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大數據與新能源聯動發展,全力推進風、光、氫、儲能、生物質等綠色能源全產業鏈布局,大力發展大數據、云計算、集成電路與軟件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步布局發展服務器制造以及數據呼叫、數據標注、數據清洗等大數據上下游產業,全力推進大數據全產業鏈發展,聚力建設輻射華北和影響全國的綠色數據存儲中心、京津冀地區重要的大數據裝備制造基地、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基礎數據服務產業基地……近年來,大同市在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新賽道”上全速前進著。
適宜的氣候、豐富的能源、優越的區位……大同市發展大數據產業具備先天優勢。
大同市靈丘縣距離北京約250公里,在這廣袤、清涼的京西一隅,秦淮數據集團環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術產業基地正在為AI、自動駕駛、量子通信等新業態提供巨量算力支撐。自2018年10月正式入駐大同以來,秦淮數據集團持續深化與大同市的合作,共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助力大同建設“一帶一路”數字基建明星城市,打造新時代數字經濟地理新坐標。根據項目總體規劃,該基地全部建成后,將成為亞太乃至全球規模第一的新一代超大規模算力中心集群,加快助力大同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
作為助力大同實現數字化、智能化高質量轉型的高新產業楷模,一方面,秦淮數據集團環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術產業基地作為大同展示大數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典范,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了大數據如何助力地方產業實現高質量轉型;另一方面,基地通過數據服務輻射雄安新區、京津地區,從而將山西納入環首都經濟圈,帶動“數字山西”在產業數字化、智慧化的道路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能源方面,我們不僅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而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量也十分可觀。目前,全市新能源并網裝機容量達到677.88萬千瓦,位居全省第一。加上在建和即將新建的項目,大同市的新能源裝機將在‘十四五’期間遙遙領先全省其他城市,占比將超過30%。”大同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而更多的后天優勢則“勢”在人為。山西晚報記者采訪獲悉,今年2月,大同市結合發展實際和產業基礎制定出臺《大同市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為統籌布局全市數字經濟發展體系,大力培育數字化產業搭建起了堅實“骨架”。與這個方案配套出臺的還有《大同市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用“真金白銀”支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經濟社會智能化轉型、加強引進和培育市場主體、鼓勵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加強數字經濟人才培養。
經過不懈努力,目前,大同市已經成功引進秦淮、中聯、京東、國富等一批數據中心項目,全市數據中心機架達14萬架,服務器承載能力達200萬臺。同時,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以及京東聲谷、鴻聯九五、傳智集團等企業開展合作,建設了數據采標基地和人才培訓基地,“存儲計算—設備制造—標準分析—融合應用—數據交易—安全服務—人才培養”全產業鏈數據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在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大同市還深入挖掘大數據產業在拉動就業方面的巨大潛力,培育發展數據標注(呼叫)等大數據服務產業,先后推動引進上海潤迅集團、京東物流(大同)客戶服務中心、人和集團等集數據呼叫、數據標注、數據審核于一體的高就業率大數據服務企業,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回流大同、集聚大同。
“您好,我是您的美團客服專員……”在大同市金茂國際中心寫字樓內,一天有數千個客服電話打進撥出。
這是2021年下半年以來在大同出現的名為數據呼叫服務的新崗位,是隨著大數據產業在大同發展壯大之后,衍生出的下游產業之一。
“僅今年3月至5月,全市大數據服務產業就新增就業1500余人,展示出了數字經濟拉動就業的巨大潛力。”大同市數字政府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在該服務中心的推動下,京東物流(大同)客服中心、上海潤迅大數據智慧服務基地、重慶人和數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業先后落地,產業實現了全市10個縣區全域覆蓋,有效帶動就業7000余人。
展望未來,大同市將圍繞服務器制造、數據儲存、數據清洗、數據標注、數據運算、數據應用、數據服務等鏈條,推動大同在數字化大潮中乘風破浪,以數字化推動智能化,以智能化培育新動能,以新動能促進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