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國人投資理財意識的提高,基金作為主要理財手段之一也走進了千家萬戶,行業規模水漲船高。不過伴隨著行業飛速發展,熱鬧之下,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財聯社報道,8日晚間,一則疑似多位公募基金經理因違規參與場外期權交易,被警方帶走調查的傳聞開始持續發酵。
據報道,有位微博用戶8日晚間稱“有300多位基金經理被因涉嫌參與場外期權交易被帶走調查”隨著輿論的持續發酵,該傳聞一度頂上熱搜。然而公募基金是不能參與場外期權交易的,甚至不能參與帶有杠桿的交易,目前網傳信息指向了基金經理的私人行為。
今日中午,據界面新聞報道,已有多家公募公司表示“造謠一張嘴,全靠跑斷腿”、“造謠成本太低了”、“沒有這個事情,純屬傳聞”。
什么是場外期權?
所謂場外市場,就是指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即除了交易所之外的市場),場外交易即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的金融期權合約,是根據場外雙方的洽談或者中間商的撮合,按照雙方需求自行制定交易的金融衍生品(我們所熟知的股票和期貨是一種標準化合約)。而個人是無法在場外市場交易的,只有機構才可在其中交易?;鸾浝韨€人又是如何實現的呢?
某金融衍生品行業人士表示,基金經理無法直接參與場外期權交易,只能通過第三方機構參與。
有傳言版本稱,基金經理參與期權形勢為通過投資某私募基金,再以私募基金的名義去參與期權交易。場外期權一般和A股股票掛鉤,私募通過券商下單看漲期權后,在通過公募大量資金的建倉來拉升股票,從而實現盈利的目的,并且期權交易一般杠桿在10倍以上。
這里有必要解釋一下看漲期權,期權的買方對某一標的物的未來價格看漲,則先期權的賣方以某一約定價格買入一種權利,這種權利規定:未來某一時間內,期權買方可以先期權賣方行使以特定價格買入約定標的物,當然,期權買方也可以選擇不行權。
舉個例子來說,甲覺得未來A股票會漲,但他的本金只有100元,他覺得未來1個月內A 股票能漲50%(現價1元/股)。甲想實現盈利盡可能的最大化,于是就找到了乙,并且和乙約定,未來1個月內,甲有一種能夠以1元/股的價格向乙購買一萬股A股票的權利。這里甲就是期權買方,乙就是期權賣方。
1個月之后,A股票果然漲了50%,市價1.5元/股,甲行使權力以1元/股的價格向乙購買一萬股后再把這一萬股以市價賣出,掙得5000元差價(也可與乙協商由乙直接支付5000元差價)。如果A股票價格在這1個月之內漲的更多,則甲掙得更多。
若1個月之后,A股票跌至0.9元,甲也可以選擇不行權,損失只有100元。
而看跌期權則與看漲期權相反,規定期權的買方有權利以某一約定價格向期權的賣方賣出某標的物。
當然,在這其中期權的賣方也會進行一定的合理對沖。
中證協首次剔除兩家券商場外期權交易商資格
近幾年來,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呈現出規模增長迅猛的特點。根據中證協披露數據,截至2021年年末,場外衍生品市場存量初始名義本金規模20167.17億元,全年累計新增84038.01億元,同比增長76.56%。其中,場外期權存量名義本金規模9906.5億元,全年累計新增36310.66億元,同比增長39.41%。目前場外期權業務以股指類場外期權為主。
自2018年以來,中證協合計公布過15批場外期權交易商名單。而最新一期的場外期權交易商名單與上期相比,首次出現收縮。由此前的38家縮減至36家,東北證券和信達證券被調整出名單;并且備注中公布了交易商狀態,5家券商的狀態為“已進入過渡期”,分別是華安證券、華西證券、山西證券、天風證券、西南證券。
據了解,一級交易商與二級交易商的區別是:一級交易商應當在滬深證券交易所開立場內個股對沖交易專用賬戶,直接開展對沖交易。二級交易商僅能與一級交易商進行場內個股對沖交易,不得自行或與一級交易商之外的交易對手開展場內個股對沖交易。
根據規定,中國證監會、協會對交易商執業情況實施定期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實行動態調整。對于經評估不符合交易商條件的證券公司,設置一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不得新增業務規模;過渡期結束,仍未符合一級或二級交易商條件的,調出相應級別交易商名單。
場外期權交易商名單(部分)
隨著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券商業務發展的的合規風控問題尤為突出。6月2日,證監會罕見同時披露多份場外期權業務罰單,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和華泰證券均領罰,而問題主要集中在標的及合約管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和流程不規范等多個層面。
如今新一期的場外期權交易商名單的調整,將進一步規范場外衍生品業務發展。
國泰君安非銀團隊指出,預計場外期權交易商名單的調整將進行常態化階段,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將變相提高業務經營門檻,強有力的產品化能力與合規風控水平將更為凸顯,強者恒強格局未變,行業集中度或將進一步提升,產品創設能力與合規風控水平更強的券商將更多受益。
安信證券表示,場外業務將是未來券商重要業績增長點,頭部集中格局難撼動,龍頭券商可憑借衍生品業務先發優勢增厚業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