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步國際(01368)發布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公司上半年收入創下56.84億元新高,同比上升37.5%。其中,特步主品牌收入為48.98億元,增長36.2%。
(相關資料圖)
此外,特步集團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42.0%,經營溢利上升34.8%至9.22億元,普通股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上升38.4%至5.90億元。特步兒童收入飆升83.7%,占特步主品牌收入約15%。
然而,面對經營業績如此靚麗的特步國際,港股市場表現卻令人深思。僅僅在披露半年報的當日,特步國際的股價就暴跌超過6%,而在8月24日開盤之后繼續大幅暴跌,截止發稿時,僅僅24日當日公司股價最大跌幅超過了16%。
那么,特步國際為何股票市場的反應和公司經營業績呈現出“背離”的現狀呢,財聞網將詳細解析特步國際靚麗數據背后的發展困境。
主品牌舉足輕重,多品牌任重道遠
公開資料顯示,特步國際始創于1987年的福建晉江,2001年創立特步品牌,2008年6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目前,特步國際零售店已覆蓋中國31個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以及海外地區。在2019年 9月,特步以現金作價2.6億美元,收購了擁有K-Swiss(蓋世威),Palladium(帕拉?。┘癝upra等品牌,正式開啟了多品牌戰略。
然而,以2.6億美元的巨額收購并沒有給公司帶來多少利潤。根據公開資料披露,在收購的第二年,就是2020年特步國際全年營業收入81.72億元,同比下降0.1%;毛利為31.98億元,同比降幅達9.9%;經營溢利為9.18億元,同比下跌25.6%;股東應占溢利為5.13億元,同比下降29.5%。
在2020年度,公司的時尚運動品類(包括蓋世威、帕拉?。┖蛯I運動品類(包括索康尼、邁樂)分別實現-10.4%和-41.7%的營業利潤率。此時,特步國際面臨主品牌營收下降、新品牌持續虧損等問題帶來的不可回避的兩難困局。
到了2021年度,特步國際迎來了首次百億的營收突破,然而百億營收的背后,公司主要品牌“特步”就創下了88.41億元的營收。而來自定位專業運動的索康尼(Saucony)及邁樂(Merrell)和定位時尚運動的蓋世威(K-Swiss)及帕拉?。≒alladium)等品牌全年累計實現的營收占比不到12%。
2022年上半年度,特步國際再度迎來的新高,在實現56.84億元的營收背后,其特步主品牌就貢獻了48.98億元。占到公司上半年總營收的86.2%。而在上半年,專業運動和時尚運動整體營收占比也僅僅只是微幅上升,共計占總營收也不足14%。
與2021年末相比,特步國際專業運動和時尚運動板塊的營收占比雖然小幅上升,但報告期內的毛利率卻均出現了下降現狀。具體來看,2022年上半年,特步國際時尚運動板塊的毛利率為39.8%,比上一年同期下降3.71%;專業運動板塊毛利率為44.2%,比上一年同期減少1.2%。
從目前的經營經營來看,特步國際在2019年開始全面布局的多品牌發展戰略并沒有給公司帶來實際的變化,當前大眾運動板塊依舊是影響公司整體經營的決定性因數。而當時以2.6億美元的巨額投資,按照目前的經營發展來看,近幾年也很難收回成本實現盈利。
高瓴資本強勢入局,行業變革風起云涌
2021年6月份,高瓴資本張磊10億港元入局特步國際,其中除了5億元的可換股債券,高瓴還戰略投資6500萬美元于特步環球旗下“蓋世威”及“帕拉丁”品牌的全球業務。
而在同年,特步國際的股價也從年初的3.5元左右“一路飆升”至2021年7月份的16元每股的歷史新高,也就是說短短7個月的時間,特步國際的市值就已經實現了500%的增長。
不管是高領的投資,還是公司多品牌戰略的布局,特步國際一切的布局都離不開近年來行業企業李寧和安踏的競爭壓力。同樣都是在港股上市的運動品牌,就僅僅從公司總市值來看,李寧是1800億左右,安踏是2600億左右,而目前的特步國際僅僅只有300億不到,這明顯與前兩位相差甚遠。
就拿今年半年報來說,李寧在今年上半年收入達124.09億元,同比增長21.7%;毛利較2021年同期的56.99億元上升8.8%至約62.01億元,公司整體毛利率為50.0%,集團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為21.89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11.6%。
安踏集團在2022年上半年實現收益259.65億,同比增長13.8%。其中,安踏品牌增長26.3%至133.6億,增速居行業前列;斐樂品牌收益107.77億元,迪桑特、可隆體育等多品牌也表現強勁的增長勢頭。
對比于上述兩家企業,特步國際不管是在經營業績,還是在戰略布局方面都有太大的距離。以安踏體育為例,公司的多品牌戰略中,安踏品牌和斐樂品牌營收基本都達到了同一水平線,而特步國際目前的經營來看,短期內很難實現。
除了面對安踏、李寧的市場競爭,特步國際還要面對如361度、鴻星爾克、匹克等品牌的崛起,而在如此巨大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特步國際未來在經營戰略方面能否實現全面轉型升級,財聞網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