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聚焦 >

世界新動態:市值蒸發超5000億!“油茅”何時見底?

業績回暖股價卻依舊“跌跌不休”,金龍魚仍在苦苦探尋著底部。


【資料圖】

8月4日下午,金龍魚對外披露了上半年的財務報告。根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金龍魚實現營收1195億,同比增長15.74%,實現凈利潤19.76億,同比下跌33.47%。

雖然依舊是熟悉的“增收不增利”,但單季度來看,二季度金龍魚營收為629.5億,同比增長20.17%,凈利潤為18.62億,同比增長32.97%,二季度相較一季度而言明顯好轉。

而在披露中報后的第二個交易日,金龍魚股價也迎來了久違的大漲——收盤上漲5.99%。

不過,在短暫的上漲過后,金龍魚股價再度走低。截至8月31日收盤,金龍魚股價僅為45.68元,已經把當時披露業績后的漲幅完全抹去。如果和2021年的最高點145.43元相比,如今金龍魚的股價已經大跌接近七成,市值更是縮水超過了5000億。

作為A股最大的食用油公司,在2020年上市之初,踩著大消費風口的金龍魚股價迎來大漲,市值最高時一度接近8000億,而其也因此被眾多投資者冠以“油茅”之名;不過,隨著大消費風口的過去,曾經備受投資者追捧的金龍魚也迅速跌回了原形。

從目前來看,雖然經過了大跌,但金龍魚的股價仍在震蕩走低,“油茅”的底究竟在哪?

編輯搜圖

8000億“油茅”的短暫輝煌

如果不是上市,或許沒有多少人會知道,金龍魚原來是一家外國企業。

關于金龍魚的“身世”,其母公司益海嘉里,其實是新加坡豐益國際在中國投資的全資子公司,而豐益國際背后站著的,則是蟬聯馬來西亞首富20余年、人稱“亞洲糖王”的郭鶴年。

金龍魚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6年前的1986年。

當時,國內食用油市場還沒有對外開放,食用油的生產和銷售主要由國家進行統一管理和調控,而彼時的金龍魚也還未進入中國,其主要在馬來西亞銷售瓶裝的食用油。

不過,雖然食用油市場還未對外開放,但在大力推行市場經濟的背景下,食用油市場開放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當時已經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所向披靡的郭鶴年敏銳地看到了這一機會,于是郭鶴年派出了侄子郭孔豐,來到內地尋找開展食用油生意的機會。

1998年,郭孔豐開始和國內巨頭中糧集團開展合作,在深圳出資建立了國內第一家大規?,F代油脂精煉廠——南海油脂集團。不過,郭孔豐和中糧集團的合作并沒有持續很長的時間,僅僅過去3年之后,因為種種原因,中糧集團賣出了南海油脂集團的股份,雙方合作破裂。

在合作破裂之后,中糧集團開始力推自家品牌“福臨門”,而郭孔豐則將嘉里糧油和益海集團進行合并,成了國內另一個糧食巨頭。相比于“福臨門”,推廣時間更早的金龍魚市場占有率更高,根據數據統計,近三年金龍魚在食用油市場的份額依舊排在第一位。

2020年,已經在國內深耕超過20年的金龍魚最終選擇在創業板上市,而其接近140億的募集資金也創下了創業板最大IPO的紀錄。

在上市之后,由于當時大消費正處于風口之上,踩在風口上的金龍魚被資金“爆炒”,股價從上市之初最低的39.32元一路飆升到了最高的145.43億,總市值高達7885億,這個市值在當時整個A股市值的排行上排在了11位,超越美的集團、海天味業等一眾巨頭。

不過,正當大家以為金龍魚股價可以繼續走高、市值邁向一萬億的時候,現在回頭再看,沒想到這卻是金龍魚最為巔峰的時刻。

“油茅”光環褪去,股價跌回原形

金龍魚,到底是食用油行業中的茅臺還是中石油?

上面這個問題,在金龍魚剛剛上市的時候,就備受投資者爭議。不過,從目前來看,這個問題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雖然披著“油茅”之名,但其實金龍魚更像中石油。

盈寶證券分析師Lora認為,金龍魚和貴州茅臺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并不具備貴州茅臺穩定盈利的特性。

金龍魚的核心產品食用油,主要的原材料大豆、棕欖油等都嚴重依賴于進口,因此金龍魚的盈利也會受到大豆價格的影響,當大豆價格出現大幅上漲的時候,金龍魚盈利則會受到擠壓。

從財報數據來看,近兩年來受到大豆價格持續攀升的影響,金龍魚的凈利潤持續走低。

以最新的數據來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大豆的價格為每噸5369元,比去年同期上漲821元,而從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金龍魚實現營收1195億,同比增長15.74%,實現凈利潤19.76億,同比下跌33.47%,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下,再次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此外,和貴州茅臺“躺著賺錢”不同,作為行業龍頭的金龍魚,賺的其實都是辛苦錢。

從財報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金龍魚實現營收雖然高達1195億,是貴州茅臺594.7億營收的兩倍,但貴州茅臺上半年的凈利潤高達297.9億,金龍魚的凈利潤僅為貴州茅臺的6.6%。

從毛利率來看,貴州茅臺的毛利率為92.11%,凈利率則為53.99%,而作為對比的金龍魚毛利率僅為7.53%,凈利率更是只有可憐的1.81%,稍有不慎就很可能出現虧損的情況。

從種種數據來看,金龍魚都難以和貴州茅臺相提并論。

而在褪去了“油茅”的光環之后,最近一年多時間,金龍魚的股價也在持續走低。截至8月31日收盤,金龍魚股價僅為45.68元,和2021年的最高點145.43元相比,如今金龍魚的股價已經大跌接近七成,市值縮水超過了5000億。

押注多元化,金龍魚距離“見底”還有多遠?

對于近年來持續“增收不增利”的境況,金龍魚可以使出的方法并不多。

一般而言,面對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企業可以用到的招數無非只有兩個:期貨套期保值和對產品進行提價,而這兩個操作,金龍魚其實都做過。

在期貨套期保值方面,由于期貨市場波動性巨大,雖然金龍魚可以通過期貨對沖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但背后也并非沒有風險,例如在2021年,金龍魚就因為衍生金融工具投資虧損17億元,導致營收增長16%的情況下,凈利潤下滑了31.15%。

而對于產品提價方面,由于食用油行業屬于民生行業,并不能大幅度的提價,此外目前食用油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食用油的同質化嚴重,一旦價格提得過高,很容易被對手蠶食市場,所以雖然金龍魚也進行過產品提價,但都不足以抵消原材料價格帶來的影響。

面對這種情況,金龍魚使出了最后的法寶——多元化,希望通過更多的品類增加利潤。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金龍魚的產業鏈已延伸至油脂科技與飼料原料、調味品、預制菜等諸多領域,建立了覆蓋高端、中端、大眾的綜合品牌矩陣,旗下擁有“金龍魚”、“胡姬花”、“歐麗薇蘭”、“香滿園”、“?;省?、“豐苑” 等知名品牌。

不過,雖然拓展的品類甚多,但從現在來看,金龍魚多元化的效果并不明顯。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以產品來進行分類,今年上半年金龍魚的廚房食品營收為761.4億,占收入的比例為63.72%,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的營收為424.7億,占收入的比例為35.54%,而其他的營收僅為8.783億,占比只有0.74%。

此外,產品多元化雖然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但由于要不斷進行推廣、打開產品的知名度,金龍魚的營銷費用也持續居高不下。根據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金龍魚的銷售費用為30億,雖然同比去年有所降低,但相比于其他費用而言,銷售費用仍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盈寶證券分析師Lora認為,面對不穩定的原材料市場以及不及預期的多元化轉型,金龍魚顯然很難在短期內改變境況,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目前市值已經蒸發超過5000億,但對于金龍魚來說,距離“見底”可能還為時尚早。

?

關鍵詞: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