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個月,中國手機出口呈現量減價增的特點。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電子信息分會何義表示,智能手機技術迭代緩慢和全球經濟通脹高企導致的需求萎縮以及主營廠商推動供應鏈區域多樣化帶來的部分訂單流出,拖累中國手機出口量持續下降。
海關數據顯示,1-7月,中國手機出口4.7億部,同比下降11.5%;功能增加和中高端產品占比提升繼續拉高出口均價,推動出口額同比增長2.1%至765.3億美元。
全球手機需求快速下降對中國手機出口產生了較大沖擊。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8.7%至2.86億部。“全球通脹高企和產品技術創新不足、消費者購機需求下降,低迷的全球需求影響了中國手機出口。另外,近幾年,全球通信市場5G滲透加速,各廠商也將銷售重心轉向中高端,拉高了手機的平均單價。同時,今年以來,供應物流受阻也提高了手機生產成本、降低了出貨量和出口量,尤其是出口量的回落趨勢更為明顯。”何義表示。
今年以來,美國、日本、荷蘭和捷克等為中國手機主要的出口市場。其中,上半年,中國對東盟國家出口手機49.3億美元,同比下降8.4%;對RCEP國家出口手機98億美元,同比下降7.1%。
目前,美國仍是中國手機出口的最大單一市場。今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出口手機同比增長30.4%至206.6億美元,占中國手機出口總額的30.6%。“海外疫情導致的其他生產國家供應物流受限,是中國對美國出口手機占比提高的主要原因。”何義表示。
近年來,以印度、越南為代表的亞洲國家通過稅收優惠、吸引外資等政策引導企業本地化生產,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手機出口量的增長。
為引導印度高科技行業本土化,印度政府已啟動“印度制造”和“數字印度”政策,以及《促進電子元件和半導體制造》(SPECS)和大型制造生產激勵(PLI)等相關計劃。作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印度已吸引三星、富士康、小米等手機廠商在本地設立工廠,或尋求代工廠合作。據印度海關統計,印度手機進口量已由2014年的2億部降至2021年的400萬部,印度自中國進口的手機數量由2014年的1.79億部降至2021年的201.2萬部。
積極對外開放、吸引外資流入的越南也在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重要的制造出口基地之一。“目前,蘋果公司全球200大供應商已有16家在越南為蘋果供貨,歌爾股份和立訊精密均在越南增資。位于越南太原省和北寧省的工廠是三星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占三星智能手機總產量逾60%。”何義表示。
面對諸多出口壓力,未來,中國手機出口走勢如何?何義認為,作為全球手機重要的生產和出口國,中國手機出口將繼續隨全球需求變化呈現波動,出口均價提升仍是手機出口額增長的支撐因素,預計2022年全年中國手機出口將延續“量減價增”的趨勢,全年出口額將實現小幅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