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電領域三家主要公司——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以及海爾智家均發布了2022年的三季度業績報告。根據三季報顯示,三家公司都取得了業績增長,但漲幅出現了明顯差距。
其中,格力三季度實現營收522.67億元,同比增長11.01%,扣非凈利潤69.59億元,同比增長16.56%;海爾智加三季度實現營收628.91億元,調整后同比增長8.62%,扣非凈利潤為37.31億元,同比增長33.91%。
值得注意的是,與上述兩家相比,美的三季度業績出現了明顯的“掉隊”。報告期內,美的實現營收8770.57萬元,同比僅增長0.20%;扣非凈利潤837.42萬元,同比增長5.63%。
(資料圖)
從各個細分業務來看,拖累美的業績主要是由于智能家居事業群增長放緩。目前,美的總體營收結構來由5大業務板塊構成,分別為智能家居事業群、樓宇科技事業部、工業技術事業群、 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以及數字化創新業務。
其中,美的智能家居事業群前三季度營收為1862億元,占總營收比例近70%,但同比僅增長了1.70%,增速大幅放緩。
其它如工業技術事業群、樓宇科技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及數字化創新業務前三季度收入分別為170億元(同比增長14.84%),179億元(同比增長22.65%),195億元(同比增長5.72%),81億元(同比增長 37.30%)。
由此可見,美的的“四大”核心To B業務之三都取得了雙位數增長。不過,這些占總體營收比例不大的子業務,短時間內還難以拉升美的的整體業績。從年初截至10月31日,美的股價跌幅接近30%,總市值蒸發超過千億元。
美的家電業務的增速放緩,與整體市場下行相關。
根據奧維云網的數據,截止今年9月,中國家電市場國內零售規模為5103億元,同比下滑6.1個百分點。分品類看,傳統家電除受疫情催化影響而上漲的冷柜外,其他品類皆因需求不足出現下滑。
同樣,根據產業在線的數據,空調、冰箱、洗衣機三大白電中,前三季度空調內銷 6877 萬臺,同比 +0.5%,出口 5188 萬臺,同比-3.5%;洗衣機 內銷 2957 萬臺,同比-6.5%,出口 2096 萬臺,同比-7.9%,內銷出口都不算樂觀;冰箱內銷 2642 萬臺,同比-5.0%,出口 2506 萬臺,同比-14.3%,下行情況更加嚴重。
在整體行業下行的情況,三家公司前三季度還能取得一定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產品價格上調;二是原材料價格回調。
家電價格最早從2020年上半年開始上漲,此后一直均有幅度不一的上調。安信證券引用第三方數據稱,2022年第二季度,格力空調線上、線下零售價同比分別增長5.2%和6.8%。同時,安信證券稱,格力電器渠道改革推動了利潤在渠道和廠家之間重新分配,公司因此獲得較高利潤增幅。
奧維云網數據也顯示,上半年,線下市場空調均價升至4000元以上,同比上漲9.8%;線上均價升至3000元以上,同比上漲6.3%。該機構稱,2019年“雙11”之后,空調行業開始堅定提價,利潤訴求排在出貨量之前。
另一方面,以銅、鋁、鋼為主的原材料價格下行趨勢明顯。截至 2022 年 10 月 22 日,不銹鋼板(冷軋 304/2B)價為 16227 元/噸,同比下降 17.97%;LME 銅價為 7545 美元/噸,同比下降 24.49%;LME 鋁價為 2155 美元/噸,同比下降 26.83%。
此外,根據中郵證券分析,海運費持續下滑,人民幣低位震蕩趨勢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家電企業的出口成本。不過,這一因素影響有限。
截至 2022 年 10 月 21 日,匯率方面: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 7.12,年初至今上漲 11.65%。海運價格方面:寧波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中,美西航線指數 1012.31,同比下降 76.2%, 環比下降 7.2%;歐洲航線指數 1565.85,同比下降 71.5%,環比下降 18.4%,航運指數持續下跌。
從海爾智家的財報可以看到,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業務同比增長 8.7%。海爾稱,海外市場增長是因為堅持高端創牌,抓高端市場增長機會;同時加速本土化供應鏈建設,并發揮全球協同優勢應對通脹高企、零部件短缺等挑戰。
但與2021年相比,海爾海外業務增速有所下滑。2021年前三季度,海爾海外業務實現收入同比增長了16.8%。
總的來說,今年三季度在家電行業整體下行中,白電三家頭部公司取得的利潤增長來之不易。同時,在低迷的大環境中,各家之間的業績差距也被迅速拉開。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饒翔宇,編輯 | 鐘毅)
關鍵詞: 三季度家電市場持續下行 白電三巨頭業績憂喜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