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創新藥來說,最高殿堂無疑是First in Class(FIC)。
FIC意為首創新藥,它是第一個能夠治療某種疾病的全新機制藥物。這需要進行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整個過程需要花費的時間,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當然,難度與收益成正比。一般情況下,藥品上市順序對市占率大小起關鍵作用。麥肯錫研究報告指出,FIC類藥品平均獲得45%左右的市占率。
(資料圖片)
也正因此,在Fast Follow落幕之后,國內創新藥企紛紛表示,要“扛起”FIC大旗。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FIC并不意味著性能“完美”,通常來說依然有極大的改進空間,由此有了Me better、Best in class藥物誕生的基礎。
Me better偏向于性能比原研藥存在一定優勢;Best in class則是在所有同類藥物中,戰斗力最強的那一個。
可以說,在競爭激烈的市場,FIC產品并不保險。一旦自身數據跟不上,而后來者又展現“超車”可能,FIC產品無疑會壓力山大。
眼下,安進去年剛剛獲批上市的FIC產品KRAS G12C抑制劑Lumakras,已經開始遭遇挑戰。
/ 01 /三期臨床數據成功背后的隱憂:未能延長患者生存期
去年5月28日,安進的KRAS G12C抑制劑Lumakras獲FDA加速批準上市。這是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KRAS靶點藥物,市場為之躁動不已。
可以理解。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被發現的致癌基因,RAS基因突變與約20%的腫瘤有關,但一直難以成藥,被列為著名的“不可成藥”靶點。
隨著安進摘得圣杯,KRAS靶點不可成藥一說被徹底打破,必然值得振奮。
不過,Lumakras之所以能夠率先突圍,某種程度上與KRAS突變患者存在著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有關。
通常來說,一款藥物需要經過嚴格的三期臨床,才能獲批上市。但因為存在巨大的臨床未滿足需求,FDA僅是基于Lumakras I/II期臨床試驗CodeBreaK 100的結果,便加速批準其上市。
加速批準并非一勞永逸。Lumakras在上市之后,還需要經過通過臨床三期數據,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批準”。
在9月份的2022年ESMO大會上,安進便公布了Lumakras治療經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CodeBreak 200的最新結果。
看起來,CodeBreak 200結果較為積極,達到了無進展生存期的主要終點:
與標準化療相比,Lumakras顯著提高患者的無進展生存率。在接受治療1年后,Lumakras組的無進展生存率為25%,化療組這一數值為10%。
不過,次要終點總生存期方面,Lumakras治療組并不樂觀,只有10.6個月;而對照組多西他賽治療組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11.3個月。
這也意味著,Lumakras治療組掙了面子,輸了里子。對于腫瘤患者來說,接受腫瘤藥物治療的根本目的是延長生存期,但Lumakras無法實現之一目標,數據看上去還不如化療組。
不過,對于這組數據安進并不認可。安進認為,這一試驗的設計并沒有足夠的樣本數來發現OS方面的統計區別,并且進展后交叉用藥也掩蓋了Lumakras的臨床獲益情況。
但目前來看,Lumakras的未來依然會充滿變數。
一方面,Lumakras的月治療費用高達1.8萬美元,而多西他賽的月治療費用不過2000美元。雖然多西他賽需要靜脈注射使用,而Lumakras口服即可擁有給藥便捷度更高的優勢,但面對巨大的價格差距,顯然會讓Lumakras的銷售面臨壓力。
另一方面,全球KRAS G12C抑制劑在研產品眾多,國內就涌入了再鼎醫藥、加科思、益方生物、勁方生物、勤浩生物、貝達藥業、君實生物、艾力斯等藥企。一旦后來者拿出更好的臨床數據,無疑會挑戰Lumakras這款FIC產品的地位。
實際上,在結直腸癌領域,Lumakras便已經遭受挑戰。
/ 02 /結直腸癌:聯合療法遭遇挑戰
KRAS G12C抑制劑的研發,適應癥擴充必不可少。
就全球范圍來看,KRAS基因突變主要存在于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和胰腺癌中,占比分別為25%、40%、95%。
Lumakras雖然在非小細胞肺癌領域占得先機,但在其它癌種的研發領域并沒有顯著優勢,目前來看在結直腸癌適應癥領域就遭受挑戰。
在KRAS G12C抑制劑的競爭中,Lumakras最大的競爭來自Mirati公司的Adagrasib。目前, Adagrasib肺癌適應癥已經遞交上市申請。
在此次ESMO大會上,兩家公司均公布了KRAS G12C抑制劑聯合EGFR單抗治療結直腸癌的早期數據。
安進公布的名為Codebreak-101 subprotocol H 的數據顯示,Lumakras聯用帕尼單抗的 ORR(客觀緩解率)為30%,較單藥療效大幅提升(ORR為9.7%)。
不過,Adagrasib看上去戰斗力更強。Mirati公布的名為Krystal-1的研究顯示,Adagrasib單藥和聯合療法ORR分別達到了19%和46%。
考慮到Adagrasib試驗中的患者在之前嘗試過三線治療,而Lumakras的研究只有兩線治療,Mirati的結果似乎更好。
Mirati公司之外,另一挑戰者是羅氏。羅氏公布的數據顯示,其KRAS G12C抑制劑GDC-6036 在劑量爬坡臨床中,取得了單藥20%的ORR,后續數據顯然值得關注。
當然,三家公司在結直腸癌領域公布的都為早期臨床數據,后續能否保持當前優勢還需要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但不管怎么說,Lumakras作為FIC產品的優勢,并沒有那么穩固。
/ 03為競爭對手敞開大門,“FIC”產品也有壓力
作為全球首款KRAS G12C抑制劑,安進的Lumakras無疑自帶明星光環。Lumakras的面世,也引發了KRAS G12C抑制劑的研發熱潮。
不過,如今Lumakras的光環似乎日漸黯淡。實際上,這在其銷售數據層面早已體現。
2022年第一季度,Lumakras在美國的銷售額達到了4800萬美元;但第二季度該產品在美國銷售額僅5100萬美元,環比增速不到7%,與第一季度27%的環比增幅相比大幅放緩。
事實上,SVB證券分析師認為,如果不是7月1日該產品美國價格上漲3%,Lumakras的銷售額可能會更低,因為漲價會促使一些批發商在6月份提前購買。
也正因此,SVB 指出Lumakras的表現遠低于市場預期?;诖?,SVB分析師還將Lumakras的全年銷售額預期下調至3.26億美元,而此前華爾街的預測為3.47億美元。
Lumakras在二季度就開始展現頹勢并不令人意外。雖然Lumakras打響了KRAS G12C抑制劑的第一槍,但數據并不完美。
當時,在為期兩年的隨訪分析中,174名患者的客觀緩解率為40.7%,相比此前雖有所提高,但依然不算是“天花板”;而在安全性方面,20%以上的三級副作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Lumakras的使用。
此前,SVB分析師認為,后續臨床數據的讀出,將成為Lumakras能否站穩腳跟的關鍵。
如今,隨著最新“拉垮”三期臨床數據的披露,勢必會進一步引發市場的擔憂。正如上文所說,后來者如過江之鯽涌入KRAS G12C市場,Lumakras勢必會遭遇后來者挑戰。
雖然無論是成就還是市場, First-in-class產品對藥企和投資者都有相當吸引力。但最終,還要回歸到產品本身的價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