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聚焦 >

黃河入魯第一縣東明縣的黃河灘區 處處彰顯勃勃生機

五月,黃河入魯第一縣——東明縣的黃河灘區,處處彰顯著勃勃生機和活力。灘區遷建完成后,產業如何發展,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成為灘區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

早在灘區遷建之初,東明就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總思路,提前規劃,發揮灘區優勢,全面發展規模農業的個頭,不斷壯大特色產業的巨頭,堅決挺起旅游事業的龍頭,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東明力量。

焦園鄉黨委書記周福京介紹,作為黃河入魯第一鄉,焦園鄉依托厚重的黃河文化和歷史文化,打造多處瓜菜大棚示范點。重點發展生態農業、水產業、旅游業,鄉村旅游蓬勃興起。焦園鄉先后被命名為山東省長壽生態宜居鄉鎮、山東省旅游強鄉鎮。

一場春雨之后,東明黃河灘區的“金鳳灘”虎杖基地,一米多高的虎杖地里人頭攢動,260余名來自周邊村莊的“采茶女”雙手飛舞,采摘虎杖葉芽。負責人車發展一邊指揮工人不時地改換地塊,一邊和浙江的炒茶師傅聯系,盡快將虎杖葉芽快遞過去,炒制成虎杖茶。

虎杖是傳統的中藥材。“虎杖粉廣泛應用在食品、醫藥、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國內外市場需求大。東明縣種植面積達1.3萬畝,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虎杖種植基地。”車發展說。

“除草、澆地、施肥,一天干8小時,百十來塊錢,最多的時候一天有400多人干活。”長興集鄉八號村臺村民郭彥平,每天帶領20多個村民到虎杖基地干活,村民對勞動強度和收入都滿意。

針對東明現有的產業特點,菏澤市為其量身定制了“北工南農”發展格局。為推動產業項目實施,水務、國土、供電等部門主動作為,通力配合,先后打通所有引排水溝渠,全面實施“五站五線”電網規劃,強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給灘區產業發展吃下了“定心丸”,搬走了“絆腳石”。

在虎杖基地下游15公里處,是沙窩鎮黃河生態示范園,該示范園依托流轉的6000多畝土地,新建300多個高標準大棚,并種植瓜菜、果樹、食用菌等多種特色作物。1000畝甲魚蓮藕混養,1000畝富硒水稻,為園區增添了水的靈性、流的動感、韻的情調。賞蓮花、聞稻香、捉魚蝦、吃野菜、喝米酒,一個灘區“小江南”呼之欲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藕池邊,幾名電力工人檢修電機線路,保障藕池注水。示范園負責人李煥雷介紹說,從南方引進的“鄂蓮5號”,莖葉粗大,產量高;加上沙質土壤透氣性好,滲水快,塘底沒有陳年淤泥的土腥味,這里生產的蓮藕涼拌口感爽脆,熱炒回味悠長,所以賣價就高。

黃鋼柱是沙窩鎮黃寨村村民。5年前,他來到示范園打工?,F在,每天負責提引水、灌溉、排水等工作,一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像他一樣,很多灘區群眾因為產業發展,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目前,東明縣已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全國第二大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根據主體功能區建設實施意見,下一步將利用現有的良好生態和資源優勢,重點發展高效農業、生態旅游等,做好灘區發展后半篇文章。”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崔建標說。

關鍵詞: 農業農村 高效農業 生態旅游 鄉村振興

資訊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