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個市重點工程項目完成投資約45億元,實現年度計劃的54.8%——今年前5個月,江北工程建設項目進度居全市前列。針對項目全過程痛難“關鍵點”,江北致力于各個擊破、提速增效,全省首創集成服務20個場景,“一條龍”覆蓋基本建設項目全流程,為這片熱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日前,惠貞高級中學項目順利通過各項專業驗收,提前1個月完成竣工備案。“原本工期很緊張,多虧了‘預驗收’舉措,把工作做在了前頭,讓我們按時、保質保量地把項目交付給教育部門,確保秋季如期開學。”在施工現場忙了幾個月,江北區公建中心高工俞杰欣慰地笑了。
以往的工程驗收流程,一般是項目主體全部建設完畢后請相關部門逐個驗收,接著施工方按照整改意見一步步整改,再由部門“回頭看”最終通過驗收,不僅費時費力,且存在聯動機制不完善等諸多問題。新舉措將流程大幅優化,所有建筑單體工程完成后,部門即可提前開展實地踏勘,對規劃竣工核實、消防、人防、檔案等環節開展“預驗收”,邊整改邊施工,實現“早介入、早溝通、早整改、早驗收”,做到驗收不等待、建好即驗好。
如今在江北,越來越多像惠貞高級中學這類的工程項目驗收迎來了“大提速”。日前,寧大附屬學校二期、應家配套學校等多個項目完成驗收,比計劃提前了15天至30天。
拿到施工許可證是項目開工的必要條件。在江北創新的工程建設項目“一件事”制度加持下,許可證從審批到申領“一氣呵成”。
這幾天,應嘉麗園北側(租賃住房)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作為市重點民生工程,項目正搶抓進度,預計2025年底前竣工。“多虧了施工許可‘多合一’舉措的有效落地,我們在4月下旬就拿到了施工許可證,比預計時間提早不少。”江北公建中心工作人員鄭昱航頗有感觸。
他告訴記者,此前,申領施工許可證要分別辦理人防工程易地建設核實、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等5個事項,需跑多個窗口,如今通過投資在線監管3.0平臺,在一個窗口提交一次材料就可以合并受理。同時采取施工許可證承諾制審批,使施工許可證辦理從原來跑6次減少到跑1次,辦理期限從10個工作日縮減至1個工作日。
在江北槐樹路附近地塊,一幢幢嶄新的樓房正拔地而起。不久前,這里還是一塊待出讓的土地。在江北區房征中心工作人員的努力下,通過報批前置、現場辦公等土地“快速審”手段,這塊地整整提前兩周進入“招拍掛”階段。
“地塊出讓時間緊、任務重,涉及的程序既多又雜,同時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各項前期手續,難度很大。這次多虧了‘快速審’舉措,讓整個流程大大提速。”工作人員小陳說。
在地塊規劃文本未正式出具前,小陳提前與各報批的市、區級部門對接,陪同各部門現場踏勘,先行溝通解決問題,待正式規劃文本出具后,第一時間出具各報批部門的意見。為提高工作效率,在報批前置的同時,小陳和同事還趕赴現場辦公,保證了地塊的順利出讓,這不僅為后續施工、竣工交付創造了有利條件,更為區域提升品質形象按下了“加速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