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墩扎進土壤、隧道朝深挖潛、路基平整向遠。7月的大地,剛結束“龍舟水”,又迎來了一輪新的高溫天氣。驕陽炙烤之下,汕頭一批市政道路、高快速鐵路網、重點交通路網項目穩步推進建設。步履不停、節點不斷,汕頭正加速建設綜合交通樞紐,推動汕潮揭都市圈建設,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共享區位躍升發展紅利……
近日,省發展改革委在《關于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第1544號代表建議答復的函》中表示,將會同省有關部門強化用地、資金等建設要素保障,繼續支持汕頭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助力汕頭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增添了有力后勁。
目前,納入省“十四五”規劃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中的汕汕鐵路已于2019年開工建設,計劃2023年建成投用;粵東城際“一環一射”已開工建設,省交通運輸廳最新批復了汕頭至潮汕機場段項目建設規模和技術標準,核定投資金額;漳汕鐵路正在抓緊推進前期工作,爭取盡快開工建設……一幅聯通內外、日新月異的建設藍圖正全面鋪開。
連接汕潮揭
粵東城際鐵路
汕頭至潮汕機場段方案獲批復
近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對新建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汕頭至潮汕機場段項目初步設計進行批復,原則同意運輸組織、列車交路方案。針對重點隧道,中山路隧道全長9.893公里,將側穿摩天輪、下穿一中天橋。對站場設置批復稱,車站正線及至發線均按雙方向進路設計,動車出入段線按雙方向行車設計;龍湖附中、時代廣場、汕頭一中、汽車總站、金鳳半島地都站不設配線、設側式站臺2座,同意龍湖附中、時代廣場、汕頭一中、汽車總站周邊商業開發合建。
經審查,核定粵東城際鐵路“一環一射線”汕頭至潮汕機場段項目初步設計概算近181.9億元,其中包含承擔汕頭站同步實施粵東城際車場工程投資5.1252億元,包含龍湖附中站先期實施工程初步設計批復投資2.98億元,不包含地方承擔的車站綜合體投資6.7201億元。
新建粵東城際汕頭至潮汕機場段自汕頭站引出,經蓮塘、206國道,引入潮汕機場站。項目線路全長45.75公里,設車站10座及蓮塘動車運用所1處。正線數目為雙線。速度目標值為160公里/小時,局部地段100~120公里/小時。
粵東城際鐵路汕頭至潮汕機場路段途經汕頭和揭陽,是落實與支撐“汕潮揭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去年年底,粵東城際鐵路汕頭至潮汕機場段先行工程已開工建設,位于中山東路跨龍湖溝橋東側的汕頭海灣隧道預留粵東城際鐵路下穿條件節點工程也有序推進,目前正準備全面鋪開建設。
對內,“一環一射線”項目連接了汕潮揭三市中心城區,將人口密集區、重要經濟發展中心串珠成鏈,是三地發展的內生需求,城鎮之間的緊密相連又對民生改善、促進區域間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外,該項目連接了汕頭站、潮汕站、揭陽站、潮汕機場等對外交通樞紐,建成后將促進汕潮揭同城化,加快形成粵東地區“一小時交通圈”,滿足客運和發揮交通引導作用的需要。
同時,三市不同的交通樞紐還充當了雙重身份,粵東城際汕頭站與廣汕汕高鐵汕頭站并站設置,城際潮汕站與廈深高鐵潮汕站并站設置,城際揭陽站與梅汕客專并站設置,乘客通過站內換乘可快速通達珠三角及出省,加強了粵東地區內部聯系,實現與粵港澳大灣區更快聯通。
完善路網
交通擴容促進城區發展
長平路、華山路、中山路等市區主干道通過改造,增加車道提升通行能力,完善了雨污分流、慢行系統和交通安全設施;金鳳半島、小公園開埠區、華僑試驗區等區域內道路的建設和改造,有效完善區域路網結構,對片區開發起到支撐保障作用;黃山路、津河路等道路的拉通,貫通了斷頭路,為片區發展和沿線居民出行提供了交通便利……
去年以來,汕頭市住建局與華僑試驗區、金平區、龍湖區等相關部門對中心城區21個在建市政道路和設施項目進行梳理研究。按照“一路一策”原則,逐一排查難點問題,精準落實解決措施,形成兩批共21個汕頭市中心城區市政道路及設施建設公示名單。
目前,中山路(民族路-利安路)路段瀝青路面順利鋪設完成,恢復正常雙向通車。這一路段屬于第二批公示的市政道路項目之一,主要是新建污水主管,實現老城區雨污分流,減少雨水管道排水壓力。同時也重新鋪設瀝青路面,并對兩側人行道進行品質提升,增設自行車道等設施。今年初,首批公示的中山路(汕樟路—中泰立交)環境品質提升改造工程已順利完成,加上此次完成的中山路(民族路—利安路)路段,整條中山路的通行能力、道路環境、雨污分流功能都得到了提升和完善。
泰山路快速化升級改造工程,黃泰立交連接黃河路(泰山—廬山)路段也于近日按時間節點完成主線擴寬部分和兩側輔道的瀝青路面鋪設,完成了主線與輔道的分隔帶施工,實現主線與輔道車輛的分道而行。
目前,黃河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也已完成節點建設目標,金鳳路—黃河路—泰山路內環快速通道已經形成,從礐石大橋至海灣大橋全程可實現快速通行。
隨著各個項目順利推進,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建設目標并開放交通,頭兩批公示市政項目已基本完成。目前公示的21個項目中,20個已完成公示目標任務,1個正按公示目標加快建設。根據公示目標,由市住建局組織實施的金環路(金湖路—金新路)拓寬改造工程的高架橋及東側道路已經完成并試通車,西側道路受龍湖溝污水主干管上岸工程交叉作業影響,目前正按照節點要求加快推進中。兩批21個市政建設項目完成后,將為汕頭市民出行帶來便利。
布局高鐵
汕汕鐵路項目進度條刷新
作為省、市重點項目、汕頭交通“十大工程”之一的汕汕鐵路,各標段正克服高溫作業的困難,平穩兌現工期目標。
在控制性工程汕頭灣海底隧道工程掘進過半的同時,橋梁架設和站房主體兩項關鍵工程也取得明顯進展,汕頭南站至潮南站近20公里長的連續橋梁有望下半年全線拉通。
截至目前,汕汕鐵路項目施工進度滿足項目建設工期總體要求。其中,路基、橋梁完成度超80%,汕汕鐵路新建5座站房預計今年10月底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春節前完成鋼結構和金屬屋面施工,2023年5月完成裝飾裝修施工。
7月17日,汕汕鐵路跨疏港大道116米連續梁順利合龍,這是中鐵十四局汕汕鐵路站前六標克服汕頭“龍舟水”雨期影響,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為汕頭南站至汕頭灣海底隧道方向后續架梁、鋪軌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中鐵十四局汕汕鐵路站前六標項目負責人秦松介紹,濠江特大橋將串聯起汕頭南站、汕頭灣海底隧道兩處控制性工程,共包括5座連續梁。本次澆筑完成的跨疏港大道連續梁屬于5座連續梁之一,為懸灌現澆梁。主跨116米,分為14個節段,上跨雙向8車道的疏港大道,施工環境復雜,高空作業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為保證橋梁下方行車安全,上方作業安全,中鐵十四局汕汕鐵路站前六標采用掛籃懸臂施工,掛籃采用全封閉式自防護,并在每澆筑一個節段前移掛籃時,積極協調各部門采取封路措施,確保施工安全有序進行。同時,該項目通過多孔振搗、智能張拉、高程監測等多項技術措施,有效避免連續梁蜂窩麻面、露筋、張拉應力和伸長量難以控制等質量問題。
除施工質量、安全外,雨季施工也是一大難題。今年以來,汕頭市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多近70%,“龍舟水”時期持續性降雨長達十余天。為降低極端降雨天氣對施工進度造成的不良影響,中鐵十四局汕汕鐵路站前六標項目部超前謀劃、精心組織、科學管理,多次開展專項培訓和交底,制定工期倒排計劃及防汛應急預案,保質保量地推進施工進度。
根據設計,濠江特大橋共有5段鋼構連續梁,特別是300多米長的跨濠江主航道的主跨和邊跨連續梁跨度大、工期緊,施工單位正在集中力量全天候推進現場連續梁結構的澆筑作業。目前,濠江特大橋剩余3座連續梁正在全力建設中。其中,汕汕鐵路全線跨度最大的跨濠江水道160米鋼構連續梁也采用懸臂澆筑法施工,目前已完成9個節段,計劃在今年底完成合龍。
汕汕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沿海時速350公里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正線全長162.75千米,線路自廈深高鐵汕尾站引出途經陸豐南站、陸豐東站、惠來站、潮南站和汕頭南站,終至汕頭站,設計速度350千米/小時,預計2023年建成通車。建成通車后,從汕頭至廣州行程有望縮短至1.5小時左右。
帶動城鄉
大橋飛架支撐快速通行圈
榕江出???,大橋飛越。牛田洋特大橋主橋全長955米,設計為極富潮汕地方特色的厝頭和翔鷺造型,目前為粵東主塔最高、跨度最大的雙塔雙索面鋼桁梁斜拉橋。據悉,該橋主跨長度已達468米,合龍施工是一種大懸臂、大跨度吊裝架設的工況,且施工需準備的調整措施較為復雜,給前期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牛田洋特大橋鋼桁梁SJ16合龍段重量達670噸,采用1000噸大型架梁吊機進行架設,在國內較為罕見,有一定的代表性,為后續該類型橋梁施工提供了相應的借鑒。
據承建單位中鐵大橋局介紹,主橋合龍后,轉入水中引橋上部結構及主線附屬工程施工階段。目前,牛田洋特大橋的總體建設進展順利,預計2023年1月22日春節前基本完成主線附屬工程施工,2023年2月22日實現已交地部分順利完工。
牛田洋快速通道建成后,將連接汕昆、汕湛、沈海等高速公路,同時連接G206、G324等多條國省道和城市主干道,形成中心城區的快速外環,構建起聯通潮汕機場、廣澳深水港區、潮汕站及汕頭高鐵站等交通樞紐的半小時通行圈,進一步優化城市路網布局。
另一邊,在省重點項目廣東交通集團所屬潮汕環線高速京灶大橋項目現場,項目部鋼筋加工場、混凝土拌和站等臨建工程已修建完成。施工單位科學組織施工,400多名施工人員在樁基礎、軟基處理、梁場生產、橋梁下部結構等主要作業面同步推進。
目前,經過參建多方努力,大橋主墩樁基施工全部完成,項目建設取得關鍵性進展。接下來,大橋將正式進入主墩承臺施工階段。項目整體用地取得自然資源部批復后,已全面鋪開建設,成為2022年全省率先實現全面開工的新建高速公路項目之一。
潮汕環線高速京灶大橋項目總長約3.11公里,起于汕頭市潮陽區關埠鎮溪西歐村,連接潮汕環線高速公路潮汕聯絡線,并采用主線上跨方式與已建成通車的潮惠高速公路相交。項目設金灶(樞紐)互通立交,自南向北跨越榕江南河,止于揭陽市空港經濟區京南村,連接揭陽已建成的發展大道,總投資超21億元,建設工期為48個月。
京灶大橋項目建成通車后將有效解決兩岸數十萬群眾交流往來的交通需求,同時為沿線關埠鎮等地農產品運輸提供便捷通道,對加快推進汕潮揭三市同城化發展、實現經濟互補、加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延伸區、促進粵東北地區協同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延伸
汕頭灣海底隧道施工穩步推進
開挖5062米進度過半
近日,在溫度常超40攝氏度的施工環境下,汕頭灣海底隧道的建設者們依舊堅守崗位。
汕汕鐵路站前六標項目位于汕頭市潮陽區、濠江區境內,標段全長22.2公里,其控制性工程汕頭灣海底隧道全長9781米,是世界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單洞雙線高鐵海底隧道。隧道內除了施工環境十分艱苦,施工條件也極為復雜,不僅需要面對強大的水壓,還要穿越17條地震破碎帶。其中包括8條活動斷層,地質結構復雜,安全風險極高、施工難度極大。
施工條件復雜、困難頻出并沒有打磨掉隧道建設者們的韌性和熱情。項目針對隧道節點安排、施工進度周密謀劃,科學部署、攻堅突破、倒排工期。項目進場以來,汕頭灣海底隧道斜井進入正洞、下穿F8活動斷層施工等重難點問題如期解決,捷報頻傳。
據介紹,施工前,項目部要根據地質條件、斷面大小、支護方式、工期要求以及施工設備、技術等條件,選定掘進方式。然后進行人工打鉆,應用爆破技術開挖隧道,再用出渣車將打鉆、把爆破產生的洞內土石運到洞外。
此時隧道的“洞”準備完畢,為保證在二次襯砌施作前提供抵抗圍巖的壓力,同時也防止局部掉塊、滑層現象,工人會在隧道立架支撐隧道,保證隧道穩定。最后按一定比例將水泥、沙、石、細骨料、水及外加劑配合攪拌成混凝土,用泵或壓縮空氣輸送到噴嘴處與液體速凝劑混合。借助高壓風噴射,為整個隧道工程施工質量提供基礎保障,進一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提高隧道施工質量。
“隧道施工時一般會先將上臺階先推進幾十米,再逐一推進下臺階,每個工作面都會經歷打鉆、爆破、出渣、立架、濕噴,也叫做一個循環。汕頭灣海底隧道1號斜井使用的方法簡稱爆鉆法,也叫礦山法,即通過鉆孔、裝藥、爆破開挖巖石的方法。”1號斜井技術主管趙琨說。
目前,汕汕鐵路站前六標控制性工程汕頭灣海底隧道已開挖5062.4米,占隧道總長度的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