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汽車 >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獲獎者作品展于滬開幕_全球快資訊

11月10日,由保時捷中國與上海市文社藝術基金會(Cc 基金會)共同主辦、 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傾力協辦的 2020-2021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獲獎者作品展于滬開幕。本次展覽以“再生”為主題,匯集郭城、劉昕和王一三位獲獎藝術家富有力量與思考的作品,向各界觀展人士傳遞一種蓬勃生機與復原之力,重燃人們心中對于生活的希望與韌性。值此展覽開幕之際,2022-2023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 也正式啟動。延續往屆的成功基礎,新一屆評選吸引多位國內知名藝術家、策展人、藝術機構從業者及媒體傾情加入,立志以專業、權威、同時兼具國際視野的選拔機制,為青年藝術新銳提供展示自我的實踐平臺。發布會上,保時捷還邀請策展人、專業評審代表及獲獎藝術家就“再生之力”這一話題深入探討,暢談藝術之變、社會之思、生命之力。


(資料圖片)

『保時捷中國傳媒公關副總裁唐鳳靚女士致辭』

『策展人、文化學者沈奇嵐博士分享策展理念與心得』

“此次獲獎者作品展凝結了三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智慧與前瞻思辨,是他們在‘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這一專業舞臺上的最新成果展示,也為我們這一屆評選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保時捷中國傳媒公關副總裁唐鳳靚女士表示?!瓣P注中國青年藝術人才的發展與培育是保時捷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議題,我們始終致力于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實踐機會,讓他們在最好的年華脫穎而出。我們也期待越來越多的青年藝術人才加入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從這里開始他們的藝術道路,更成長為未來中國當代藝術最前沿、最具銳氣的重要力量?!?/p>

『新一屆評選機制及評審陣容公布』

薈聚青年藝術 傳遞蓬勃再生之力

本次獲獎者作品展由郭城、劉昕和王一三位獲獎藝術家與策展人、文化學者沈奇嵐博士聯袂呈現。展覽主題《再生》緊扣社會議題,通過十件涵蓋不同形式與媒介的藝術作品,向觀眾呈現和傳遞一種新的復原力和生命力,探討如何以再生的蓬勃之力重新認識生活、面對未知世界。關注科技領域的藝術家郭城,通過作品《TROUBLE》、《琥珀No.8》和《一個被恰當重塑的過往》展現對于技術與未來、自然和宇宙、時間與空間的深思。癡迷太空藝術的劉昕將身體與情感經驗放置于宇宙技術的框架中,以《軌道編制者》、《環骸》和《挖掘未來-紫土豆寶寶》三件作品拓寬對于彈性和韌性的解讀。抽象藝術家王一的《四馬路:從海上花到殺馬特》、《雅各賓 2021-1》和《問景》系列,則以極具審美沖突感和抽象意義的方式對社會形制、色彩結構、現實虛幻加以探討。

“今年和三位獲獎藝術家探討展覽方案的過程像是一場奇妙的時空旅行。在時間和命運中,作品的選擇發生了一些奇妙的化學變化。我感受到了他們面對變化的力量和智慧,被啟發、也被振奮,因此有了這次的展覽主題‘再生’。我想把我感受到的在時間中的漫游和對希望的確認傳遞給觀眾?!辈哒谷松蚱鎹共┦咳缡钦f道。

評審陣容煥新 深耕青年人才培養

2022-2023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包含提名、群展暨評選投票、得獎人公布和成果展示四個階段,同時從創作思路、主題立意、創作形式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審選拔。此外,本屆評審委員會陣容煥新,堅持成員構成的豐富性與高水準,匯集了藝術與文化領域眾多專家與代表性人物。兼具權威性與多元視角的評審團,也為最終的評選結果帶來了更多精彩與懸念。其中,作為評審成員的沈奇嵐博士,也首度受邀出任雙年評選的藝術顧問及策展人。值得一提的是,Meta Media超媒體集團(原現代傳播)旗下《藝術世界ArtReview China》成為此次評選的獨家媒體評審,將以其獨到的社會影響力與專業建議助力青年藝術人才的發掘和培育。

“藝術家在他們的青年時代是最具創造力和潛力的,同時也是最需要專業的引導和支持的。新一屆的評審委員將以他們豐富的經驗和理念,激發青年藝術家的創作與成長,為他們一生的藝術道路帶來深遠影響?!盇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聯合創始人應青藍女士表示。

作為保時捷“溢彩心”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的核心實踐之一,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不斷完善評選機制,為青年人才提供發展與交流機會。自2017年首屆評選舉辦以來,已有近五十位新銳藝術家被提名,其中,共有十位藝術家憑借極具個人風格的藝術作品和出眾的藝術才能脫穎而出成為獲獎者,包括吳俊勇、姚清妹、張鼎、陳抱陽、劉娃、劉辛夷、苗穎、郭城、劉昕和王一。未來,保時捷將持續深耕青年藝術人才培養體系,推動中國當代藝術與社會的繁榮發展。

在此次開幕式結束后,與會媒體共同對保時捷中國傳媒公關副總裁唐鳳靚女士、策展人/文化學者沈奇嵐博士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學科負責人胡介鳴先生進行了采訪。以下是訪談實錄:

媒體:保時捷多年來開展青年藝術家培育項目,您比較自豪的成就有什么,以及對未來的規劃?

唐鳳靚:首先非常感謝大家關注保時捷公益。保時捷做公益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最早的起源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之后,我們在汶川當地援建了兩所學校,援建的過程當中我們萌生了關注震區弱勢兒童群體的想法。同時又因為在四川地區,所以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與四川美院攜手發起了“溢彩心”藝術作品征集活動,希望通過藝術的形式,喚起全社會對偏遠地區弱勢兒童群體的關注。這是保時捷和藝術最早的結緣。

最初這種藝術作品征集活動我們做了五年時間,一直到2015年、2016年的時候,我們覺得這樣的命題作文固然很好,但也許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我們和藝術的合作是不是可以更進一步、有更多的深度?這也是2015年、2016年的時候,我來保時捷以后跟我們的合作伙伴一起探討的。

于是在2017年,我們開始決定做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評選”。最早的時候2017年還是一年一度的評選,但做完第一屆后,我們覺得這種活動需要時間的沉淀,最終我們決定做成雙年的評選。一來讓整個評選、群展、獲獎藝術家特展有更舒適的節奏,二是希望工作能更沉下心來,給它更多的時間去沉淀、挖掘優秀人才。

我們在這方面很驕傲,從最早的和藝術結緣到現在,我們一直堅持深耕這個領域,不斷發掘和培育中國的青年藝術家。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做了六年,今天我們開啟的是第四屆雙年評選。很感恩,也很驕傲,希望像今天沈奇嵐博士所說的,我們做好土壤的工作,也希望媒體朋友可以做澆水灌溉的工作,讓土壤更滋潤,通過媒體朋友把這個項目讓更多人看到,呈現給大家。

媒體:針對未來的規劃呢?

唐鳳靚:今天正式啟動了第四屆評選,2022至2023年的規劃已經非常清晰了。過兩天也就是12號的時候,由沈奇嵐博士主持這一屆的提名會,所有的評審會參與進行提名和評審工作。我們相信在今年年底之前,新一屆候選藝術家的名單會出爐,我們會適時地進行公布。到2023年,我們也會利用好ART021的各個平臺,包括JINGART藝覽北京、深圳的DnA 設計與藝術博覽會,以及2023年底的ART021,相繼推出候選藝術家的群展,以及之后的獲獎藝術家的新作品展,這是目前我們對新一屆評選的規劃。

媒體:接著剛才的問題,保時捷已經堅持了六年,對于保時捷品牌來說有什么特殊的或者深刻的意義?第二個問題,在這期間您對汽車和藝術跨界共贏方面有沒有一些新的思考和感受?

唐鳳靚:這個問題是我們經常被問到的,我一直強調保時捷和藝術,以及藝術和公益相結合的形式,我相信在整個行業當中也是比較獨特的存在。我們一直強調的的,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是一個帶有公益性質的項目,有別于其他的品牌跟藝術的聯合可能更多的是營銷的訴求,或者是產品推介的訴求,但是我們這個項目并沒帶有很多的商業色彩。我一直和團隊、以及評審委員會說,我們作為品牌方完全不會干預整個提名的過程和人選,我們更多的還是希望給項目提供最底層的運營能力和支持。這是我們的初心,我們也會一直這樣堅持下去。?

媒體:您和沈奇嵐博士對今年的雙年評選有什么期待?

沈奇嵐:參與這次展覽《再生》的三位獲獎藝術家我都知道,但不是深入的了解。在策展的過程中,盡管我年紀比他們大,但我覺得我收獲了很多力量和智慧,他們給了我很多啟發,包括新的角度,年輕一代的知識結構、視野和希望感。雖然成長過程中會變得成熟,但也會知道有一些事情可能是辦不到的。他們的選項當中不會想辦不到,而是如何辦,以及有這種可能性、那種可能性,這樣很鼓舞人。對于新一屆評選我也是帶著這樣的期待,我覺得種子的意義在于它意味著一種新的可能。像這次展覽里面有很多跟大地相關的意象,比如說劉昕的作品《挖掘未來-紫土豆寶寶》,土豆是從火山石中長出來的。還有火箭是在一片沙漠里的。還有郭城對鋼筋混凝土的考古,那也是一個大地的變形,《一個被恰當重塑的過往》是把一塊面積1平米的大地挖出來,再做了相應的工作,把人造的痕跡拿掉,制造了一個“沒有”人類信息的時間膠囊。從這個展覽中可以看到,他不僅對時間有探討,對土壤也有很深的探討。

保時捷所做的這個評選是對藝術生態土壤的工作,包括ART021也在耕耘當中。我們在這里相聚,藝術家被人看見,都是因為有這些土壤。我期待接下來的新一屆評選能夠有很多很年輕的力量,讓我們很振奮?,F在因為疫情等原因,我們都很需要被振奮。這一屆獲獎者作品展的大主題是《再生》,希望傳達一種再生的力量,藝術就是再生的力量。

唐鳳靚:最近還有一件事情讓我很受鼓舞,就是我去參加藝術新聞策劃的一個活動,他們在100期特輯的時候列了一份中國藝術創造者100人的名單,不算是一個評選,他們的主題就是記錄,“為一個時代的藝術存檔”,我很喜歡這個名字。我很高興、很振奮的是,在這100人當中,我看到很多從我們項目走出來的藝術家,不管是獲獎的藝術家還是提名的藝術家,這次的兩位獲獎藝術家,郭城和劉昕都在100人的名單里面。還有前幾屆的獲獎藝術家張鼎、姚清妹都在這100人當中,大概有五、六位。我看到非常高興,這些都是從我們項目里面挖掘出來的年輕一代,當然他們本身已經是非常優秀,也有一定藝術高度的藝術家。同時我也很受鼓舞,業內專業的藝術評論媒體看到了從我們項目走出去的這些藝術家,而且非常認可他們的才華,所以我期待下一屆、再下一屆可以看到更多、更多,對中國藝術歷史長河有影響的、留下痕跡的藝術家出現。

媒體:胡院長是專業的院校評委,您也談一談您對下一屆的期待,或者對過去的心得,您這邊是青年藝術家培育的土壤。

胡介鳴:培育是肯定的,不論從學校還是社會的角度來看,保時捷都非常支持青年藝術家的發展。每年都會提供院校獎學金,獲得獎學金的同學都非常開心,也都將獎學金用于藝術創作,我覺得非常好。保時捷開展青年藝術家評選已經很多年了,張鼎那一屆我就來了。張鼎是80年的,現在已經不那么年輕了。這么一年、一年過來,我覺得這個過程特別有意思。我年輕的時候也參加過青年美展,我當時參加了上海的青年美術大賽,并且獲了獎。當時的美術館還在老劇場那個地方,在鐘樓的對面。我覺得在年輕、剛剛開始出來的時候獲得這樣一個獎項,真的是一種非常大的推動力,會使人一下子信心爆棚,對后面的工作也有非常好的影響,我深有體會。即使沒有拿獎,參與其中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促進,也是一種動力。我上次和學生們講,有好的機會都可以去參與。

去年被提名的張墨穎也是我們的學生,她的畢業創作是我帶的,學校也將她的作品作為留校作品保存。當時她還把作品送去了中國獨立電影節參選,最后獲得了前衛精神獎,一共兩個獎,一個最佳作品獎,一個前衛精神獎,她屬于影片獎,分了劇情長篇、劇情短篇、紀錄片等等。獲獎對她來說是非常大的鼓舞,她后來去英國留學,到現在還繼續拍片,做創作,這是非常直接的推動力。所以我們在提名、包括評審的時候,都非常認真地考慮,因為現在門類很多,所以要盡量做得非常準確,所以也是反反復復在想。

媒體:我想問一下胡院長,就像我讀書那會兒,非常熱愛藝術的同學他們有一條途徑是藝考,要通過什么樣的途徑才能去你們學院參加培訓?你們是沒有培訓班的?

胡介鳴:他們是考進來的,藝考考進來,高考進來的,培訓班比較少。我們有一些成人班,現在也少了。

媒體:我身邊有很多朋友他們對藝術是很向往、很喜歡的,但入門的門檻還是比較高一些,不知道怎么入門。

胡介鳴:好像也有一些培訓的,我是美術學院的,我們沒有。設計學院他們有設計師的培訓,也有一些。

媒體:有一點感慨,學院是可以消失的,這些跟藝術不是最有關系的東西,但最后人會留下來,作品會留下來。

胡介鳴:因為學校、學院只是一塊牌子,留下來什么人才是最重要的。

沈奇嵐:挺感慨的,剛才看展覽現場的時候,三位院校的老師和專業評委在那邊和藝術家之間真正的交流,我很感動,覺得人跟人之間的給予、關心這種流動可以促進人很好的成長,這是真正的人與人的相遇,這會留下來。

胡介鳴:我在學校的時候,學生們身上的很多東西,我很想去了解,特別是有感覺的學生,從他身上我能獲得很多啟發,盡管不成熟,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我一聽覺得很有意思,覺得很有啟發,我覺得這種交流是很重要的。而且學生當中有一些好的想法,我上課的時候也會直接說:“哎,你這個做得比我好嘛!”我現在給一年級的新生上課,新生剛剛進來,第一堂課我是親自上的,這堂課我就直接把他們帶進了門檻,他們就知道藝術是怎么回事了,每屆新生都如此,我們稱為“洗腦課”。今年的新生比較晚,10月才報到。因為當中有些人還不熟,我讓他們做作業,收PPT,PPT做上來以后一個女生做得特別好的PPT,我說你以前做過PPT嗎?學過嗎?她說高中里面的宣傳PPT都是她做的。我說這是人才,你做得比我好。老師和學生就是這樣的關系,不是覺得你是老師,他是學生。

媒體:就是相互啟迪。

胡介鳴:對!

沈奇嵐:這次和劉昕的交流我收獲很多,她是科學家,做太空的東西,包括把她的一顆牙齒做成作品,發射到太空里。我覺得這一想法非???,我覺得她跟我平時關注的話題不太一樣,她幫我打開了更大的視野。她現在人在國外,還自己寫信給NASA說想去太空艙做一個作品。我們這一代人會想前想后,但她有了想法就直接申請,后來就去了。

唐鳳靚:很敢夢想,視野也很廣闊,同時能力也很強?,F代藝術家也給我這樣的印象。

媒體:這太棒了,未來還是有希望的。

胡介鳴:特別是現在青年藝術家的素質很高,有很多海歸,有國際視野,眼界就一下子開闊了,特別好,我們當時沒有這樣的機會。

唐鳳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征。

胡介鳴:當時我們很苦,現在完全沒有辦法想象,畢竟時代在不斷變化,所有東西都在往前發展。

唐鳳靚:最后感謝大家參與此次開幕儀式。

關鍵詞: 中國青年 藝術作品

資訊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