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間,翰宇藥業(300199,SZ )公布了三季報。報告顯示,2022年1-9月,翰宇藥業的營業收入為5.31億元,同比增長4.58%,歸母凈利潤為-1.47億元,同比下降24.32%,增收降利。
鈦媒體APP注意到,在此之前翰宇藥業在經營上已經虧損了4年,合計虧損近23億元。同時,期間費用高居不下,4年銷售花了21億元。
(資料圖)
4年經營虧損23億
“對于翰宇藥業的虧損,其實并不需要大驚小怪”,一位業內人士向鈦媒體APP解釋到。
翰宇藥業于2011年成功登入創業板,是一家專業從事多肽藥物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主營產品包括特色原料藥、注射劑、客戶定制肽、固體制劑、藥品組合包裝類產品和醫療器械產品六大系列。
2018年-2021年,翰宇藥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64億元、6.14億元、7.22億元、7.3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41億元、-8.85億元、-6.09億元、0.28億元??梢?,翰宇藥業已經連虧了3年,僅僅是2021年才扭虧為盈。事實上若從扣非后歸母近利潤來看,翰宇藥業已經4年未在經營上賺到錢,且合計虧損了23.04億元。
數據來源:Choice金融終端
鈦媒體APP注意到,實際上翰宇藥業之所以能在2021年扭虧為盈主要是靠出售資產。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翰宇藥業靠長期股權投資轉換為金融工具實現的投資收益為3.77億元,而該部門收益計入在其他經營收益的投資收益中。
對此,一位資深券商人士表示,對于上述翰宇藥業的行為,實際上就是在保殼,因為其已經連續虧損了三年,若在虧損,公司將披星戴帽,甚至退市。
也就是說,翰宇藥業2022年前三季度的虧損只不過是“正常情況”。
商譽暴雷,期間費用高居不下,4年營銷花了21億元
造成翰宇藥業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之前并購導致的商譽減值。據悉,2015年,翰宇藥業以13.2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成紀藥業100%股權。而根據評估結果,成紀藥業100%股權的賬面價值僅為2.57億元,增值率為415.48%,同時,上述交易完成后,翰宇藥業商譽金額為9.3億元。而自2018年起,成紀生物的凈利潤就出現了下滑,之后實現的凈利潤更是出現了虧損。更加令人感到不解的是,翰宇藥業自2016年就開始計提收購成紀藥業時產生的商譽金額,直至2019年末,上述9.30億元商譽已被全部計提。
除此之外,鈦媒體APP注意到,導致翰宇藥業持續虧損的重大因素也或許是因期間費用較高所致。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2021年,翰宇藥業的期間費用合計分別為8.62億元、10.07億元、7.4億元、7.51億元,而彼時翰宇藥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64億元、6.14億元、7.22億元、7.36億元??梢?,除了2018年之外,其余時間段內,翰宇藥業的期間費用比其實現的營收還高。
數據來源:Choice金融終端
結合翰宇藥業的期間費用可以看出,雖然翰宇藥業是一家藥企,但相較于研發,其卻更“喜歡”營銷。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2021年,翰宇藥業的銷售費用分別為6.04億元、5.93億元、4.61億元、4.39億元,合計約為20.97億元;研發費用分別為0.95億元、1.8億元、1.44億元、1.06億元,合計約為5.25億元。若單以數字看,在上述時間段內,翰宇藥業在銷售費用上的投入較研發多了15.72億元。為何翰宇藥業會存在如此多的銷售費用?(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 鄧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