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13日訊(記者 羅祎辰)作為時下最火熱的新型儲能技術,鋰電儲能亟待證明其能解決安全和成本兩大難題,從而率先實現大規模落地。近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在杭州舉行,財聯社記者從會上獲悉,產業鏈各環節都在針對安全和成本痛點推解決方案,但受行業盈利水平制約,推廣難掩樂觀。為另辟蹊徑,一批安全廠商也在尋求借由電池檢測技術向電站提供運維服務,以期幫助電站提升效益的同時突破自身盈利瓶頸。
鋰電儲能兩大難:易燃性和離散性
由于鋰本身是一種活躍金屬,鋰電池天然存在易燃隱患。但不同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儲能行業因應用領域多樣和自身盈利要求,對易燃隱患的容忍度更低。美克生能源創始人魏瓊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儲能應用將遍布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如果易燃問題無法解決,這個行業肯定是無法發展的,所以解決安全隱患肯定是行業發展的基石?!?/p>
(相關資料圖)
歐盟科學院院士孫金華在會上指出,鋰電儲能易燃是個全球性問題,韓國儲能行業發展就曾受火災事故重擊落入低谷。據他介紹,全球大概發生了60多起儲能電站火災事故,電化學儲能行業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發展痛點。
我國鋰電儲能大規模應用要晚于韓國,但更成熟的電池技術仍無法避免事故發生。2021年北京儲能電站爆炸致使2人犧牲、1人受傷。該事件在本次大會上屢被提及,部分行業人士將此作為鋰電儲能本質不安全的證據,提出應發展諸如液流電等新技術,也有行業人士則借此呼吁鋰電安全要更進一步,以其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
鋰電池易燃性無疑對儲能項目盈利直接構成挑戰,疊加鋰電池另一大特性——離散性,使得儲能項目投資收益持續面臨較大風險。據悉,由于單體電池性能很難做到一致,大規模成組應用后,單體電池間差異性也即離散性會逐漸拉大,進而嚴重影響電池使用壽命。
科陸電子(002121.SZ)人士在會上分享的一組數據能直觀反映鋰電池離散性。該公司某個鋰電儲能項目從2019年開始投入運行,目前11個電池箱中仍處在A級水平電芯為79.8%,處于B級水平電芯13.1%,處于C、D級水平電芯為7.1%。
雖然科陸電子給出的數據顯示儲能項目運轉較好,但行業普遍認為,現有技術難以準確預判鋰電儲能項目在長達幾十年的運行周期中會遇到哪些問題。高特電子副總經理謝建江直言:“其實儲能項目后期的運維成本是非常高的,現在投儲能項目的時候計算它的投資收益,我認為其實是算不清楚的,初始投資會假設電池循環次數,但假設很可能不成立,后面還有很多運維費用也是沒法提前預計的,電池和光伏不一樣,電池運行一直處于相對模糊的狀態,所以需要大數據去預測電池變化方向?!?/p>
安全廠商尋突破:安全和壽命兩手抓
正是由于儲能行業對電池安全和使用壽命提出了更高要求,行業人士認為,獨立第三方安全廠商在整個產業鏈中有望占據相當的話語權。此前,有觀點指出:基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經驗,儲能行業獨立BMS廠商短期內可能有階段性投資機會,但長期看成長空間有限。
為在產業鏈中占據一席之地,財聯社記者注意到,第三方獨立安全廠商在加快提升技術壁壘,并試圖構建全生命周期的電池管理系統來解決安全和壽命兩個核心痛點。在謝建江看來,鋰電儲能技術提升主要是電池技術和BMS技術提升,前者相對成熟發展空間較為有限,后者待突破的壁壘還非常多,“鋰電池檢測還是非常難,更不要說一些高級的診斷功能,如果檢測很好解決,新能源車也不會頻繁發生自燃了?!?/p>
在安全監測技術方面,將檢測范圍也從常規簇級縮小到模組級乃至電芯級,以期提升檢測精度是發展趨勢之一。謝建江表示,公司作為BMS廠商正在探索將植入式傳感器安裝到電芯內部,掌握這部分核心數據,公司的產品能進一步延長電池壽命從而提升電站整體盈利,但其中涉及傳感器壽命及數據傳輸等一系列難題,現有技術還做不到。
同樣著眼于提升電池安全和延長電池壽命,美克生能源走的是另一條技術路徑,其聚焦于檢測的不僅僅是傳統BMS涉及的電壓、溫度、內阻等參數,還包括電池內部的電解液濃度、隔膜厚度、鋰枝晶生長等材料變化情況?!拔覀兒虰MS沒有交叉,他們的數據是實時性的,我們針對電池安全進行深度‘血液級’檢測,提前診斷預警,將‘預防做在消防前’,不僅能做到實時更重要的是提前發現隱患并延長電池壽命,整體方法論不太一樣?!蔽涵偨忉尫Q。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傳統BMS廠商還是新興安全服務商,當前都面臨盈利困境,通過掌握高精度電池運行數據從而進入電池運維管理領域成為行業廠商的共同選擇。據悉,高特電子已搭建了一套BMS+數據服務體系,可向用戶提供諸如電池健康狀態、循環壽命預期以及衰減率等數據,便于監測并提升項目運行效率。美克生能源方面則表示,其PSS儲能安全系統可提前一個月左右進行電站故障診斷預警,并將儲能系統壽命延長20%左右。
(編輯 劉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