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 概 要·
本輪國內風險資產的“反彈”,債券類資產的下跌,主要和預期的變化有很大關系。從國內來看,疫情政策的優化,房地產政策的邊際積極,是最重要的兩個方面。我們認為,房地產政策更多是對于一些本身經營穩健的開發企業提供邊際支持,強刺激并不會成為主要基調,所以需求端偏弱的局面或仍將延續。市場對于疫情政策的預期反應較為提前,而近期疫情在多地再度爆發,需要關注在一些核心城市面對疫情爆發后的具體做法,可能又會對市場預期產生較大影響。
從結構上來看,權益方面,可以繼續關注疫情優化相關的醫藥類資產,以及預期改善、之前下跌較多的港股資產;債券方面,有贖回導致的負債端壓力,但中期來看,利率大幅上行的風險是可控的,畢竟房地產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出清,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或仍將延續一段時間,貨幣政策也很難明顯收緊,可以關注超調帶來的配置機會。
1
全球大類資產:美元反彈,黃金下跌
對比上周( 11/11-11/18 )全球大類資產價格表現,在美聯儲官員鷹派發言下,美元指數小幅反彈,美債利率基本持平,美股和商品指數下跌。上周,恒生指數以 3.9% 領漲,新興市場股指整體也上漲 1.1% ,還有美元指數上漲 0.3% ,而其他資產價格普遍回落。跌幅較高的有 COMEX 銅( -6.5% )、高盛商品指數( -4.2% )、倫敦金現( -1.2% ),同樣下跌的還有發達市場股指( -0.5% )、標普 500 ( -0.7% )、 10 年美債期貨( -0.1% )。
國內方面,上周股市上漲,債市跌幅擴大,人民幣匯率先升后貶。上證綜指小幅上漲 0.3% ,中債總全價指數下滑 0.6% (前一周跌幅 0.3% ),南華商品指數下跌 0.6%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先升后貶,總體下跌 0.2% 。
對比 11 月以來全球大類資產價格,恒生指數漲幅已經達到 23% ,漲幅較前的還有新興市場股票指數( 8.9% )、南華商品指數( 7.3% )、倫敦金現( 7.2% ),發達市場股指( 3.0% )表現弱于新興市場;人民幣匯率漲幅達 2.4% ,較上周略有縮窄,美債期貨也上漲 1.4% 。而跌幅領先的是 IPE 布油( -7.5% ),其次是美元指數( -4.4% )。
綜合來看,上周大類資產表現上:新興市場股票>;美元>;美債>;發達市場股票>;商品>;中債>;貴金屬;11月以來資產表現為:新興市場股票>;商品>;貴金屬>;發達國家股票>;美債>;中債>;美元。
2
股票市場:國內價值股上漲
上周,全球股票市場漲跌互現,港股領漲。其中,恒生指數、越南胡志明指數、德國 DAX 指數分列漲幅前三,分別為 3.85% 、 1.55% 和 1.46% ;巴西 IBOVESPA 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韓國綜合指數為跌幅前三,分別為 3.01% 、 1.57% 和 1.56% 。從估值來看,大部分股指處于歷史相對低位,日經 225 、印度 SENSEX30 指數和道瓊斯指數處于歷史中位數附近,中國、越南、歐洲大部分指數處于歷史低分位數。
上周國內指數大部分上漲,港股持續反彈,但中小盤和成長股仍有壓力。A 股指數中,跌幅居前的分別是創業板指( -0.65% )、滬深 300 成長( -0.62% )和上證中盤( -0.30% ),漲幅居前的均為港股指數,分別是恒生科技( 7.19%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 4.40% )和恒生指數( 3.85% ),主因基本面預期改善、美聯儲政策退坡可能性增加。從風格看,本周價值和成長表現不一;從規???,大盤指數優于中小盤指數。
從PE估值看,成長風格指數高于歷史中位數,恒生科技指反彈至歷史高位,但大部分指數仍處于偏底部區域。恒生科技指數 PE 估值修復至歷史 90% 分位數以上,成長風格的滬深 300 成長指數和全指成長指數仍保持歷史中位數以上。不過,上證 50 、滬深 300 價值、全指價值指數等大盤、價值指數仍處于歷史底部位置。
上周A股各行業漲跌不一,中下游消費行業修復。在 31 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 17 個行業本周上漲,其中漲幅居前的是醫藥生物( 6.15% )、傳媒( 5.12% )和計算機( 3.86% ),地產產業鏈下游、食品、紡服等消費行業均上漲。在 14 個下跌的行業中,周期股領跌,煤炭( -5.82% )、有色金屬( -5.29% )和電力設備( -3.50% )領跌。
行業估值位置分化明顯。其中農林牧漁和社會服務的估值仍保持歷史 90% 分位數以上;煤炭、有色等周期行業則繼續回落至歷史估值底部。
從交易指標來看,上周上證綜指和滬深 300 換手率均回升,分別從前一周的 0.69% 和 0.43% 回升至 0.74% 和 0.46% 。上周新發行基金 4 只,平均發行份額為 15.75 億份,均較前一周有所增加,其中股票型基金 1 只,發行份額為 0.15 億份;債券型基金 3 只,平均發行份額為 20.96 億份。兩融余額略有增加,當周環比增加 0.25% 。北向資金凈流入為 322.8 億元,凈流入規模為今年 6 月初以來最高。
從股債性價比來看,各指數ERP均下行。其中,滬深 300ERP 從 6.38% 回落至 6.26% ,中證 1000ERP 從 0.60% 回落至 0.47% ;創業板指 ERP 從 -0.18% 回落至 -0.29% ,中小盤指數 ERP 從 1.51% 回落至 1.37% 。
3
債券市場:債市出現贖回負反饋
上周( 11/11-11/18 ),受 “ 債市下跌 —— 機構贖回 ” 的負反饋影響,各期限的國債和國開債收益率大幅上行,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 9.0bp 至 2.83% , 10 年期國開債收益率上行 9.3bp 至 2.95% ,短端的 1 年期國債和國開債利率上行幅度分別達 21bp 和 30bp 。期限利差多數收窄, 10Y-1Y 國債利差收窄 12bp 至 65bp , 3Y-1Y 國債利差收窄 10bp 至 31bp 。
從價格表現看,利率債、信用債凈價指數普遍下跌,貨幣基金指數基本穩定。中債國債凈價指數跌幅達 0.67% , 11 月以來整體跌幅已經達到 1.17% ;企業債凈價指數下跌 0.87% ,本月以來跌幅為 1.18% ;信用債凈價指數下跌 0.57% ,在主要品種中跌幅較小。
中資美元債方面,上周( 11/11-11/17 )主要指數繼續回升,其中房地產美元債指數領漲,漲幅達到 14.9% ,本月以來的漲幅已接近 20% ;上周金融債、企業債指數漲幅也分別達到 3.3% 和 2.5% 。
上周,歐洲主要經濟體政府債利率延續回落趨勢,歐元區公債利率跌幅達到 10.5bp ,英國國債利率下行 20bp 。其他海外經濟體政府債利率基本穩定,其中 10 年期美債收益率保持平穩,印度 10 年期國債利率持平,日本國債利率小幅上行 0.9bp 。
4
大宗商品:黑色漲、有色跌
上周( 11/11-11/18 ),海外原油價格繼續回落, WTI 原油下跌 9.7% , CBOT 農產品期貨價格漲跌互現,貴金屬、有色產業價格普遍下滑,而黑色產業繼續走強。對比主要商品品種, NYMEX 天然氣漲幅領先( 7.9% ), DCE 鐵礦石( 6.4% )、 DCE 焦煤( 3.2% )緊隨其后。除了 WTI 原油下跌, ICE 布油跌幅也達 8.4% ,還有 LME 銅( -6.5% )、 COMEX 白銀( -3.8% )的跌幅也不小。
國內 Wind 商品指數整體下行 0.6% ,各板塊中,焦煤鋼礦( 3.6% )、化工( 1.8% )和軟商品( 1.0% )指數上漲,其余板塊指數普遍下跌。其中能源板塊跌幅最大,達 -5.7% ,油脂油料( -4.0% )、谷物( -2.2% )、有色( -2.1% )板塊跌幅緊隨其后。
5
外匯市場:美元指數回升,人民幣先升后貶
美元指數回升,人民幣先升后貶。美元指數回升 27 個 BP 至 106.68 ;人民幣先升后貶,總體小幅走貶,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價報收 7.13 ;歐元兌美元繼續回升,本周報收 1.0364 ,上漲 0.10% ;日元再度貶值,降低至 1 美元兌 140.19 日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