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第一個GEF紅樹林示范區,近年來防城港市健全紅樹林保護工作和執法機制,探索紅樹林經濟價值實現新路徑,筑牢濱海生態安全屏障。目前,防城港紅樹林面積2016.2公頃,主要分布在東灣片區、西灣片區、珍珠灣海域,有紅樹林樹種18種,涵蓋了廣西所有原生紅樹林品種。
A陸??杖轿谎沧o
紅樹林里成群的白鷺或展翅飛翔,或蜷臥鳧水;樹下灘涂的招潮蟹來回穿梭……夏季,防城港市港口區東灣紅樹林片區呈現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
晨曦漸露,林培進開始一天的巡查,他是一名紅樹林護林員,主要負責東灣紅樹林片區管護工作。據悉,東灣紅樹林現存面積約330公頃,是全國市區內面積最大的紅樹林片區。
“主要查看紅樹林的生長情況,如果有異常,我們需要登記下來并及時報告。另外,還要檢查是否有人為破壞紅樹林的行為,并及時清理海上垃圾。”林培進說。
像林培進這樣的專職巡護員,防城港市目前共有21名。該市建立紅樹林常態化專職巡護機制,印發實施《防城港市紅樹林巡護檢查制度》《北侖河口保護區巡查工作制度》,聘請專職巡護員對紅樹林開展網格化巡護,全市紅樹林巡護率已提高到95%以上。
其中,針對全國唯一的邊境紅樹林類型保護區——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當地還進行陸??杖轿槐O管巡護,通過執法車、執法艇、無人機、監控系統等對所轄區域紅樹林開展常態化巡護執法,巡查覆蓋率100%。
B壓實保護責任添新綠
曾經,因受人為干擾、自然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北部灣海域一度出現紅樹林面積減少、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為筑牢沿海生態安全屏障,防城港市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持續加大紅樹林資源保護修復力度,不斷恢復提升紅樹林濕地生態功能。
在規劃上,當地將紅樹林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紅線,科學編制印發與國土空間規劃、海洋功能區劃、“三線一單”等相銜接的《防城港市紅樹林資源保護規劃(2020—2030年)》,計劃至2025年營造紅樹林113.7公頃,修復紅樹林700公頃。
保護好紅樹林資源,重在責任落實。防城港在全區率先設立紅樹林林長,構建了以林長制推進全市紅樹林管理的運作體系。該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阮高利介紹,當地將紅樹林資源保護工作納入林長任務清單,層層壓實市、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保護責任,“一人一清單,厘清了責任邊界”。
近年來,該市實施“藍色海灣”工程、北侖河紅樹林濱海濕地保護管理與生態恢復工程、邊境海岸帶生態修復工程、廣西北部灣紅樹林蟲害綜合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多個項目,推動紅樹林資源提質增量,有效提升了區域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據統計,2021—2022年,該市采用本地紅樹林物種,已新造紅樹林110公頃,正在實施修復321公頃。作為候鳥遷徙的安全通道及重要棲息地,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每年春暖花開之時,成千上萬只候鳥爭鳴北遷,景象蔚為壯觀。
“截至去年年底,保護區監測記錄到的鳥類從1985年成立初的187種上升到299種,整個紅樹林生態系統長期處于健康狀態。”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湯喬介紹。
C探索綠色生“金”新路徑
被譽為“海岸衛士”的紅樹林,不僅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沿海生態環境等功能,還具備很強的固碳儲碳的能力。
近年來,防城港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斷探索紅樹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路徑,努力把紅樹林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當前,隨著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不斷深入,自然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北侖河口保護區、北部灣海洋文化公園、東灣紅樹林片區等地已成為市民游客休閑游玩的好去處,良好的生態環境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
在實現經濟效益方面,該市敢為人先,實施廣西首例紅樹林藍碳項目。防城港市興港集團與碳智匯林公司簽訂全面雙碳領域戰略合作協議,先行先試開展紅樹林碳匯項目開發和儲備。
目前,該市正在進一步探索開展碳匯金融業務,通過發揮市場交易機制作用,強化碳市場的金融屬性,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紅樹林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同時,以紅樹林濕地改國家儲備林建設為切入點,有效盤活自然資源資產,推動形成海洋“藍碳”、森林“綠碳”,充分發揮紅樹林的經濟價值。
“作為防城港的一張生態名片,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紅樹林資源,廣泛開展紅樹林保護和恢復、宣傳教育、保護區管理、能力培訓等方面交流與合作,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綠色屏障。”防城港市委書記譚丕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