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一批又一批黨員、群眾來到寧波市北侖區霞浦街道的張人亞黨章學堂,重溫“張人亞守護中共第一部黨章”的英勇事跡,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前行力量。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面對紛繁復雜的環境,想將治理藍圖轉化為善治現實,關鍵在于激發廣大黨員群眾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擔當善為的“精氣神”,形成步調一致、協同推動的基層治理強大合力。
作為張人亞的家鄉,近年來,霞浦街道緊密結合數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等中心工作,努力構建面向未來的紅色文化基因傳承體系,以文育人、興文促治,描繪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美麗圖景。
一方面,加快“黨章守護地”建設,升級賦能張人亞黨章學堂,深化構建“學、憶、觀、聽、宣、做”六位一體的紅色文化樞紐平臺,并在此基礎上,整合紅色資源,聚焦民生福祉,著力創建“和美黨建綜合體”和精品線路,突出“紅人魂、江南韻、人民情”。另一方面,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扎實開展“人亞先鋒行”黨建品牌活動,引導黨員干部下沉到基層治理最前沿,察民情、紓民困、解民憂、領民富,以學促干、以學踐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實現了“讓學堂走出院子、讓黨建融入民生、讓初心永續傳承”。
“守好紅色根脈,傳承人亞初心,我們就要以實際行動,將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讓人們安居樂業。”霞南村黨支部書記張偉說。以前,霞南村因歷史欠賬多、人居環境差,矛盾頻發,發展停滯,群眾意見很大。張偉接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從暢通黨群“心路”入手,圍繞解決村民的“急難愁盼”,凝聚力量,共商共治。在他的帶領下,霞南村多方籌集資金,修繕了文化禮堂,新建了人亞公園、停車場等一系列便民設施,并發動全村投入衛生村、文明村創建。霞南村并非個例,如今,霞浦街道越來越多村莊村容整潔、鄰里和諧,實現了華麗轉變。
通過學習踐行偉大建黨精神,一些老問題也有了新解法。霞浦街道的新浦管理區涵蓋9個村、1個社區,面積約6.5平方公里,曾經因部分村道及交界區域主體不清,管理空白,“臟亂差”隨之產生。為此,霞浦街道黨工委引導新浦管理區各村社組建“和美黨建聯盟”,遍訪新浦,現場“定位”,逐個攻堅“灰色”地塊,繪制出“十色地圖”,厘清各自管理區域,明晰責任。自那以后,各村社不僅推諉扯皮現象少了,還經常召開“聯盟座談會”,商討問題,群策群力。新浦社區聯合黨委書記金美琴感慨地說:“作為張人亞的家鄉人和建設者,我們就應該齊心協力,扎扎實實為群眾謀福利。”
革命先輩的精神感召,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激勵了當地群眾參與基層治理,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霞浦街道聯合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建成運行“甬愛e家”驛站,定期舉辦“人亞先鋒·紅領集市”活動,為環衛工人、城管、快遞小哥、集卡司機等戶外工作者提供服務。新浦愛心菜場定期發布慈善活動,商鋪、攤販會派送愛心菜籃子,為困難人員送“愛心套餐”,為高齡老人買菜、理發、愛心縫補。越來越多的群眾還主動報名成為交通勸導志愿者、愛心食堂送餐員、“紅色小鎮”宣講員,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高效的基層治理,為區域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霞浦街道積極推進自貿區商務核心區、通山未來社區等重大項目建設,全面完成方戴地塊的“拔釘清零”,朱塘地塊的征遷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黨員干部主動助企紓困解難,全力以赴促經濟平穩增長。今年1至5月,街道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339.72億元,同比增長9.09%;完成有效投資37.89億元,同比增長20.93%。街道還結合“美麗城鎮”建設,重點推進44項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上傅村公園改造、天興嘉園老小區污水“零直排”改造項目、太平洋花園小區環境“微提升”項目等10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