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聚焦 >

全球訊息:青島啤酒雙十一跌落王座,穩步增長卻暗含隱憂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啤酒作為許多消費者入門級的飲品,在燒烤攤、火鍋店甚至是米其林餐廳,都能見到其身影。而隨著近年消費升級、居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啤酒也不再只有接地氣這一種選擇,高端啤酒、進口啤酒等等,都紛紛出現在了餐桌之上。

但與消費升級所對應的,是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因為啤酒消費自2014年到達巔峰期后,便開始在逐年回落。而為了應對市場變化,部分品牌選擇陸續關停低效酒廠,并且盡可能開源節流,但也有企業選擇原地踏步,青島啤酒就是代表之一。

行業區域競爭明顯,青島啤酒受限嚴重

國內啤酒生產從2013年創下5061.50萬千升的新紀錄之后,至今仍呈現出下降的態勢。雖然今年啤酒市場正在逐步回暖,啤酒消費量出現了回升,與去年相比增長了4.4%。

但隨著頭部啤酒企業2016年以來陸續關停旗下低效酒廠,31個省市產量近年均在錄得峰值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倒退。

根據國家統計部門的資料,截至2022年8月,國內啤酒生產總量達到393.3百萬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12.0%。

而市場似乎也對啤酒業的回暖擁有較大信心: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的規劃,預計到2025年,啤酒行業的發展將達到幾個具體目標,如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總產量在2025年將達到3,800萬千升,較“十三五”末上升約11.4%,年均增長2.3%。

而國內啤酒行業的發展,有一個十分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區域競爭明顯,尤其是頭部品牌之間的競爭。

據不完全統計,頭部啤酒品牌在各自核心區域的收入占比均超40%,一方面是因為其能夠通過對某個區域的持續深耕,讓品牌獲得更多消費者青睞;另一方面,就是能夠以整合以及渠道擴張等方式,盡可能地削減市場競爭。

以華潤啤酒為例,其2021年收入按地區分布圖中,東區提供了49.7%的營收,而南區和中區分別為26.6%和23.7%;同期的青島啤酒,則是山東地區獨領風騷,承擔了56.9%的營收;燕京啤酒的主戰場則是華北地區,這一地區是品牌61.3%的營收來源。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2020年市場份額分別約為31.9%、22.9%、19.5%、10.3%和7.4%。這五大品牌占據了國內啤酒市場92%的份額之多,龍頭效應十分顯著。

但值得注意的是,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以及嘉士伯這五大集團占據了大半壁江山之后,似乎形成了一個群雄割據的局面,各大品牌劃清了楚河漢界,只在自己的地盤上發力,盡管也在努力地去擴張自己的地盤,可對啤酒這類特殊的飲品,許多消費者都不愿意嘗試新品種,除非是打折促銷時,會因為價格優勢小嘗一口。

與其它品牌深耕一大片區域所不同,青島啤酒地圖板塊中最亮的僅有山東省。在疫情背景下,線下擴張變得愈發艱難的時候,線上就成為了許多啤酒品牌的新戰場,可在這個戰場上,青島啤酒就幾乎沒有優勢可言,而且在本身產品線就比較貧乏的情況下,啤酒也難激起水花。

雙十一熱度有限,青島啤酒力不從心

疫情進入第三年,消費降級的影響開始顯現:居民消費欲望降低。國內相關部門在努力推動經濟內循環,逢年過節必發的電子消費券、線下門店的等額現金券等等,但一邊是努力刺激消費,一邊是消費和投資習慣大改,企業目前仍在努力地調整自己的步伐,適應新的市場變化。

而這種現象通過今年雙十一,也能略知一二:各平臺搜索量大幅下降、戰線越拉越長、交易額不升反降等等,同樣昭示著經濟的疲軟及消費欲望不強烈。

截至2021年,雙十一這個全民狂歡購物節的交易額都是逐年上漲的,但在今年開始急速下降:2022年,淘寶和京東兩大平臺交易額分別為3434億和1740億,較2021年下降2169億和1374億。

在雙十一狂歡購物節期間,燕京啤酒董事長耿超親邀請知名足球評論人董路,在品牌直播界一起為世界杯加油助威;重慶啤酒則加大旗艦店投放和KOL合作,借雙十一購物節的風,進一步打響品牌知名度,同時還推出兩個新產品線,主打高端的格林堡、京A等精釀;1664、超高端線1664、Somersby夏日紛等,覆蓋更多消費群體;烏蘇啤酒推出共創啤酒“赤焱”以及“絕世樓蘭”漠上仙人掌風味啤酒等,旨在用明星效應收割一批新用戶。

而青島啤酒則推出兩款足球主題產品:青島啤酒1903炫彩加油罐、青島啤酒純生球迷狂歡罐。而且和重慶啤酒一樣,聯動大V造勢。這種非常傳統的節日營銷手段,已經被許多快消類飲品廠商玩出花了,而且青島啤酒在價格上也沒有優勢。

在青島啤酒京東自營旗艦店內,500ml*24聽/箱的青島啤酒在非大促期間,售價為135元,雙十一折后價126元,單聽約5.25元。這個打折力度看似微弱,但實則已經是青島啤酒作出的較大讓步了,因為在近年來青島啤酒已經沉迷以價換量,無法自拔了。

據新消費蔡研社調研顯示,近兩年來,為了應對同質化競爭壓力以及消費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青島啤酒多次“提價”以期提升利潤,在推出千元的高端產品的同時,也對基礎款和低端產品采取漲價措施,試圖以價補量。

以青島啤酒稱霸的山東地區為例:自2021年起,青島啤酒對山東省的青島純生終端供貨價上調4元/箱,提價幅度約5%;而在2022年,漲價的策略仍在持續推行。

其中,青島啤酒的皮爾森瓶裝產品在全國范圍提價,單箱開單價從72元提升到82元,同比上升14%;而青島經典山東以外地區提價,單箱提價2元;白啤箱開單則價從55元提到57元,同比上升3.6%。

青島啤酒漲價所換來的是業績報告的“佳績”。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Q3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啤酒實現營業收入291.1億元,同比增長8.73%;凈利潤約為42.67億元,同比增長18.17%。

與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62%、凈利潤同比增長21.25%相比,青島啤酒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均有放緩。

在啤酒業狀態不佳之際,青島啤酒交出這份業績,客觀而言已經足夠優秀了,可對于業內投行分析師而言,青島啤酒的表現已經凸顯了其后繼乏力的問題。

而且在業績發布的第二天,青島啤酒股價盤中卻一度大跌超8%,并且這個下滑的趨勢,直到11月1日才停止,資本市場的態度顯而易見。

產品線單一,海外市場優勢不再

隨著最近幾年整個啤酒行業營銷環境的變化,啤酒品牌也正在努力地朝年輕化、多元化發展,而且海外這片競爭相對較少的市場,也是許多頭部企業的新發力點。而青島啤酒作為五強之一,自然也沒有放過。

在海外市場中,青島啤酒在韓國市場具備領先優勢,曾一度擊敗喜力、朝日等品牌,成為韓國最受歡迎的進口啤酒品牌。但可能也正因為青島啤酒近年在營銷戰略上,側重海外市場較多,其在“滬深AB股上市酒企排行榜”的總市值排名已從原來的第六名下降至第七名。

而伴隨著Q4的到來,啤酒行業也將再次迎來自己的低谷期。業內研報顯示,四季度啤酒企業銷量占比普遍在全年10%左右。

從往年的年報數據分析,青島啤酒第四季度業績也明顯落后于前三季度,因此青島啤酒想在年終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期末考卷,恐怕是難上加難,因為其面臨著兩大痛點:一是產品線過于單一,二是海外市場再次被老對手搶占。

產品線過于單一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啤酒企業都需要解決的一個痛點,后起之秀華潤啤酒就以教科書一般的操作,給業內的老大哥們上了一節課。

華潤啤酒近日以123億元收購有“醬酒老二”之稱的金沙酒業55.19%股權,這也是其繼山西汾酒、景芝白酒、金種子酒之后,第四次投資白酒領域。華潤啤酒不惜耗時五年,來完成自己“啤酒+白酒”的多品類酒種布局,為的就是那個業內第一的寶座。

事實證明華潤啤酒的寶,也確實押對了。華潤啤酒目前市占率達31.9%,毛利率自2017年起一直在穩步增長,截至2021年,已經達到了39.2%。而反觀青島啤酒,其毛利率金威36.73%,且近五年處于一種波動下降的趨勢。

青島啤酒看到自己的寶座被對手搶去,自然也是心有不甘,也開始嘗試拓寬自己的產品線。2019年推出“王子海藻蘇打水”,正式宣布進軍飲用水賽道后,其在今年更是高調宣布收購雀巢的水業務板塊,與雀巢集團強強聯手。

但眾所周知,雀巢的王牌產品是沖泡類產品,也就是咖啡和奶制品,在飲用水賽道上,其遠沒有農夫山泉、怡寶、百歲山等品牌所知名。

針對青島啤酒這一番迷之操作,業內分析師認為,青島啤酒和雀巢合作,可能是想要借助雀巢原來的代理體系鋪貨,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促進啤酒銷售。

同樣,青島啤酒近年來側重投入的海外市場,也因為越來越多啤酒品牌的出海,而開始被擠壓。據公開報道,華潤啤酒近日大肆進軍韓國市場,500ml的罐裝啤酒擬定售價為3500韓元,約合人民幣17元,預計將從連鎖便利店進行廣泛鋪售。國內零售價格僅為5.5元的啤酒,出國后立刻金裝上陣,這份誘惑啤酒企業誰能抵抗得了呢。

青島啤酒在國內市場因為產品品類單一,面臨增長困局的時候,其海外市場又再次碰到老對手。被兩頭夾擊的青島啤酒也顯得有些疲于奔命了,但若再次以價換利,恐怕只會再次丟失一部分市場,帶來更不好的局面。

結語

企業未來的增長潛力,需要從兩個維度來考慮,一是所處行業的被動增長上限;二是品牌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啤酒行業缺乏想象力已是不爭的事實,青島啤酒自身又有產品線單一的尷尬,也難怪資本市場對其未來盈利能力有所擔憂。

青島啤酒在短期內自然是不會與其它四位競爭對手,拉開太多的差距。但若仍不著手解決目前遇到的發展瓶頸,那么再次被后起之秀超越,也僅是時間問題罷了。也期待青島啤酒在想清楚未來發展之路后,重新揚帆起航。

關鍵詞: 穩步增長 青島啤酒

資訊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