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20日電 (魏薇)近日,桂林市政府在“桂林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暨桂林銀行高質量發展這十年”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至2022年9月末,桂林銀行順利完成第七輪增資擴股,募集資金101.6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發布會還透露,本輪增資“為加速培育桂林銀行上市奠定了良好基礎”。公開信息顯示,桂林銀行已經正式啟動上市工作,并擬于2025年前提交上市申報材料。
創下多項紀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介紹,本次增資擴股創下了國內近5年來非上市銀行單次配股募集資金最多、參與配股股份占總股本比例最高,廣西金融機構單次發行新股最多、募集資金最多等多項紀錄。
桂林銀行本輪增資通過配股形式實現。2021年12月底,桂林銀行配股方案經該行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獲得相關監管部門同意。
根據桂林銀行配股公告,本次配股以2022年9月24日的總股本50億股為基數,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過10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配股價格為2.5元/股。
今年9月,星辰科技、萊茵生物(行情002166,診股)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將參與桂林銀行本次配股。萊茵生物稱,經測算,公司本次可認購配股數量上限為7313.35萬股,預計使用自籌資金不超過1.83億元。
萊茵生物表示,公司以自籌資金參與配股,可防止因配股除權導致公司所持桂林銀行股份價值出現損失,有利于促進資產保值增值,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保證公司享有的股東權益不被稀釋。
據悉,本次所募集的資金將全部用于補充本行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以增強該行營運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
多家股東轉讓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桂林銀行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控股銀行,前身為桂林城市合作銀行。
桂林銀行2021年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該行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比例達58.34%,其中持股比例大于5%的前三大股東分別為桂林市交通投資、中廣核資本以及桂林市財政局,持股比例分別為19.99%、10.00%和7.31%。
來源:桂林銀行2021年年報
不過,在入股五年后,今年中廣核資本將所持2億股股權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為8.8億元,約占總股本的4%。轉讓完成后,中廣核資本持股比例將降至6%。
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近日,桂林銀行1億股股份(約占總股本1.1%)在該所掛牌轉讓,暫不清楚轉讓方是何身份。
來源: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
另外,廣西桂東電力(行情600310,診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桂東電力)近期發布公告稱,將持有的桂林銀行全部5005萬股股份進行轉讓。最終,廣西現代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和廣西桂林市桂柳家禽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受讓3000萬股和2005萬股桂林銀行股份,成交價格分別為1.22億元和0.81億元。
桂東電力稱,本次股份轉讓主要是為聚焦公司電力主業發展,滿足公司發展及日常經營資金需求。本次股份轉讓全部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桂林銀行股份。
擬于2025年前提交上市申報材料
據上述桂林銀行1億股股權轉讓項目的基本信息中介紹,該行已經正式啟動上市工作,相關中介機構已駐場開展上市前期盡調整改等工作。桂林銀行被列入廣西重點擬上市企業后備庫,且股權確權比例超90%,并已完成前期資本儲備補充工作,有望于2025年前提交上市申報材料。
事實上,桂林銀行上市計劃謀劃已久。早在2011年,桂林銀行原董事長王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便表示,“擇時正式啟動上市程序”。2014年7月,王能再次提到桂林銀行“十二五”目標之一,即“爭取5年內上市”。
2015年初,桂林銀行曾計劃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但在2016年召開的股東大會上,桂林銀行決定暫停新三板掛牌并適時啟動主板IPO。
2019年6月,桂林銀行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啟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相關準備工作的議案》。同年11月,桂林銀行召開人事調整宣布會,新任黨委書記吳東在會上表示,力爭在3到5年內,實現桂林銀行上市夢想。
如今3年已過,桂林銀行仍未圓“上市夢”。不過,今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廣西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提到,在2024年12月31日前,力爭實現廣西北部灣銀行、柳州銀行、桂林銀行其中1家城商行進入上市輔導期。
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三大證券交易所共同遴選2022年廣西重點擬上市,作為今后上市培育工作的重點培育對象,桂林銀行是唯一一家進入參評企業名單的金融機構。
桂林銀行2022年半年報顯示,截至上半年末,該行并表后的營業收入48.94億元,同比增長9.88%,實現凈利潤13.20億元,同比增長10.46%。截至6月末,該行及控股村鎮銀行合表后資產總額達4810.19億元,同比增長16.28%。
主要監管指標方面,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50%,撥備覆蓋率142.74%。該行資本充足率11.39%,一級資本充足率8.73%,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7.52%,與一季度末的數據對比,均有所下降。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在今年6月出具的評級報告中提到,桂林銀行資本充足水平仍較低,且本部口徑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已接近監管紅線,對業務擴張的支撐力度不足,桂林銀行仍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
上述評級報告還指出,桂林銀行對公貸款仍主要分布在制造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但貸款客戶集中度仍處于較高水平,不利于風險分散。截至2021年末,桂林銀行上述四大行業貸款余額合計為1098.64億元,在貸款和墊款總額中的占比為44.68%。
客戶集中度方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桂林銀行非合并口徑的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達9.48%,接近10%的監管紅線。評級報告認為,截至2021年末,桂林銀行非合并口徑單一最大客戶貸款集中度和最大十家客戶貸款集中度仍處于較高水平,授信集中度風險管理仍面臨壓力,不利于風險分散,資產質量易受大客戶經營情況變化影響。(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vivi1257@163.com)(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