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洋河突破了300億,可喜可賀,但別人同樣也在進步,而且幅度不小。洋河的“加速度”慢了!
2022年年報顯示,洋河總營收301.05億元,同比增長18.76%;凈利潤93.78億元,同比增長24.91%,12年之久的“茅五洋”格局依舊很穩。
(資料圖片)
但背后,昔日的汾老大、瀘州老窖速度并不慢。其中,汾酒營收262.1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31.26%;凈利潤80.96億元,同比增長52.36%;瀘州老窖營收251.2億元,同比增長21.71%,首次突破100億大關。
三、四、五的差距沒有那么大,而論盈利能力,瀘州老窖甚至比洋河還高了一截。然而在6年前的2016年,洋河股份的營業收入是瀘州老窖的兩倍、山西汾酒的四倍,凈利潤相當于3個瀘州老窖、10個山西汾酒。就在去年,洋河和汾酒的在營收、凈利潤差距分別為53億元、21億元。
一個人的命運,既要看個人的奮斗,也要參考歷史進程。昔日洋河替代劍南春,現在汾酒元氣恢復、瀘州老窖的振興,皆是如此。問題是,經過白酒周期調整后,曾經抓住紅利的“
時代里的洋河”,能鑄就自己的時代么?
僅從資本市場的表現看,未來似乎已經不屬于洋河了。截止5月12日,洋河市值為2160.27億、瀘州老窖為3147.40億、汾酒市值為2852.28億。
單論家底看,洋河家底并不差,其是唯一擁有洋河、雙溝兩大中國名酒、兩個中華老字號、六枚中國馳名商標的白酒企業。
然而,張聯東治下的洋河,并沒有打理好這個家底。
時至今日,洋河坐擁豪華品牌矩陣,卻仍然更像一個區域酒企——2019年-2021年,洋河股份省外營收的占比分別為52.39%、52.65%、53.45%,2022年也才是53.7%。而在省內市場,洋河面臨著今世緣等省內酒企的挑戰。2015年今世緣,在江蘇省內市場的營收不足洋河的25%,2020年已經達到洋河51%以,省內兩強格局抵定。
在高端化方面,洋河能打的市場還是中高端(洋河把100元以上都歸到中高端酒),而非高端。張聯東也說過,“洋河股份的業績中包攬大頭的依然是中端產品,真正的高端線沒有市場話語權?!?/p>
2022年中報顯示,洋河股份中高端酒貢獻營收162億元,同比增長了29.05%,在總營收中占比達到87.48%。但,同期毛利率卻環比下降了4個百分點,這也恰恰證明了營收增長的絕大部分功勞都是100元-400元之間的海、天系列所貢獻,真正的高端品夢之藍并未從中發力。
從市場份額上看,高端白酒95%的市場份額已被飛天茅臺、五糧液普五和國窖1573三大品牌牢牢占據。這也就解釋,為何業績不如洋河的瀘州老窖,成了第二梯隊凈利潤最高的酒企。
對于白酒減量發展的趨勢,洋河的局面無疑是被動的。從經營業績上看,也印證了洋河目前的尷尬。洋河的存貨已經從2021年的148.53億元,升至177.29億元,創歷史新高。另一邊,2022年,洋河股份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應收款項融資三項合計11.94億元,比2021年大增超30%。目前,從反應流動性能力的存貨周轉率來看,洋河為0.44 (2021年為0.4),但同期汾酒為0.72、瀘州老窖和洋河差不多。
在我看來,洋河進退失據,和張聯東不聚焦有著密切關系。簡而言之,缺乏賭性.
得以洋河的營銷模式,除了賣酒,逐年攀升的投資收益早已成為其業績重要支柱。2016年,,洋河當年委托理財累計投入超過300億元。數據顯示,洋河2018年—2020年的投資收益分別為5.70億元、9.73億元、23.57億元,分別占營收的2.36%、4.21%和11.17%,分別占非經常性損益7.46億元的76.41%、117.65%和128.8%。 其中有一些,投入到恒大、寶能等公司
雖然遭遇了2021年信托暴雷,以及中航信托2億本金及利息延期兌付,但洋河的理財成績(6%左右)卻碾壓了五糧液和茅臺(2%左右)。
此外,洋河還成了產業基金,利用閑置資金進行對外投資。不是說洋河不能去“賭”,只是投資者們更期待洋河成為一家聚焦主業、健康壯大的酒企,至少要賭在白酒主業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