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對待ChatGPT,中國互聯網人得揚長避短,沒必要妄自菲薄 每日觀點

作者:靠譜的阿星

正文字數4936,閱讀時長大約15分鐘


(相關資料圖)

網上有一個對于「風口」的神解讀:最容易騙到投資的領域。

當前最容易拉到投資的領域毫無疑問是ChatGPT,與其他眾多風口相比,ChatGPT被視為革命性突破,歷經幾年沒有風口的中國互聯網許久沒有這么高潮了。

一般來說,信息分發技術的變革,直接推動互聯網產品的革新:第一次是搜索引擎(人找信息,網頁互聯互通),第二次是算法引擎(信息找人,在APP封閉體系內做內容生態),第三次就是ChatGPT的生成式AI問答呈現信息的模式,再次把互聯網的開放視野和搜索即時獲得融合在了一起。

ChatGPT省略了搜索網頁,避免了沉迷刷視頻或者直播帶來的時間消耗,著眼于解決問題,提供用戶更更高效的信息輸出模式,核心還是信息與人的需求匹配率的進一步提升。

因此我也傾向于認為ChatGPT不是過眼煙云的風口,而是互聯網的技術革新。

并且魔幻的是,這么多海內外用戶去志愿訓練ChatGPT,讓這個AI更聰明,而且他本身還是有額度限制的,有的是付費的,如果這項技術完全在中文互聯網開源,那切走的不僅僅是搜索市場,也會切走算法引擎的市場,因此對于其研究和重視,基本上整個互聯網行業人都行動起來了!

這段時間試用了一段時間ChatGPT,分四塊來把思考捋一捋,分別是中國為什么在AI上沒有產生這樣的ChatGPT的突破;ChatGPT會給中國教育和企業用人導向上帶來什么的巨變;國內互聯網企業應用ChatGPT的前景;以及對于中國互聯網產品重塑的方向有哪些,希望這個分享對大家有用。

一、關于ChatGPT反映出了中美互聯網AI差距,但這種說法并沒有觸及本質

最近看到了一些批判中國互聯網這些年AI只知道人臉識別做安防以及推網貸賺錢之類,沒有做基礎創新研發,不像美國那樣可以搞技術投入。這算不算事實,多少還是是有的,但是卻沒有觸及到具體的原因?

倒不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本身不想做技術極客,而是本國互聯網本身在資本秩序之中定位并不是做突破技術研發的,而是好工具、商業化為控股的股東們(并且很多是國際資本背景)來賺錢為主的;而資本給予美國互聯網公司定位其實反而以研發和突破為主的。從他們給程序員的高薪和資本集體站臺鼓勵基礎創新和投入就可以看出來了,歸根結底是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購買力就有巨大的差異,不承認這一點就是對市場開放投資環境之中,資本的力量缺乏起碼的認知。

這種定位差異之下,其實中國互聯網公司反而是在這樣的游戲規則設置之下是合格的,如果中國出現這樣的顛覆式創新,只有兩個結果,一個是資本被封殺,不存在沒有什么估值,二是被巨頭封殺,又沒有錢也沒有流量,還玩個der啊,當然我們的反思本身也只能止步噴中國的互聯網不思進取胸無大志上面了。

不過這些年中國人最受惠于哪個行業?哪個行業代表了先進生產力?那毫無疑問是創新發展的移動互聯網行業,以及以智能化技術作為牽引方向的數字經濟。但是必須要看到,在這個方向上的投入的確是不夠的。

而制約中國人工智能進步的很大一個因素在于各個平臺之間由于投資關系已經分成了派系,數據封閉在一個個APP之內,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和內容都關起來了,導致AI本身只有少數幾個巨頭有足夠的大數據才有條件來做。一般來說創新和突破都來自于小公司,而不是巨頭,所以這其中既有體系設計的原因,也有移動互聯網發展格局的原因。

二、ChatGPT與應試教育、突出工具標準的價值導向,實際上是同質化競爭

ChatGPT的強大之處能夠高并發處理多個不同類型的問題,并且能夠快速給出相應的回答。

其實多試用幾次就會發現,與ChatGPT溝通你就會發現,他的那套AI深度學習的邏輯其實和我們應試教育填鴨式模式和答題模式是一樣。

為什么呢?數字機器人是能夠結合題干的問題進行語義分析,然后在題材之中給出最普遍的那個答案,而所謂題材就是互聯網上的內容信息源;有時候答案是相當敷衍潦草的,但總體而言這種方式卻是快速抓信息給到人的唯一辦法,并且他也能夠通過搜索結果反饋來進行自我糾正。

因此,如果光從死讀書角度來看,應試教育在ChatGPT面前僅有一點驕傲都打翻在地,可以把應試教育可以同質化競爭卷的無路可走!

在升學的剛需之下,互聯網技術加持下的教育也只能參與到應試教育內卷競賽之中,而ChatGPT出現可以讓更多大學生用它寫論文,其實中國大學生本科論文基本是抄的,研究生大概一半是洗稿的,有價值的原創很少,ChatGPT讓學生們的摸魚和躺平變得更加快捷,那意味著現有的中國教育里面的培養工具人模式的那些驗收結果,一個機器人可以全部干了,那為什么還需要花那么多費用做教育呢?

而基于這樣教育模式培養的人才出去工作也是依靠網絡而沒有自我創造,那企業本身又什么必要去招人去搞執行呢,直接用AI不就解決了嗎?長期以來,企業適應應試教育人才模式也是追求人作為工具來獲取價值的,聽話執行成為員工基本美德,但是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的確看到了看到ChatGPT更具有專業性、企業級的服務會低廉價格,那人本身的價值在哪里?未來究竟是摸魚還是裁員,還是更換新的發揮人創造性的組織模式就會成為挑戰。

其實人的價值本身就是ChatGPT的軟肋。ChatGPT的缺陷在于它沒有思想、沒有批判性,只能基于現有材料的陳述判斷,換句話說,如果ChatGPT獲取材料是謊言,它他也只能如實陳賢謊言,說到底,ChatGPT是一個高級復讀機,甚至有人覺得他職能是一個用于洗腦的機器人。

而如果,我們的應試教育不拋棄培養復讀機模式,轉而發掘人自身就具備的敏銳感官判斷、跳躍式創造力以及遵循自身良善對于歷史人文、真理的追尋,那人的自身的價值就會釋放出來。

現階段實際上孩子已經越來越少,學校是越來越多的,如果還不在各地快速普及大學教育文憑,從體制上廢除高考,以及大學分等級制,中國在國際競爭之中將一直處在被打挨打,不斷購買專利的地位,不斷為外國輸送最優秀的人才,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實際上一直以來各行各業都在為中國教育在補課,各個行業發展也受制于落后的應試教育。如果不正視人工智能這個屋子里大象,按照現有的應試教育做下去,在很多領域和行業是缺乏后勁和潛力的。

三、ChatGPT不只是風口,而是底層技術革新,不需要有疑問!

ChatGPT知道的人,至少有一半還沒有用過,甚至不知道在哪里能體驗到,這原因當然不是什么饑餓營銷,大家都懂。

辯證得看,這種「準入門檻」的設置,客觀上中國互聯網帶來了一些機會。否則以openAI接入的模式,各個APP去購買openAI的API接口服務,然后免費提供給C端用戶吸引流量粉絲的模式,本質上還是一個B2B2C的事情,而不是一個純2C的普惠的智能搜索業務,其前景就會顯得比較小,最終也只是openAI一家獨大。

現在中國創業者應該感謝openAI所訓練的ChatGPT給出的答案基本上國外的內容源中整合出來的,ChatGPT本身回答無法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給出「中國式」的答案。很多內容甚至是英文內容進行的谷歌翻譯,而不是中文互聯網主要內容。

并且,ChatGPT是一個相當耿直的boy,即使是詢問這個AI的政治立場和價值觀,他也會真誠明確給予回答,基本上他所呈現的是一個秉持西方民主自由價值觀的白種人的視角在看待世界,在涉及到工具實用方面他是客觀的,但是一涉及到人文領域就沒法客觀了。

因此不存在所謂技術沒有價值觀和立場一說,他的價值觀是受限于程序員的產品設計以及所獲取的內容源,這也注定了ChatGPT注定無緣中國市場的根本原因,大廠和大佬創業者可以放心開搞!

最近下場的大廠(百度、科大訊飛、360、微軟bing等)以及投資圈的一些大佬已經不少了,大家在等什么時候中文互聯網究竟會漢化什么版本。但是使用體驗上肯定會有對比和落差呢?短時間內看,體驗不如預期是難免的。

一方面因為openAI已經有了海量用戶不斷在對于他進行問題投喂和訓練,他是越用越聰明的。另一方面對于數據內容源獲取其實是一個「超級爬蟲」級的工作,國外有網頁版保持數據內容的可搜索性但是國內并非如此,比如百度是抓不到阿里網店的購物鏈接的、今日頭條搜索是抓不到公眾號的內容的,這種互聯網內部由于相互的流量競爭之間「墻」,也會降低的ChatGPT本身的數據源篩選范圍與其深度學習的進化速度。

再加上,ChatGPT產品本身屬于知識信息的搬運工性質,綜合網頁信息的來源出處以及引用方式備注等需要說明,有些是為了追求回答速度而「七拼八湊」的偽原創內容,從長遠來看必定會帶來知識產權的一些摩擦。

現在中文的GPT模型主要有Baidu ERSI、Tencent AI Lab、Alibaba Clova,但是面向C端用戶的現象級產品還沒有。正如算法一開始體驗不會特別精準,但是當大數據樣本和人機訓練樣本足夠大的時候,其推薦的效率就提升了。中國版本的產品可能也要走大致一樣的路程。

中國ChatGPT的優勢在于網民體量足夠多,并且本身互聯網就在BAT的格局之下構建了的內容生態的平臺以及相應的云計算算力儲備。既然這三家都有了生成式AI產品,除了字節跳動以外,字節本身是內容生態都是基于算法推薦和短視頻的,現在方向主要是元宇宙而不是ChatGPT。ChatGPT業務的在呈現方式除了有文字以外,還有圖片、短視頻、音頻、還有本地O2O服務等多種媒介形態,因此這也是能在體驗上彌補甚至超出ChatGPT現有體驗的地方。

四、ChatGPT在互聯網上的應用場景將和算法推薦那樣媲美

由于中國人本身在商業化運作方面是有很強的,國內已經有人用ChatGPT賺到錢了,比如賣出ChatGPT的賬號;也有通過接入ChatGPT來吸粉的各類公眾號;比如在各個聊天微信群把API接入到自己的企業微信提供即時問答服務,并且再把這個服務轉手以更高價格賣給企業作為數字員工。

當然這些還沒有在產品形態上改變中國互聯網。阿星個人認為,現階段元宇宙和ChatGPT是兩條并列、相互競爭的發展路徑,一個是更深度的沉迷和流量停留娛樂,一個是更快捷更便利解決問題。而算法推薦對于互聯網產品的重塑的路徑也將和ChatGPT在國內的產品設計有某種相似之處。

首先,在數字營銷方面積極應用。比如人們可以做更巧妙的引導和調教,讓學會很多知識,比如我可以告訴chatGPT這么產品是哪家公司的,并且讓他記住,下次別人搜索就會自動呈現出答案了;問的越多他學習客觀信息知識就越多,就會為顧客詢問資訊帶來自動的答案,讓機器人替我們做免費的宣傳和廣告。再就是企業讓其做到「軟植入」和「洗腦」功能,在內容源頭上保持輸出口徑和質量,從而影響ChatGPT對文字內容源的設定和抓取了!

其次,ChatGPT與智能語音識別技術深度結合提供數字服務。實際上國內在智能語音識別方面是有優勢的,比如一個人的地方口音、指令習慣等都可以積累和學習,科大訊飛、百度語音等都已經作為了行業基礎技術,這一點上比蘋果siri語音助手喚醒和打開APP以及基礎功能操作還要實用一些。而引用ChatGPT之后的智能音響能夠打開音樂、閱讀小說、講故事以及查閱事項、安排日程、,還能夠語音搜索自動播放答案等;使用在智能汽車之中車載顯示屏的導航服務。

再次,工具型、問答型種草型產品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算法火爆的時候,很多工具型產品都做起來了內容生態吸引自媒體加入,但是大多數都是廣告平臺了,實際上這些平臺接入ChatGPT如果能夠鏈接各種綜合的互聯網服務,一樣是可以有流量收入的,并且用戶體驗大幅度增強。之前有人問我ChatGPT會對國內哪家互聯網公司沖擊最大,我回答說是「知乎」。因為知乎的問答模式其實是一種跟帖模式,大多數只能根據用戶點贊多少來人工篩選出各種內容,相對比ChatGPT給出的結果效率肯定是更強的。而之前知乎有一段時間去做算法信息流了,實際上導致了很多忠誠用戶的逃離,如果采用ChatGPT模式來做知乎可以升級為一個更強的超級應用。

【結語】:

特別聲明一下,本文沒有借助ChatGPT來進行撰寫,如果ChatGPT抓取需要獲得我本人同意。我個人并不人為AI機器本身能夠產生剩余價值,ChatGPT的價值也是背后硅谷工程師本身的勞動成果,也是對于很多人創造內容的集成優化處理,這些價值并不是機器人本身的功勞,當然他的價值最終來自于人。我個人對于人工智能替代人這件事上沒有什么焦慮,收銀搬家送外賣的活,人工智能也沒有替代干,往往越是傳統的活越不容易替代,比如你讓機器人吃飯試試。另外,沒有必要過度安利美國互聯網,這背后很多也是清北印度理工這些地方碼農投入,要看到背后的資本秩序然后給出彌補方向。

當然,技術本身是相互交流借鑒的,中國互聯網的技術研發路徑一直相對比較保守,主要是受資本投資偏好影響,只有美國有了應用和突破了再到中國來找;國內優勢是具備很好的拿來主義精神和土壤,并且有龐大的互聯網人群,國內生成式AI產品使用習慣起來之后,相應人工智能真正的爆款產品出現,能夠讓人工智能此前的宏大賦能潛力有一個深度學習、越來越聰明的訓練中心,能讓人工智能的能力快速成長,產品越來越落地,創新成果越來越多帶來突破。

▼作者簡介

靠譜的阿星(李星),科技媒體知名撰稿人

關鍵詞: 妄自菲薄 揚長避短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