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2年至今,22座城市中已有15座完成了第三次土地集中拍賣,部分城市將展開第四次集中供地,全年土拍收官在即。
和去年相似,今年的土拍報道中“國企主力、城投托底、民企隱退”也已經說麻了。
但就在人們原認為的“常識”中,一些變量已經出現、反轉正在發生,鳳凰網風財訊獨家進行了盤點與解析。
中小民企開始拿地
本土草根伺機而動
10月19日,南京市第三批次集中土拍落下帷幕,除了拿地主力國央企及地方城投,一直有民營房企參與的南京土地市場,開始吸引規模較小的地產民企入局拿地。
鳳凰網風財訊注意到,南京第三批次土拍中 南京佳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南京佳祺”)和南京明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南京明月”) ,均是企業規模偏小的本土草根民企。
例如南京佳祺,公開信息顯示,公司成立于2004年, 2011年時公司注冊資本僅1000萬元,后兩次加持至7230萬元。 依據原始注冊資本來看,按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南京佳祺只能算三級資質,其社保繳納人數僅8人也一定程度上隱射企業規模有限。
換一種視角,由于南京佳祺未公開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數據,若按公開報道所稱“南京佳祺成立近20年,在南京、揚州、鎮江等地開發樓盤約20個”,依照南京2021年銷冠樓盤銷售水平(一年銷售70億),用萬科的銷售金額與營業收入對比值(約70%)粗算,即使其一年消化一個項目的量,企業年營業收入也不足50億元,這一水平在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規定中最多屬于中型企業。
據了解, 南京佳祺是南京市六合區的本土開發商 ,股東為自然人徐進東(80%)和蔣霞(20%),多年來企業一直在南京的六合、溧水兩區,湖州的南太湖、南通開發區等地發展。此次底價競得溧水區一宗涉住地塊,也是固守本土的思路。
同樣,南京明月建設成立于2001年,起家在南京江寧區。雖是一家南京老牌房企,但企業規模不大, 注冊資本僅為2000萬元 ,由7位自然人股東持有,大股東李順祥持股47.5%。目前在南京、威海等城市均有小鎮項目。此次南京明月以5.45億元的底價,競得了南京江寧區東山G91地塊,成交樓面價11039元/平。
這種現象并不止出現在南京,例如上海2022年土拍中出現的 中建大椿、同進置業 等也是本土中小民企。
天津集中土拍中,注冊資本僅1500萬元的 天鉦置業 進入視野,以5.654億元競得了天津濱海新區一宗地塊;以1.488億元總價競得寶坻區地塊的 天津中寶置業有限公司 ,注冊資本也僅3000萬元。
不過由于天鉦置業和中寶置業的 注冊成立時間僅4個多月和一個月 ,其也被業內質疑為某些企業的 馬甲 。
城投/國資不能單獨拿地
“打破空轉”已經施行
就在蘇州第三次集中土拍后,業內盛傳一份內部會議紀要,紀要中很值得注意的一句話是——
“今后蘇州原則上不能純粹由國資或城投單獨托底拿地,必須跟其他開發商合作;城投應該托底郊區土地,城區地塊應該讓全國各地房企來買?!?/P>
這種“打破單獨托底”的傾向,其實已經在9月28日蘇州第三批次土拍中有所體現。
鳳凰網風財訊注意到,第三次土拍中 已經沒有了蘇高新、建屋、蘇州城投、吳中經開等城投國企的身影 。而在此前,它們都是蘇州土地市場的主力。
相反,土拍市場出現了 仁恒置業、全新城置業、常熟禾盛置業 三家民企的身影,且均為獨立拿地;民企 中億豐控股 則與蘇州太平國資聯手拿下一宗地塊。
蘇州土地市場,從今年第一批次集中土拍“清一色國資城投”,到第二批次土拍“出現民企 亨通地產和嘉盛集團 ,但投資總額不足10億元,占比僅4%”,再到第三批次民企參與數量增加、拿地總額提升( 總金額30.2億元,占比24% )…變化已經很明顯了。
可以發現,雖然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加強“三公”經費管理嚴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提出“不得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等),國慶節后才和大家見面,但為防止財政資金空轉,打破國企/城投單獨托底拿地,一些地方政府早已有所行動。
合作開發將全面放開
房企全國流動起來
10月17日,天津2022年第三批次集中土拍正式收官,成功出讓17宗地塊,土地出讓金共98.98億元。鳳凰網風財訊發現,在本輪土拍中出現的幾家 民企多選擇與國資合作拿地 。
比如,以2.617億元的總價競得天津寶坻區一宗住宅用地的“ 天津華寶弘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第一股東是民營房企華寶偉業(持股65%),第二股東是寶坻區國資委(持股35%),典型的“國資和民企合作”路線。
相同,另一家拿地企業 曲江新鷗鵬 ,則由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51%)與重慶民企新鷗鵬(49%)合資成立,在天津第三輪土拍中以6.36億元競得了北辰區津辰青(掛)2022-002地塊。值得一提的是, 這兩家企業都不是天津本土的。
同樣,在南京第三批次土拍中, 中天美好、中交地產(行情000736,診股) 等也并未南京本土房企??梢园l現,在地頭蛇們伺機而動的同時,全國實力企業也已經流動起來。
大民企強勢恢復
城區核心地“當仁不讓”
上海、杭州、寧波、合肥的土拍市場一直保留著“民企之光”。
例如寧波,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寧波民營房企在第三輪土拍中的投資金額為 22.1億元,占比22% ,實力不容小覷。
例如合肥,民企投資金額占比 37% ,是今年15城三批次集中土拍中 民企投資金額占比最高的 。
上海在9月27日的第三批次集中拍賣了35宗地塊, 參拍民企達到14家 ,幾乎刷新了近一年一線城市土拍市場上民企參拍量的新高。
龍湖、寶華企業、中建大椿、同進置業、祥源控股、亞倫集團、合盛置業 等7家民企,均有斬獲,且多為獨立拿地。
而且,上海本輪土拍中, “溢價之王”也是民企 。例如,以56.05億元拿下上海普陀區桃浦科技智慧城015-01地塊的寶華企業,拿地溢價率為9.46%。
杭州本土的民營房企,一直在土地市場強勢進攻。
尤其“老大哥” 濱江集團(行情002244,診股) ,在最新一輪土拍中競得四堡七堡、牛田單元,共計三宗大熱的住宅用地,最終在與10多家房企的競爭中, 以本輪最高溢價率(12%),近70億的總價搖號拿下。
坤和建設 則拿下了該輪最熱、位于錢江新城2.0板塊的四堡七堡單元的3宗住宅用地,競得價20.89億元, 溢價率高達12% 。
此外, 中豪控股 以10.36億元競得金沙湖板塊的下沙中心區單元JS0409-19地塊。
鳳凰網風財訊粗統, 本輪杭州民企拿地金額超145億元,占總出讓金的34% ,這一指標在15城三批次集中土拍中排名第二。而且和其他城市民企底價拿地、拿冷門地不同,杭州本土房企頗有“硬剛”的底氣。
縱觀即將收官的第三批次集中土拍,15個城市,民營房企拿地積極性在增強,拿地策略與思路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伴隨今年的土地拍賣全面結束,相信還會有更多值得關注的變化,鳳凰網風財訊“土拍大數據系列”將持續跟蹤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