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聚焦 >

2022,經歷挫折的Biotech都在干什么? 世界時快訊

一年半前,似乎再沒有什么賽道比生物制藥更性感,Biotech也成了當紅炸子雞。

不過,資本向來不會長情。

短短一年半時間,生物制藥賽道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從頂點墜入深淵,Biotech也隨之從炸子雞變稱了小透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裁員、退市、賣身、破產成了Biotech最為懼怕,但又最有可能奔赴的未來。

形勢比人強。Biotech們開始放下幻想直面現實,用盡全身解數努力使得自己能夠平穩度過這個寒冬。

那么,過去一年,Biotech找到了哪些求生方向?

/ 01 /孤注一擲,不成功便成仁

一家創新藥企,曾經描繪的宏圖,看上去已經很難實現怎么辦?康乃德給出的答案是,孤注一擲,不成功便成仁。

去年11月18日,康乃德宣布IL-4Rα抗體CBP-201,治療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的全球二期臨床達到主要終點。

不過,該臨床試驗成功,康乃德股價不升反降,走上了持續暴跌之路。原因無他,其核心產品CBP-201的預期,由me better變成了me worse。

今年1月5日,康乃德公布II期臨床詳細數據,證明了這一點:CBP-201各治療組的各項有效性終點,都比不過賽諾菲的度普利尤單抗。

康乃德給出的解釋是,公司臨床入組患者的特應性皮炎基線疾病嚴重程度,明顯低于dupilumab的SOLO1、SOLO2臨床試驗。

這導致該IIb期試驗在各個治療組中觀察到的EASI評分與基線的變化百分比,都較既往的IL-4Rα抗體3期特應性皮炎研究的結果更低。

簡單來說,康乃德認為是臨床設計而非抗體本身影響試驗結果。

對于這一解釋,資本市場并不認可。今年以來,康乃德股價跌幅超80%。在公司帳上現金超12億人民幣的情況下,公司市值不到5000萬美金。

不過,康乃德始終堅持,是因為臨床設計的問題,并在今年11月14日正式開啟3期臨床,且入組受試者由此前的“成人”,直接擴展至“兒童和成人”。

或許,康乃德選擇了看上去最難走通的那條路。

某種程度上來說,創新藥研發需要這樣的孤勇者精神。那么,康乃德能夠成功嗎?

/ 02 /跟隨熱點,隨波逐流

相比于康乃德的一條路走到黑,也有企業選擇相反的路徑,及時止損、努力去尋找下一片“藍?!?。

2022年,18A第一股歌禮制藥,便在上演“追逐藍?!钡墓适?。

一條主線是新冠口服藥。3月份,歌禮制藥宣告,利托那韋正式獲得歐洲八國的上市申請。

說到利托那韋,相比市場不會陌生,這是輝瑞新冠特效藥的核心原料之一。

彼時,A股市場對于利托那韋概念股的炒作到了極致階段。

在這微妙的節點,歌禮制藥選擇大力出奇跡,“官宣”希望成為利托那韋全球供應商之一,隨后宣布年產能擴充至5.3億劑。

實際上,歌禮制藥不僅希望成為原材料供應商,更希望直接提供口服藥。4月份,歌禮制藥正式亮相3CL蛋白酶抑制劑ASC11。

7月份,RdRp抑制劑ASC10浮出水面,新冠適應癥正式提交臨床申請。隨后,公司又把ASC10,延伸到了猴痘適應癥。目前,兩款創新藥的多個抗病毒適應癥,均處于極早期臨床階段。

另一條主線是NASH治療領域。下半年,隨著Oramed和Akero等公司,陸續公布了最新研究數據,NASH市場又變得熱鬧起來,歌禮制藥也順勢浮出水面。

10月份,歌禮制藥宣布,NASH治療藥物THR-BETA激動劑ASC41的2期臨床完成首例患者給藥,并強調,這是該靶點國內進度第一、全球進度第三的藥物。

隨后,公司又公布了NASH治療領域的新進展,包括引進產品ASC40、自主研發產品ASC43F。

對于歌禮制藥來說,雖然在丙肝領域失利,市場對其預期持續走低;但好的一點是,其在牛市起點上市,手握超20億現金,擁有翻身的資本。

那么,歌禮制藥在丙肝領域失去的“面子”,能否通過其它領域找回呢?

/ 03 /管線瘦身,押注未來

對于18A企業來說,像歌禮制藥這樣管線失敗,卻依然手握巨額現金的biotech終歸只是少數。

大部分biotech,面臨的窘境是,現金難以支撐多個管線齊頭并進,只能退而求其次,“押注”中獎概率最大的管線。

今年6月5日,港股上市的三葉草生物,就打響了國內biotech瘦身第一槍,優先把所有資源配置給新冠疫苗這一項目,暫停目前的其他3個臨床管線投資,減少非新冠項目和新項目的投入。

同時,公司計劃貸款3億美元用于未來新冠疫苗上市后的商業化運營。

對于做出這一規劃的原因,三葉草生物表示,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需要審慎評估開支,并探索可能的融資,以延長現金流。

簡單來說,就是公司錢不多了,所以要砍掉其他管線,把剩下的錢用在刀刃新冠疫苗上。

對于三葉草生物的這番舉動,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截至2021年末,三葉草生物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28.35億元,2021年度研發開支為18.26億元。

雖然一代新冠疫苗臨床已經完成,但尚未獲批;如今二代廣譜新冠疫苗剛進入一期臨床階段。

如果按照一代新冠疫苗的燒錢力度,三葉草生物很可能面臨著產品還沒能上市,錢先燒完的窘境。

實際上,不僅是三葉草生物,越來越多的國內藥企走在“瘦身”的路上。

11月16日,和黃醫藥便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正在積極進行戰略轉變,專注于其內部開發管線中最前沿的、最有可能推動近期價值的藥物,并表示某些早期研究不會再被優先考慮用于內部開發。

對于大部分biotech來說,需要推進管線研發以獲得市場認可。如何利用有限的資金池,完成上述動作,顯然是接下來需要關心的問題。

/ 04 /放棄理想,回歸現實

除了產品管線瘦身,部分biotech還面臨“理想瘦身”的局面。

翻看過去幾年成立的biotech,主要愿望都是成為biopharma,最終躍居為bigpharma。也是,沒有夢想,和咸魚又有什么區別呢?

但成功者只是少數。絕大部分biotech,接下來還需要在產品端以及銷售端證明自己。造化弄人,市場的演變,遠遠超出了參與者的控制范圍。

眼下,Biotech到了夢醒時分,斬斷不切實際的biopharma之夢。

9月19日,科望醫藥打響了biotech轉賣產業化設施第一槍,將蘇州工藝開發和中試生產設施,賣給了CDMO巨頭藥明生物。

藥明生物或許也沒想到,會在資本寒冬下成為撿漏大贏家。11月15日,又一家biotech宣布——和鉑醫藥宣布,將出售蘇州產業化基地。接盤的,又是藥明生物。

和鉑醫藥是上市公司,我們恰好能借此窺探,Biotech追夢過程中,付出的成本之巨。

根據和鉑醫藥公告,該交易總交易額為1.46億元,將導致公司損失6193萬元,但好在能夠回籠一定資金。

這也告訴眾多biotech們,能夠虧本止損、重頭再來,在當下或許才是明智之取。

/ 05 /總結

參考海外發展歷程,生物科技市場發展周期不可避免。

對于大多數的Biotech公司來說,下行周期那是一場災難;但對于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而言,這實則是大浪淘沙的必然過程。

由于Biotech體量較小,這也決定了它們在研發上方面的靈活性,正所謂“船小好調頭”。只要勇于摸索,即便暫時陷入低谷的企業,也依然擁有重新崛起的可能。

關鍵詞: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