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晚間,南網科技(688248.SH)發布公告,公司擬以現金支付的方式收購貴州創星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貴州創星)100%的股權,預計交易對價不超過2億元;同時,擬以現金支付的方式收購廣西桂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廣西桂能)70%股權,預計交易對價不超過5000萬元。
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兩個收購交易的前期盡調及審計工作已完成,各方尚未簽署正式的交易協議,具體交易方案仍在論證中。南網科技欲斥資不超過2.5億來收購貴州創星和廣西桂能兩家公司的控制權,其目的就是為了開拓廣東省外的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業務的市場,那么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業務真的這么好?
(資料圖片)
斥資不超過2.5億元開拓省外業務
先分別來看看這兩家企業的經營狀況。
據悉,貴州創星主營業務為調試及技術服務、檢驗檢測、電網安全督察、智能設備生產。從營收來看,2021年,貴州創星營業收入為1.36億元,凈利潤2102.35萬元;2022年1月-5月,貴州創星營業收入為營業收入3562.5萬元,凈利潤530.92萬元。截至2022年5月31日,貴州創星經審計及模擬調整后的總資產1.88億元,凈資產1.37億元。
廣西桂能主營業務也包括調試與技術服務、檢驗檢測。從營收上來看,2021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為7419.48萬元,凈利潤為800.46萬元,2022年1月-5月,廣西桂能營業收入2449.97萬元,凈利潤196.38萬元。截至2022年5月31日,廣西桂能經審計及模擬調整后總資產9436.54萬元,凈資產3694.06萬元。
對于此次收購,南網科技稱,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業務是公司的五大核心業務之一,市場前景廣闊,而貴州創星、廣西桂能是電力技術服務領域的區域頭部企業,與公司在電源側和電網側試驗檢測業務上具有協同效應,收購后有利于公司將技術服務業務和智能設備業務推廣至廣東區域外市場,提升公司經營效益。
可見,南網科技收購兩家公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開拓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業務,那么該業務市場前景如何呢?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業務主要基于基于火電、海上風電、核電等發電模式的服務。根據國家能源局最新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690萬千瓦,按照該規模計,2022年-2025年預計還將新增海上風電場不少于16個。電力行業作為能源消耗的主要行業,面臨著加快能源結構從以煤炭發電為主向清潔低碳能源為主轉型的要求,隨著我國發電機組容量的持續增長以及能源結構優化,未來基于清潔火電、海上風電、核電等發電模式的試驗檢測及調試技術服務將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客戶和市場較為單一
接下來看看南網科技自身在開拓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業務上的表現。2021年南網科技歸母凈利潤1.43億元,同比增加64.25%;公司主營收入為13.18億元,同比增加23.90%,其中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貢獻最大,營收3.13億元,占比24%,同比增長 28.23%,該業務毛利率為40.96%,較上年增長1.21個百分點,公司實現營利雙增。
但對比同行2022年上半年營收來看,南網科技營收表現略顯遜色,一共15家同行業公司,南網科技的營收排在14位。
具體來看,南網科技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7.01億元,其中新能源、智能成套、機器人事業部營收分別為1.94億元、1.48億元、1.12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28%、21%、16%,占比相對較高,而智能終端、試驗檢測、電源事業部營收分別為0.94億元、0.8億元、0.71億元,占比分別為13%、11%、10%,占比相對較低。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主要面向國內市場,且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內,廣東省內的收入占比高達72.04%,占比相對較高。從客戶上來看,客戶中南方電網、東方電子等公司的銷售比重較高,其中南方電網為公司第一大客戶,收入占比為55.60%,且南方電網持有持有公司16.49%股份,是公司的第二大控股股東,關聯銷售占比較高,南網科技的經營業績對南方電網存在較大的依賴。
可見,南網科技在產品銷售和市場拓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省內競爭加劇以及廣東區域的發電企業以及電網需求減少;又或者南方電網未來電網智能化改造進度放緩,產品和服務需求發生重大變化,上述兩個因素都會影響到公司的經營業績?;蛟S是南網科技意識到公司在業務拓展方面過于單一,借助于此次收購進一步開拓廣東省外的市場,來提高市場占有率。對于上述說法,鈦媒體APP多次致電南網科技,截止發稿并未回復。(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李若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