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霞洞鎮大村村委會開展“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活動,該鎮政府相關領導、大村村黨總支部全體黨員、村民相聚在一起,共同慶祝其樓村村道硬底化工程竣工,成為該鎮又一條實現硬底化全村通的自然村。“現在路修好方便多了”,看到寬闊的村路直通到自家門前,村民交口稱贊。
農村不僅要修路,更要修出致富路、幸福路。近年來,電白區主動順應農村公路的發展趨勢,加快推動農村公路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努力讓人民群眾出行更滿意,努力打造具有電白特色的高質量“四好農村路”。
疏“血管”破栓塞打通振興大“動脈”
“人家是水泥路,我們是泥水路,甚至是單車路。”黃嶺鎮萬長村委會村民曾經如此自嘲。“不僅如此,當初有些地方連通行摩托車的路都沒有。”萬長村黨支部書記溫振貴說道。如今,一條條水泥路從山上蜿蜒到山下,一排排新栽種的綠植郁郁蔥蔥,充滿了勃勃生機……這個從內到外變得越來越美麗的鄉村,村民的順口溜變成了“路通車通民心通,村村致富生意興”。
近年來,電白區把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將“四好農村路”列為區重點項目,加大資金投入,推動公共資源向農村基礎交通設施建設傾斜,著力補齊交通“短板”,強化公路“弱項”,強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努力構筑“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以往,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分布較散較小,質量管理鞭長莫及,易造成質量不合格,甚至造成“爛尾”。為按時保質完成建設任務,電白區在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過程中,因地制宜、積極創新,將分散、零星的工程項目捆綁打包為一個項目包,引入大型國企路橋建設公司按“建養一體化”進行建設。
電白“四好農村路”建設資金以省市補助為主,區財政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仍將“四好農村路”建設缺口資金列入區財政預算,實現缺口資金兜底,為完成建設任務夯實了經濟基礎。截至目前,完成農村道路硬底化4042.88公里,1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底化道路。
創新管理模式織牢振興“保障網”
如果說“四好農村路”建設是基礎,那管理則是手段。近年來,電白區加快建立形成農村公路管理的長效機制,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的目標,讓農村公路“毛細血管”順利融入干線路網“大動脈”,不斷提高農村公路的治理水平和能力,將“管好”理念貫穿農村公路發展過程始終,打造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增添綠意,為鄉村旅游業發展帶來活力,為農民就業創業和脫貧致富暢通渠道,為鄉村振興筑牢交通基礎。
電白區全面實行“路長制”,建立區鎮村三級路長+專管員體制,按照“政府主導、行業監管、分級負責”的原則,加強對各級路障履職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工作,著力推動農村公路管養機制,強化縣區路政管理機構和鎮、村管理職責。
以農村公路沿線綠化、農村公路洗掃機械化、農村公路創建全域化為重點,明確工作目標和時間節點,全面打造“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一村一特色”的“美麗農村路”,更好地服務于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休閑旅游發展;與此同時,堅持全方位管養好農村公路,推進農村公路“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全面清理農村公路路域范圍內的垃圾和各類違章建筑,促進農村公路科學可持續發展。
強化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整治,結合鄉村建設工作要求,在全區開展了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治理行動,對侵犯農村公路路產路權及環境污染的現象進行了專項整治,拆除占路違規建筑,極大改善了全區農村公路路容路貌。
暢通鄉村道路駛入振興“快車道”
“村子里的道路四通八達,不僅我們的生活更便利了,也為養殖、高效農業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林頭鎮檳榔村村民劉先生說。
電白區將“四好農村路”建設深度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計劃中,結合全區地方文化特色,探索農村公路與地方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方式,加快資源路、旅游路和產業路的建設,將農村公路與農村旅游景區、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農村電商、客貨運輸、鄉村旅游等產業組合開發,打造特色農村產業與鄉村旅游品牌相結合的精品線路。林頭鎮檳榔村圍繞建設好的農村路建成了公園、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等;打造集育苗科普、采摘體驗、種植實訓及觀光于一體的景觀路,帶動香精香料、釀酒以及特色美食等產業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路通了,一樣的農產品,才會有不一樣的價。電白區建好“四好農村路”實現“村村通”,讓物流班車“通村村”,徹底解決了農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及農產品上路“最初一公里”的難題。隨著“四好農村路”的不斷延伸,觀珠沉香、旦場圣女果、沙瑯譚儒蘿卜等農產品走向全國各地,知名度越來越高,同時引得游客紛至沓來,讓不少“沉睡”在山間的果蔬珍品走出村莊,獲得廣闊的銷路。
一條條“四好農村路”通村暢鎮,成為民生路、產業路、致富路,為農村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電白區逐步形成了“產業沿著公路走、公路促進產業活、產業推動農民富”的發展趨勢,為公路沿線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創造了便利的交通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