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山城磐安,格外熱鬧:千米平板長溪,山水相融的靈江源森林公園,游客嬉水登山盡享清涼;烏黑的烏石小巷,農家樂訂單已經排到了國慶;斑駁的千年古茶場、孔氏家廟,沉淀的不止是歲月,還有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磐安堅持“生態富縣、生態富民”發展戰略,積極爭當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的模范生,以先行探路的勇氣和擔當,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山區特色的共同富裕“新”路徑。
縮小差距,創新富民增收舉措
“家里已經住不下了!”這兩天,在被稱為“懸崖村”的磐安縣方前鎮施家莊村巖門自然村,村民蔡先金有個幸福的小“煩惱”:游客太多,家里房間不夠住,有的游客只能在院子里搭帳篷,或者被分流到隔壁村。
忙得腳不沾地的蔡先金,是方前當地旅游紅火的寫照。2021年,方前鎮“天路黨建聯盟”為推廣當地特色民宿和旅游,發布了“浙中川藏線”越野自駕游線路。這條以“懸崖村”為核心的旅游線路,串聯起7個高海拔偏遠山村,不僅拓展了“懸崖村”的旅游鏈條,更帶動了沿線村莊的旅游發展。去年僅國慶期間,就吸引游客5500多人次,同比增長667%。
被譽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磐安,村莊多而分散,如何不讓一些高海拔的偏遠山區成為共富路上的“落后生”?磐安通過強化黨建統領,在仁川鎮天網、方前鎮四協、尖山鎮胡宅、尚湖鎮山環等10個偏遠片區,打造了十大高海拔偏遠山區黨建聯盟,覆蓋48個行政村,占全縣總數的22%,其中省定集體經濟薄弱村34個。
仁川“云頂天網黨建聯盟”相關景點吸引游客同比增長22%、雙溪“山村互助黨建聯盟”網絡直播售茶80余萬元、盤峰“幸福高二黨建聯盟”帶動800多農戶走上幸福路……據統計,去年,十大聯盟內48個行政村共增收1000萬元以上,旅游總收入超過8500萬元,村民人均增收近1萬元。
不僅“黨建聯盟”持續發力,磐安還為一些區域量身定制了富民增收計劃,比如盤峰鄉“我的幸福計劃”。“土法種養+公司營銷+政府監管+集體入股”,讓深山土貨變成城里人餐桌上的珍品,讓泥屋土房變身成了“高檔民宿”。
2021年,“我的幸福計劃”還升級成為“我們的幸福計劃”,并在磐安全縣推廣。目前,“我們的幸福計劃”已帶動磐安全縣偏遠山區3000余戶1萬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增收,年增收1500萬元以上。
在安文街道花溪村,“景村融合”亦為鄉村共富提供了新的視角。全村90%以上的村民都在發展民宿,越來越多村民回鄉創業就業,別具風格的客棧、民宿陸續將村莊裝點起來。自2020年5月重新開放至2021年底,花溪景區實現營收150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120余萬元。
目前,磐安共有農家樂集聚村(點)108個,鄉村農家樂經營戶1014戶,床位1.95萬張。去年,磐安全縣農家樂共接待游客282萬人次,營業收入達3.68億元。
今年3月,在省藥監局指導支持下,雙峰鄉成立了鄉政府牽頭、5個村共同出資的“強村公司”——磐安縣富羊羊商貿有限公司。統一收購、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村書記任董事長、監事長,所獲利潤也由5個村共享,作為村集體消薄資金。今年3月以來,“富羊羊”公司營業額已超300余萬元,帶動村集體增收32萬元,僅此一項,即超過去年全年的村集體消薄資金收入。
磐安還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增收攻堅行動,如發展來料加工從業人員4.2萬名,帶動2000余名低收入農戶在家門口就業;開展以低收入農戶為重點的鄉土人才培訓,藥鄉月嫂成為全省月嫂領域的“金名片”;完善“磐安藥膳”創業扶持實施細則,推廣“藥膳師培訓+門店創業”模式,先后在杭州、寧波、義烏、東陽等地新開“磐安藥膳”門店15家。
數字賦能,提升特色富民產業
連日來,磐安磐康中藥材飲片共享車間的生產線都在全力運轉。這個全國首個中藥材及飲片“共享車間”,每天可為當地藥農加工鮮貝母片25噸。類似的中藥材共享加工點,磐安有15個,此外,還有共享倉儲點、常溫庫、冷庫3萬立方米。高效背后是數字化助力,這里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都能在云端實現遠程監控。
磐安是浙江省最大的中藥材主產區和主要集散地,中藥材產業是其主打產業,當地現有中藥材種植戶4.8萬戶,種植面積7.22萬畝,中藥材加工、銷售企業460家。2020年,磐安浙八味市場交易額就達41億元。
為推動中藥材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突破“道地無地、標準失準、優質不優價”的問題困境,磐安主推“浙中藥”產業大腦,以數字化改革振興中藥材產業。
“浙中藥·質量通”是產業大腦的多跨場景應用之一,市民只需掃掃產品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就能查詢中藥從種植到加工到流通的全部環節。該應用上線以來,已全面覆蓋縣內20畝以上規?;嘏c所有共享車間,累計完成7765噸道地藥材的溯源賦碼。藥農收益提高37%;藥商因質量問題而產生的退貨率降低96%,顯著提升道地藥材品質;藥企共享車間減少加工損耗10%,節約成本3600萬元。
對種植戶而言,“浙中藥·質量通”也是生產的得力助手。今年51歲的磐安藥農鄭文梁承包經營了300多畝中藥材基地,在他的基地里,雨水采集器、風向溫度測量儀、環境土壤檢測儀、5G高空慧眼等數字化設備一應俱全,不僅全程實時采集、監測基地各種數據,還科學提供農事信息、病蟲害防治、遠程水肥管理等精準服務。“有了這個‘好幫手’,基地收入提高三成以上。”鄭文梁說。
在浙江省唯一以中藥材產業為依托的特色小鎮——江南藥鎮,當地還全力打造小鎮“數智大腦”建設,比如成立黃精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研究院和中國黃精交易中心,完成黃精價格指數構建,開展中藥材栽培生產關鍵技術研究、道地藥材質量檢測、健康產品研發等課題服務。
“中藥產業大腦,把占磐安三分之一人口的中藥產業從業者聚合在一起,中藥產業的集群化、規?;玫搅颂嵘?。”磐安縣中藥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要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磐安全縣8萬畝中藥材種植地塊、4.8萬余戶種植戶信息,以及主要中藥生產企業的數據已全部“上云”。
立足優勢,打造山區共富樣本
金華市區有一塊面積3.8平方公里的土地,它屬于80多公里外的磐安。這里就是金磐開發區。
1995年,為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欠發達地區奔小康步伐,浙江省委、省政府和金華市委、市政府開創扶貧開發新模式,在金華城市核心區劃出660畝土地,設立金磐扶貧經濟開發區,委托磐安縣委、縣政府開發,并賦予“獨立行使縣級經濟管理權、獨立享有區內產值和稅收、獨立組織實施園區建設管理”的政策機制,成為全國第一個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的“飛地園區”。
自成立以來,金華市、磐安縣兩級黨委政府堅持以“八八戰略”為引領,經過27年開發建設,這種集“異地開發、山海協作、生態補償”等功能于一體的飛地經濟發展新模式,已成為全國異地開發的樣板。
目前,金磐開發區集聚各類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企業989家,稅收超千萬元企業15家,國家高新企業14家,并培育出了磐安本土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國塑料軟管領軍企業“春光科技”。此外還有磐安首家產值超30億元的本土企業,也是全球戶外泳池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威邦集團。統計顯示,金磐開發區園區工業企業畝均稅收達到36萬元。
金磐開發區不僅承擔了磐安一半的工業經濟,相關主要經濟指標對磐安貢獻度均達到三分之一及以上,還每年為磐安提供1億多元的稅收支持,累計吸納來自磐安就業人員2萬多人次、占全縣人口的近十分之一,為磐安全域生態保護騰出了巨大空間。目前,磐安已成功創建“國家生態示范區”“國家生態縣”,森林覆蓋率達80.95%,全境地表水和出境斷面水質100%達標,空氣優良率達97.8%,居金華市第一、全省前列。
好山好水好空氣不能浪費,依托自然生態、區位政策等優勢,磐安全力打造“長三角知名康養旅居目的地”,主推“醫共體+醫養”磐安特色新型養老模式。如針對縣內外老年游客群體,推出以中醫養生、特色療法、老年病、康復治療等為龍頭,融醫療、養老、康復、護理、休閑等多種元素,發展旅居養老、休閑度假型養老、老年健康教育等新業態。
針對縣域內老年人,磐安全方位推進養老服務普惠普及,從醫養結合角度解決當地老年人的醫療和養老問題,實現“樓下看病,樓上養老”,打造“浙里長壽”金名片,走出了一條具有磐安特色的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之路。
在安文街道,當地創新推出“安養十條”,“一站式”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同時,成立“安養幫幫團”,吸收黨員、“山妹子”、社工、志愿者等加入,建立“安養網格”,全方位幫助網格內老年人,提供便民代辦服務,定期上門走訪,為老年人“跑腿”辦事。
2020年10月以來,磐安已為3.15萬老人提供了“醫養結合”服務,占全縣60周歲以上老人的72%。
磐安還是非遺大縣,有重點非遺項目710項,其中列入縣級以上非遺名錄183項,包含國家級3項、省級12項。此外,還有深厚的儒文化、茶文化、中藥文化等。近年來,磐安聚焦文旅融合,以非遺展演、非遺體驗、非遺文創為著力點,大力推進非遺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探索非遺產業發展,讓非遺成為文旅融合、產業發展并實現富裕的助推器。
“2021年,我們重新編排的‘煉火’‘壽龜奉茶’等非遺項目走進景區,利用聲光電科技手段打造虛實結合特色沉浸式場景,將水和火有機融合,讓游客重新領略景區山水和磐安非遺的夜間魅力,有效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帶動景區消費。”磐安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要負責人介紹,非遺走進景區,讓景區煥發了新活力,也帶動了周邊鄉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