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朗華全球智造與工業供應鏈創新中心一期電子料分揀中心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在這里,一盤盤KT(一種電子元器件)物料按照不同國家的海關通關標準,經過稱重、分揀成套后,運往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原材料在目的地工廠完成加工,生產出來的手機產品將直接在當地銷售。朗華集團惠州公司總經理王瑋介紹,作為供應鏈服務平臺,園區將為電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等產業提供供應鏈全鏈條服務,“4月份投產后,預計今年年產值能達到5億元”。
這是惠州仲愷高新區堅持以大平臺承載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大發展的生動寫照。今年以來,仲愷高新區緊緊圍繞惠州市打造“3+7”工業園區的部署,推動優質資源加快向產業園區集聚,做大做強重大產業平臺,發揮平臺疊加效應,推動片區發展擴量提質。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仲愷高新區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238.72億元,同比增長11.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6%,總量及增速均排全市第一位。
國字號平臺集聚效應凸顯
盛夏七月,驕陽似火。從河惠莞高速公路上遠眺,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建設如火如荼。那里塔吊聳立,挖機轟鳴,施工車輛往來穿梭,建筑工人揮汗如雨,一棟棟工業大廈拔地而起,一座現代化產業新城雛形已現。
據悉,當前,惠州正在圍繞構建“2+1”現代產業集群,聚力打造“3+7”工業園區,優化提升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中韓(惠州)產業園3個國家級園區,全面拓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空間。
其中,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位于潼湖生態智慧區國際合作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約12.7平方公里。近年來,園區重點培育移動智能終端、智慧能源、超高清視頻顯示、激光與增材制造等產業鏈條,主要瞄準日韓、港澳、深莞等高端制造業項目,以中部為軸向東西兩面延展。
作為惠州重點打造的國字號平臺,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尤其是隨著園區政策利好不斷釋放,公共服務配套逐漸完善,大平臺集聚優質項目和資源要素的優勢也逐步顯現。
不久前,豪鵬國際新能源電池研發生產項目建設現場掛上了“封頂大吉”的條幅,標志著一期項目正式封頂。據悉,這個項目由總部位于深圳的廣東省豪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分兩期投資建設,計劃總投資20億元。項目投產后將主要研發、生產和銷售鎳氫環保電池、鋰離子蓄電池、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等。
4月底,以國際一流燈塔工廠標準打造的億緯鋰能第二十九工廠正式投產。在生產車間里,機械臂有序揮舞,運送物料的AGV機器人來往穿梭,智能化生產線高效運轉。未來,這里將為戴姆勒、寶馬、捷豹路虎等國際知名汽車品牌生產12伏、48伏電池系統以及HEV動力系統。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起步區共引進產業項目85宗,用地面積約378.05萬平方米,投資總額約670.82億元,預計達產產值1424.82億元。在已引進的產業項目中,深莞項目45宗,計劃投資約278.06億元;韓日項目13宗,計劃投資約52.96億元;港澳項目5宗,計劃投資約108億元。在已摘地的53宗產業項目中,母公司在A股上市的有10宗,高新企業占比95%以上。
大平臺承載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大發展。根據計劃,今年仲愷高新區將立足國家級平臺——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的建設,高標準打造潼湖生態智慧區;并以贛深高鐵仲愷站為中心,大力發展高端制造、總部經濟、科研金融商業中心等現代產業,加快打造以中韓、惠港、惠深合作為重點的粵港澳特色合作平臺,力爭智慧區全年引進6家以上重點港澳資企業、4家以上重點韓資企業,完成供地項目總投資180億元以上、年產值450億元以上。
千億級產業新城冉冉升起
驅車行駛在新華大道陳江段,只見道路兩側廠房林立,產業項目聚集,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雛形初現。
走進位于東升村新華大道旁的惠州萬盛興智能技術研究院與機器人產業園,生產車間里傳出陣陣機器轟鳴聲。在這座三層高、單層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廠房里,自動化沖壓設備高效運轉,技術工人配合非標設備快速組裝,噴涂流水線有序作業,一塊塊鋼板實現華麗變身,成為電視機的重要配件——背板。經過最后的打包,這些電視機背板將被運往9公里外的TCL王牌電器(惠州)有限公司,組裝成一臺臺液晶電視。
“我們的項目是從去年11月投產試運營的。”萬盛興精密技術(惠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瑞勵介紹,由于位于平南工業園的廠區產能趨于飽和,公司投資了6.5億元,在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規劃建設萬盛興智能技術研究院與機器人產業園項目。項目將立足原有的精密模具、精密五金及鈑金結構件的產業基礎,拓展智能裝備、智能技術應用等新領域,為華為、中興、TCL、創維等客戶提供定制產品和服務。
這是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錨定人工智能、高端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等主導產業,大力培育發展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顯示、智慧能源、激光與增材制造、智能裝備和新材料等高端產業的生動縮影。
據悉,作為廣東省首批5家人工智能產業園之一和惠州聚力建設的七大千億級工業園區之一,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坐落于仲愷高新區南部,總規劃面積50.9平方公里,分為東部片區和西部片區。2021年,園區實現工業生產總值236.9億元,累計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2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79家,專精特新企業10家。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產業園已引進項目76宗,計劃總投資690億元,預計總產值1722.5億元。1—6月,產業園簽約引進項目5宗,計劃總投資額93.95億元,預計達產產值318.7億元;累計落地項目6宗,落地投資額104.85億元、產值173億元。
人工智能、高端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效應逐步顯現的背后,離不開園區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加強項目服務,努力完善基礎設施。
據廣東省仲愷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園區高質量建設和發展,該中心堅持由主要領導帶頭推薦招商,提升招商引資工作的針對性、協同性、高效性;并針對擬引進的重大項目,建立項目問題及時處理機制,按照“一個項目、一名責任領導、一名負責人員”進行人員配置,全力保障項目建設進度。此外,園區今年計劃投入10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在建或計劃開工道路包括澄海大道、青春大道、貝欣大道、科創大道、英潼大道等48條,總長約31.75公里。
高新科技產業園提質增效
俯瞰德賽西威智能網聯惠南工業園,整齊排列的樓房、寬敞明亮的道路和生機盎然的綠地相映成趣。在數字化工廠,自動搬運車來回穿梭派送物料,智能化設備輪番上陣;在智能駕駛測試場,真實場景為各類傳感器、ADAS輔助駕駛、代客泊車AVP等技術產品提供開發驗證;在宿舍生活區,員工們舒適地休息、健身、娛樂……一幅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場景躍然眼前。
“去年11月,智能網聯惠南工業園一期項目投產運營;今年6月,二期項目正式動工建設。”據德賽西威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德賽西威智能網聯惠南工業園項目總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智能網聯研發中心、工業4.0標桿工廠、立體倉庫、國家級實驗中心以及自建智能駕駛測試場等。目前,園區聚焦智能座艙、網聯服務、智能駕駛三大領域,正在全力打造智慧出行新業態。
這是惠南高新科技產業園打造智能網聯汽車新興產業集群的重要舉措。在中韓(惠州)產業園、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異軍突起的背景下,以惠南科技園為代表的科技園區積極探索蓄力產業發展新勢能,推動園區差異化、高質量發展。
據悉,從2020年開始,惠南科技園便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進行招商引資,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加速集聚發展。目前,園區內擁有以德賽西威為龍頭的物聯網終端及應用服務企業19家,其中規上企業17家,主要涵蓋汽車動力電池裝備、汽車電子及其他汽車部件等多個領域。
據惠南科技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助力惠州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構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體系,園區正在謀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打造國內領先的汽車電子產業高地。接下來,惠南科技園將加強與企業聯動,在德賽西威已有自動駕駛測試場的基礎上,整合園區內道路及周邊道路打造開放式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為更多企業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提供一站式服務。
同樣地,作為仲愷高新區“兩園五鎮(街)”的重要組成,東江科技園也堅持多方聚能,以“高質量發展專業化千億園區”為目標,大力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超高清視頻顯示、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今年年初召開的仲愷高新區委全體(擴大)會議也提出,支持東江科技園加快向南推進擴園合作區916公頃,進一步協調惠城區、惠陽區加快11.25平方公里控規范圍內土地征拆和清場工作,推動園區擴容擴園。
為推動片區發展擴量提質,未來,仲愷高新區將繼續緊緊圍繞市“3+7”工業園區新格局和“項目進園區”總要求,推動優質資源加快向產業園區集聚,做大做強重大產業平臺,發揮平臺疊加效應,持續提升產業發展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