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三板深化改革、新三板精選層變更設立為北交所后,“創投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區域性股權市場-新三板-北交所”這一中小企業持續成長的全鏈條市場服務體系打通,中小企業積極向上的市場生態得到優化,形成了“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
目前,北交所已經開市一年半,其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擔任起了紐帶作用,已經培育了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少公募基金將北交所上市公司納入了存量基金的投資范圍內,同時也推出了北證50指數基金、北交所主題基金、“專精特新”主題基金等新產品。有的投資者認為北交所上市公司發展晚、規模小,投資這類公司的股票或會面臨較主板股票更大的風險,投資者在投資北交所主題基金時或仍存有顧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精選層平移北交所,“專精特新”主要落在三個行業
北交所的定位是“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而北交所的設立,是為了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主要場所。在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企業中,有71家為原新三板精選層 “平移”到北交所的企業,另外10家為新上市企業。
雖然這81家企業所處行業不同,但是它們都經歷了新三板市場的層層篩選。能夠成功登陸北交所,這81家企業的成長性和實力都不容小覷,它們共同體現了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
北交所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12日,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已經有193家,這個數量是北交所開市時的兩倍以上。目前,于北交所上市的中小企具有較明顯的創新特征,主分布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醫藥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三大行業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大多處于產業化的早期,其業務模式存在較大的拓展空間,因此這些企業或存在成長性較好但經營規模偏小的情況。
二、漲跌幅限制更寬松,高門檻或“勸退”投資者
相較滬深兩市交易所,北交所對個人投資者的條件作出了嚴格要求,在賬戶資金和交易時間方面上都做出了限制。
在交易資金上,北交所要求個人投資者在申請權限開通前的20個交易日內,其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于50萬元,且不包括該個人投資者通過融資融券融入的資金和證券;在交易經驗上,北交所要求個人投資者已經參與證券交易達24個月以上。
上述北交所對個人投資者參與交易設置的兩個條件,或已經勸退了不少投資者。但是,北交所的漲跌幅限制較上交所和深交所更為寬松。
在競價交易中,北交所設置的漲跌幅限制為前收盤價為基準的30%,新股上市首日的漲跌幅不受限制。也就是說,在北交所上市的股票,其單交易日內價格波動或比在滬深兩所上市的股票的更大,投資者在投資北交所股票時,或會面臨更大的價格波動風險。
除此之外,北交所上市公司所屬的行業門類并未齊全,且上市企業以中小市值公司為主,市值較滬深兩市的上市企業更小,經營業績波動更大,其流動性基礎天然較弱。個人投資者投資北交所股票或會面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三、主題基金“跳過”門檻,或可“借道”布局北交所股票
正因為北交所對個人投資者設置了準入門檻,參與證券交易未足2年或資金有限的個人投資者難以參與北交所股票的交易。個人投資者或可以通過投資以北證50指數成分股或北交所股票為標的的基金,“間接”投資北交所上市的企業。
具體來看,北交所開市以來,公募基金積極布局北交所上市企業,越來越多公募基金在將北交所股票納入投資范圍之余,還推出北交所主題基金、北證50指數基金等新產品,如華夏北證50成份指數A、南方北證50成份指數發起A、易方達北證50成份指數A等。
另外,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北交所上市的企業集中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醫藥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這三個行業,且這些企業大多處于產業化的早期,業務模式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經營規模也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成長性較好。因此,看好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醫藥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北交所主要行業的投資者,或可以借道北交所主題基金來布局板塊和擴展投資領域,借企業成長性較好這一股“東風”獲取收益。
現在,北交所開市已經一年半,雖然目前北交所的行業門類還不是十分豐富,交易活躍度和流動性還能繼續提高,且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市值或較低,但其成長性較高,在未來或有可觀的發展空間。結合北交所對個人投資者設置的門檻,投資者或可以借道北交所主題基金、北證50指數基金等產品來優化投資組合和獲取投資收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