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股票 >

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 柞水金米村的綠色發展之路

十年間,陜西省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因地制宜走綠色發展之路,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在村委會的榮譽墻上,一面面沉甸甸的獎牌,無聲講述著山鄉巨變。

走進金米村,仿佛置身一片木耳的海洋。

平坦的壩地里,排列整齊的地栽木耳菌棒向遠方延展,蔚為壯觀。大棚內,一串串吊栽木耳旁,數據采集系統實時收集著溫度、濕度等環境信息。連村民家的庭院,也擺放著塔栽木耳的鋼架。

村支書李正森,至今還記得十年前金米村的模樣:4米寬的水泥路坑洼崎嶇,村里一半是土房。群眾土里刨食,可無論種玉米還是紅薯,都是廣種薄收。近四成村民在外打工,不少年輕人一離家,就沒想著再回來。

如今,這個秦嶺深處的小山村已是容顏一新:池塘里碧波蕩漾、蓮葉接天,翻新拓寬的柏油路,串起點綴于青山之間的三五民居,從高處俯瞰,宛若畫境。村民在房前屋后遍栽木耳,設施大棚內,年輕的技術員采摘木耳動作嫻熟,不時打開手機直播,與粉絲分享豐收的喜悅。

小小一片木耳,富了一方百姓。2021年,金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860元,是2011年的3倍多。

陜西省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依照“支部引領、集體帶動、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方式,因地制宜走綠色發展之路,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十年間,村委會榮譽上那些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獎牌,述說著山鄉巨變。

黨員示范 村民有了主心骨

在柞樹叢生的柞水縣,種植木耳的傳統由來已久。但因技術落后,產量低、規模小,多數農民只是將其作為副業。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柞水縣提出發展木耳、林下經濟和鄉村旅游的“一主兩優”思路。金米村想要流轉一片土地建木耳大棚,可群眾沒人理解:沒資金、缺技術,又怕種出來打不開市場……

金米村黨支部發動黨員入戶做工作。老年人想不通,就試著說服他們的兒女。反對的人多了,就召開村民大會,大伙兒一起拿主意。

對群眾的擔憂,村支部早有考量。“大棚建好免費承包給貧困戶,村里免費提供菌包。等種出木耳有了收益,扣除成本,賺的都是你的。”李正森掰著指頭,和村民反反復復算賬:“一座大棚一年收兩季木耳,一季凈賺2萬元,跟出門打工比也不差啊!”

在多位黨員示范下,一些思想活絡的村民率先吃起了“螃蟹”,50多座大棚拔地而起,當年就見了效益。許多村民主動要求流轉土地、承包建棚,局面一下子被打開了!

把小木耳升級為主導產業,要更新觀念,更要靠技術引領。

在扶貧資金支持下,金米村引進龍頭企業,建起年產2000萬袋的菌包廠,以陜北蘋果樹的廢棄樹枝為原料,摒棄了需要砍伐樹木的傳統椴木種植方式。發展溫室大棚,引入大數據,使木耳生產智能化、可視化。

當產業步入正軌,“黨建+產業”的帶動模式日漸成熟。村支部成立由6名黨員組成的“木耳產業黨小組”,分別負責培訓、收購、銷售等工作,讓帶動能力強的黨員,示范帶動有意愿的群眾。村支部持續推廣“借袋還耳”“借棚還耳”方式,邀請技術員手把手指導。

“有支部引領、黨員示范,村民就有了主心骨!”在外做了20年礦工的村民陳慶?;卮宸N木耳,頭一年就掙了3.5萬元。曾經灰頭土臉的他,現在皮鞋锃亮。

好辦法落地生根

不久前,金米村經歷了一場“小風波”。村支部準備在第二村民小組進行環境整治,翻修一條村道。修路前,要清理一塊被亂占的土地,個別村民不肯騰退,工程還沒啟動就“卡了殼”。

一場庭院議事會由此登場。黨支部組織村干部和20多位群眾代表坐在一起,當面鑼、對面鼓,擺事實、講道理。最終,當事村民被說通。

“涉及大伙兒的事,大伙兒一起商量,敞開心扉談,氣順了,道理就想明白了。”村民趙琴說,村里的事小到矛盾糾紛調處,大到美化村容村貌、制定發展規劃,都會召開議事會。村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都愿意為村里盡一份力。

修訂村規民約,增加好公婆、“五美”庭院、優秀致富帶頭人評比項目;發揮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載體功能,持續推動移風易俗;開設遠程課堂、專家課堂和田間課堂,培育職業農民……金米村老支書樊德朝說,這些探索出來的好辦法一條條落地生根,村里人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昔日貧困村,如今是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扭住“小木耳、大產業”發展目標,村子建立起“農民+互聯網+快速物流”電商平臺,培訓網絡帶貨主播十余人。建設中藥材和早園竹套種園區120畝,發展農家樂和民宿13家。

每到節假日,不少驢友前來露營、騎行,村民們驚奇地發現,昔日的貧困小山村變身“網紅打卡地”。

支部依托產業建 黨員圍著項目轉

這些年,金米村陸續建起170多座木耳大棚,引進菌包廠、分揀包裝廠等龍頭企業5家,90%的村民被嵌入木耳產業鏈。

“在原有基礎上,我們將村干部和全體黨員編入木耳、中藥材、水果、電商和鄉村旅游等5個黨小組,分工協作為群眾服務。”李正森說,支部依托產業建、黨員圍著項目轉,終于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

“小木耳讓柞水人端上了金飯碗。”商洛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柞水縣委書記崔孝栓說,柞水把木耳列為全縣重點發展的五大產業之一,打造以柞水木耳及農特產品深加工為特色的百億級綠色食品產業園,累計實施木耳產業項目116個,建成木耳產業園區6個,發展木耳3.77億袋。

產業之變,給金米村帶來了更多變化。

十年間,74歲的老黨員瞿明亮感觸最深的是“黨員的好作風又回來了”。“疫情防控、發展產業、移風易俗,黨員干部都是沖鋒在前。”他說。

十年間,不少年輕人重新回到金米村,為山鄉發展注入活力。今年36歲的李正森2011年創業,“群眾的肯定是我最大的動力,這里有希望,更有舞臺。”他說。

十年間,這個曾經一到夜里就靜悄悄的小山村,悄然開啟了“夜生活”。“晚上很多村民一起跳廣場舞,特別熱鬧。村里還搞過合唱、拔河比賽、采摘木耳競賽,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27歲的返鄉大學生張倩說。

面向未來,金米村雄心勃勃:建設農業主題公園、礦山遺址公園、生態主題公園,打造木耳規?;N植示范區、秦嶺生態田園景觀區、農耕民俗文化展示區等。

“黨員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一段新的征程,我們一定能走好!”李正森說。

關鍵詞: 鄉村振興 鄉村產業 農業農村 木耳產業

資訊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