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氣熱到爆炸,好在市場也同步火熱,一改昨日的冰火兩重天。
盤面上,港股電力股走出了一波長陽的走勢,中國電力更是收獲了四連陽漲幅近20%,龍源電力也不甘其后,緊隨其后。其實電力股的上漲邏輯也沒什么,一方面是太缺電,自7月以來,全國許多地方出現持續,高溫,有的地方甚至高達40多度,高溫也代表用電量的增多,多地出現電力供應緊張,不過大家有沒有想到,為什么會出現電力供應緊張問題?
(資料圖)
大家伙先來看看我國的能源結構,看下圖,是不是很驚訝,沒錯,我國的電力結構里,火電的占比仍然高達70%。而當下備受追捧的太陽能,風電占比還不到10%。
?
雖然近10年以來,我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水電、風電、光伏等發電的占比有所提高,但是,火力發電仍是我國電力的主要來源,而煤炭是火電的主要原料。
然而,這兩年煤炭價格持續上漲,火力發電廠不愿意多發電,因為發的越多,電廠也就虧的越多,這不,全國就出現了電力供需出現不平衡的局面,各地開始采取不同程度的“限電限產”措施。
另一方面,為了完成雙碳的目標,很多地方大搞一刀切,結果造成火力發電開工率較低,但是新能源的建設周期長,未能彌補空缺,也是造成電力供應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國火力發電中接近90%使用的是煤炭,相比之下,美國的火力發電燃料來源中,天然氣占比為41.4%,煤炭占比僅為18.9%。我國的火力發電,實質上就是煤炭發電。2020年,中國煤炭產量在全球超過排名前2-10名國家的總和,但中國煤炭消費量卻是煤炭產量的2倍以上。因此,我國當前仍然無法實現煤炭自給,需要通過大量進口煤炭來補足缺口。
靠天吃飯,風光水發電不穩定
大家知道,無論是光伏發電、風電還是水電,都處于“靠天吃飯”的狀況,今年就是這種情況,天氣熱,再加上干旱,作為水電大省的云貴川沒水發電,結果就是只能拉閘限電了。而對于光伏發電來說,如果遇到持續陰天氣候,光伏發電就會停擺、處于持續無風環境下,風力發電機也無能為力。
電力投資偏低,是造成電力供應緊張的原因之一
近兩年,國家對電力建設投資的力度有所下滑,國內電網工程建設連續2年下滑,2019年,國內電網工程建設投資完成額為4856億元,同比下降9.04%,2020年的完成額為4699億元,同比下降6.2%,持續2年下滑。
《能源》雜志指出,如果按照未來5年新增發電量供應計算, “十四五”期間年均用電負荷增速為5%,那么,到2025年的時候,我國將有缺點1億度,所以,從長遠來看,電力缺口可能成為長期的現象,在此情況下,需要盡快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這一難題。
關鍵詞: 拉閘限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