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螳螂觀察
作者|佘凱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1月7日立冬,正式拉開冬季的帷幕,但除了北方的個別城市,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仍能感受到陽光的和煦。相比之下,在受到整體大環境反復施壓后,國內某些行業所經歷的“嚴寒”,比“真正的冬天”更早到來。
據此前星圖數據發布的2022年雙十一數據來看,從10月31日-11月3日監測的主要B2C電商平臺銷售額整體為3341億元,而這一數字甚至不及往年一天的銷售額。
當然也有行業表現是在意料之外,比如家電業,行業整體在上半年遇冷,卻在雙十一迎來強勢爆發,其中像空調品類就迎來了一次難得喘息之機。
市場雙降,空調業寒冬已至
家電行業迎來寒冬,早在2019年就有所體現,去年雖然國內市場迎來了短暫的提升,但今年上半年的市場成績又讓所有期望化為泡影。
據AVC數據顯示,中國家電市場銷售規模3389億元,同比下滑9.3%,市場規模相比于疫情最為嚴重的2020年上半年的市場規模僅稍高99億元。
空調行業則是“重災區”,同樣來自AVC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空調全渠道零售量2154萬臺,同比下滑20.9%;零售額727億元,同比下降15.3%,分渠道來看,線下和線上也分別出現了10%和20%的跌幅,用行業人士的話來說,“當前空調市場的成績可謂觸目驚心?!?/p>
空調市場之所以出現如此規模的下跌,其實伏筆早已埋下。
多年來,空調產品一直處在“價格戰”的陰霾之中,但去年以來受銅、鋁等原材料持續18個月漲價,使得空調成本大幅提高,產品售價受此影響也出現一定上漲,然而消費市場已經習慣了“低價空調”,面對持續增長的售價,消費者明顯提不起太多興趣。
第二則與外部環境有關。這些年房地產行業的持續低迷,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300城住宅用地供求規模均縮量明顯,推出面積和成交面積同比分別下降44.3%和55.6%,這使得家電消費需求同樣萎縮。
最后,則是在于消費者對于當前空調產品的購、換意愿不強烈,一方面是需求飽和;另一方面則是產品創新未能打動消費者。這些年,在物聯網概念的推動下,空調也邁向了智能化,但僅停留在控制終端的改變上,使得消費者對于產品創新沒有深層次感知。
“不壞不換”成為整個家電行業的“老大難”。
從品牌維度來看,艱難的大環境使賽道玩家不得不拋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像美的發力渠道改革,去年開始大力推廣起了“前置倉”模式,學起了“生鮮玩法”。
8月,格力空調更是被爆出“二選一”的負面。這一“經銷商事件”最終也鬧得沸沸揚揚。
在行業人士眼中,這或是格力、美的等品牌,面對嚴峻的大環境變遷都開始滋生出無力感。當然,行業中并不是誰都在愁眉苦臉,今年雙十一的成績算是為空調行業帶去了短暫修整期,也成為各大品牌未來走勢的一份鑒定書。
TCL空調雙十一戰報的背后,再顯創新重要性
雙十一數據顯示,在10月31日20:00-24:00雙十一開門紅期間,TCL空調全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394%,28小時京東平臺成交金額同比增長超100%,而新風空調更是成為全渠道銷售增速冠軍。
此外,據京東家電競速榜顯示,TCL新風空調小藍翼Ⅱ系列產品斬獲“雙11”京東家電空調服務口碑冠軍,并在“雙11”京東新風空調TOP10榜單中占據三席成為上榜數量冠軍。
而整個雙十一期間,TCL新風空調拿下電商全渠道銷售量增速冠軍、2匹新風空調掛機電商全渠道銷售額&銷售量冠軍;與此同時,它還登頂雙十一京東自營新風空調銷額排行榜NO.1。
之所以TCL空調能取得如此成績,則與創新有著密切關系。
在經歷多年來快速擴張后,存量時代的空調行業早已同質化嚴重,打造差異化競爭點成為破局的唯一方向。當然所謂的差異化打造,也不能異想天開,需要基于空調產品的基本屬性,圍繞空調產品的實際痛點展開。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今年中國空調行業或將迎來拐點。原因在于,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僅有制冷制熱功能的傳統空調早已無法滿足用戶需求,帶有健康屬性的新風空調就受到消費者密切關注,近三年成長迅速,成為空調行業一大風口。相比2021年,今年前三季度新風空調雙線渠道額份額大幅增長。
在行業新拐點來臨時,TCL空調拿出了自己的“新招”——TCL新風空調小藍翼II應運而生。之所以叫“小藍翼”主要是因為在它的右上角,有一個隨新風啟動而浮起的擋板結構,內部還有藍光發出,形似天使之翼,所以命名為小藍翼。
“小藍翼”如何滿足消費者的智慧健康需求?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相比其他新風空調,“小藍翼”有著巨大的新風量,例如小藍翼Ⅱ系列,不用二次打墻孔擁有著每小時60立方米的大新風量,遠超國家標準,超大的新風量讓它可實現高效換新風,36分鐘便能整屋空氣換新。
其二,為了讓用戶感知到健康的存在,TCL新風空調小藍翼II還開創了新風功能顯性化,通過空氣質量顯示環用戶能實時查看空氣質量,讓好空氣看得見。
其三,在健康保障方面TCL新風空調小藍翼II配備了“多重凈化濾網”,最大程度保障用戶健康,多重濾網包括:過濾粉塵顆粒物的粗篩濾網、抗病毒抗菌的銀離子抗菌網、高效過濾PM2.5的HEPA濾網、再一次過濾顆?;覊m的高密度濾網。經過它們的聯手作業,PM2.5去除率達到99.1%,細菌抑制率99%,病毒抵抗率97.2%。
此外,現階段TCL空調已擁有五項“國際領先”技術,分別是基于空氣品質智能控制的大新風量低噪音技術、新型高效變頻技術、變頻節能及電量可視化技術、智慧柔風技術、室外60℃高溫強冷技術。
所以,即便當前空調行業玩家普遍投入到新風賽道,為什么最終還是TCL空調脫穎而出?創新便是答案。也正因為這些創新,使得TCL空調斬獲“雙11”京東預售榜“空調服務口碑榜第一”和“新風空調上榜數量冠軍”,這是TCL空調沖破行業嚴冬的答案,但也僅僅是其中之一。
讓“價格”變成“價值”,TCL空調的全面聚焦之路
在當前中國“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背景下,空調行業也要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而在這一進程中TCL空調的路徑或許值得借鑒。
首先從技術方面來看,現階段國內許多空調品牌特別是一些后起的互聯網品牌,都是代工為主,自己手上并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再看TCL空調,不僅具備具備完整的技術自主權,在技術研發領域也有著傲人的表現。
據悉,截止今年10月TCL空調的技術研發團隊超過了1000人,擁有專利3806件,其中發明專利891件。
其次則體現在模式上,雖然近兩年隨著直播電商模式的興起,為家電玩家帶去更加多元化的渠道選擇,但絕大多數家電品牌的營銷模式還是偏傳統,即依舊是線上電商平臺加線下實體門店的方式。
這種銷售模式在需求旺盛之時當然沒有問題,但現如今空調業正處于非常時期,常規模式顯然不夠。為了進一步激起市場的消費欲望,TCL空調先行業一步走向了“場景化”。積極布局AIxIoT全場景智慧生活,先后研發了多款場景空調,像第一代TCL小藍翼又被成為“臥室新風空調”,而深耕場景化,本質上是對用戶需求的又一次滿足。
最后戰略上,TCL空調則展現出了全面聚焦的決心。自2021年3月發布第一款大新風量新風空調小藍翼后,TCL空調全面聚焦新風賽道,堅持以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迅速擴大產品陣容。
同年11月新風空調小藍翼Ⅱ系列產品的推出,實現新風空調快速升級。今年2月又率先于行業提出“無新風、不空調”的戰略,這也展現出TCL空調就是看準新風趨勢的引領者姿態。
前后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形成行業最齊全的新風產品系列。如今TCL空調已成為國內新風領域不折不扣的“頭號玩家”,而“小藍翼”在國內空調市場也已經成為新風空調的一個代名詞。
往小了說,這是TCL空調自己的一次涅槃,用科技創新的方式實現了“后來居上”;往大了看,這其實也是行業的一次革新,在TCL空調的領頭下持續通過技術創新為產品增值,國內空調行業已經從“價格”導向開始向“價值”導向轉變,也正讓“價值”重新成為消費者選擇的第一要素。
總結
對于TCL空調而言,雙十一的成績只是一個開始,在占領新風賽道這片新陣地后,使TCL空調有更多的“外探”空間,而新增價值也使空調產品有了更多想象空間,一場有關空調行業的深層次變革或許就在不遠處。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