?;N植,才能真正幫助村集體增收。

去年10月,上村村引進了由華南農業大學培育的草莓番茄品種。經過精心栽培,試種的1700株草莓番茄畝產達5000多斤,鮮甜飽滿、口感獨特,一經推廣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近期,紅寶石水果玉米在村里試種成功了。這種新品種富含花青素和卵磷脂,屬于健康食品,雖然價格高,但對消費者仍有很大吸引力。”余廣慶信心滿滿地說,接下來,工作隊還要根據市場反饋對種植規模進行調整,對品種進行提升優化,幫助村民實現增收。

提升治理效能

設立“黨群議事廳”激發自治活力

“黨群服務中心對面的空地有些臟亂,我認為可以清理干凈作為休閑廣場。”

“村里有長達1公里多的‘斷頭路’,打通后可以連接泮坑景區,對村里的發展也有好處,大家有什么想法?”

……

在梅江區三角鎮龍上村新落成的黨群議事廳里,村“兩委”干部與部分黨員、村民代表圍坐一堂,就村里的大事小情展開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達不同的見解和建議,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村的黨群議事廳依托龍上公園而建,位于全村的中心區域,配備了電視、音響等設施,一側設有黨員志愿者介紹欄。據龍上村黨委書記梁雙南介紹,為了不影響群眾的日?;顒?,議事廳沒有常設桌椅,只在需要開會議事時才進行擺放。

“黨群議事廳利用效率還是很高的,經常會有村民找村干部來商量一些事情。從解決鄰里間的矛盾到村里的發展,我們都會在議事廳里面對面、實打實地做好溝通交流協商工作,不少矛盾糾紛經過議事協商順利化解。”梁雙南告訴記者,在黨群議事廳里,講究的是“大家的事情大家辦”。

把一個個事關村民利益的話題擺出來,以空間距離的“減法”換干群凝聚力的“加法”,是龍上村開展基層治理工作的方式方法。

與此同時,在村集體發展方向上,黨群議事廳成了匯聚民智的寶地。“共同商討商議不僅創新了黨建模式,也在干部和村民之間架起了‘連心橋’,完善了村級治理體系,提高了村級治理能力,基層自治更有活力。”梁雙南說。

梅江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梅江區先后創新推行結對共建、“一組一會”制度,開展“一帶一聯”活動,不斷建立“支部吹哨、黨員報到、群眾參與”一線工作機制。

“實施《梅州市梅江區村(居)議事協商創新實驗實施方案》,各村、社區因地制宜制訂相應的方案,創新議事協商模式,以此不斷建立健全村(居)議事協商機制,破解鄉村基層治理難題,著力構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鄉村治理新格局。”上述負責人表示。

■亮點掃描

鄉村振興

人才是關鍵

8月15日,“人才振興16條”“青梅計劃”宣貫會在梅江區金山街道舉行?;顒訛榇?社區)“兩委”干部、“兩新”黨組織書記等進行人才政策解讀,還創新設置分組討論環節,引導參會人員進行“頭腦風暴”,深入討論“基層需要什么人才”等課題,強化基層干部對于黨建引領人才振興的認識,輻射帶動轄區各基層黨組織積極參與人才政策宣傳。

8月18日,金山街道開展“青梅計劃”宣貫進企業活動,向企業傳遞實實在在的人才政策紅利。結合企業實際宣講“青梅計劃”相關政策,與企業負責人進行實地交流,解讀高層次青年人才和優秀返鄉就業創業大學生的優待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更好吸引人才,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為建強青年人才隊伍,近段時間,金山街道創新探索以“85后”為重點對象的“青苗”培育工程,推行“選苗、育苗、壯苗”的“163”模式。即通過政治建設引領搭臺選苗,通過紅色朗讀、主題培訓班、名師大講堂、老書記講堂、移動自習室、流動小課堂等“六式課堂”精心育苗,通過構建黨群志愿服務機制、人展其才機制、動態培育機制等“三項機制”全力壯苗。著力培厚優秀青年成長成才沃土,吸引廣大優秀青年回梅為家鄉發展作貢獻,破解街道年輕干部“本領恐慌”、村級班子后備干部匱乏等難題。

“結合梅江區實施的千名大學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計劃,我們全面摸清轄區10個村近十年以來的大學生數量和基本情況,建立大學生人才信息庫,及時跟進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意向動態。”金山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每個村篩選出10名人才,發放人才振興卡,并實施‘一對一’聯絡對接,為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注入源頭活水。”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街道近期還開設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和“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城市基層黨建)專題培訓班,旨在對街道村(社區)“兩委”干部、“兩新”黨組織書記、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成員、鄉村振興專班成員共100多人開展分類教學,提高黨員干部履職盡責本領,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提升。

據悉,此次培訓創新探索名師大講堂、現場教學等模式,圍繞廉政教育、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進行“理論+實踐”授課。同時,發揮街道黨校主陣地教學作用,鏈接東山書院、周溪村十里梅花長廊、濂溪書院、芹洋半島區域黨委等黨校分教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分類培訓。

“經過培訓不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還幫助打開了工作新思路,對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工作有了更明晰、更深刻的認知,一定努力將培訓內容轉化為工作實效。”參訓學員表示。

關鍵詞: 鄉村振興 鄉村治理 集體經濟 人居環境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