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資訊 >

全球通訊!《清華金融評論》“2022中國銀行業排行榜200強”重磅發布!


(相關資料圖)

9月28日,《清華金融評論》·道口形勢分析會 (第十九期)——2022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診股)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2022中國銀行業排行榜200強”發布會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清華金融評論》主辦、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主題為“轉型賦能,行穩致遠,我國銀行業高質量發展顯成效”。會上正式發布“2022中國銀行業排行榜200強”及分析報告,并進行了深入解讀和點評。

“2022中國銀行業排行榜200強”解讀我國銀行業發展概況

據了解,《清華金融評論》此次發布的“2022中國銀行業排行榜200強”榜單主要是參考巴塞爾協議III和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的相關要求,基于中國各家商業銀行2021年核心一級資本凈額遴選出前200強的銀行。為更詳實地反映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實力、盈利能力以及風險控制水平等情況,排行榜還列出了上榜銀行的總資產、凈利潤、資產利潤率(ROA)、資本利潤率(ROE)、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等指標?!?“2022中國銀行業排行榜200強”分析報告》重點圍繞銀行業總體情況、資本實力、經營規模、盈利能力、風險控制水平、銀行股資本市場表現和金融科技助力銀行數字化轉型七個方面展開,并就“賺錢能力”、“地域分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財富管理”、“輕資產”、“銀行股估值”等銀行業熱點話題和重要問題進行專欄探討。整體來看,2021年盡管商業銀行面臨著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環境,但我國商業銀行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運行平穩,資本實力繼續增強的,資產規模穩步增長,盈利能力也持續改善,風險抵補能力較強。

“2022中國銀行業排行榜200強”及分析報告是繼2021年首發后的再次推出,從初稿到發布,經過了多次廣泛征求各方面領導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反復修訂和驗證,耗時多月,力求客觀地全景反映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態勢,為我國銀行業未來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去年,此次報告從分析的廣度和深度上均有更進一步的精進。在廣度方面,在對銀行規模、盈利能力、安全性等全面評估的基礎上,指標維度新增了銀行市值以及估值的研究和討論,從資本市場和投資角度對銀行的投資價值進行了分析;在深度方面,對熱點話題和重點問題進行了專欄分析,對銀行的發展思考的更加深刻,更加注重原因分析和未來趨勢判斷等方面。

專家為我國銀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張偉:要客觀、辯證地看待我國銀行業交出的滿意答卷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委員、副研究員、金融發展與監管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金融評論》執行主編張偉介紹到,《“2022中國銀行業排行榜200強”分析報告》是希望通過客觀數據和客觀評價,為銀行經營者、監管機構提供有益參考,這與《清華金融評論》辦刊初心與使命一脈相承。

他提到,基于排行榜的結果,2021年我國銀行業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他強調,即使把時間拉長看,最近十年,甚至是最近二十年,我國銀行業總體上也交出了非常令人滿意的答卷。他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時,還要客觀、辯證地看待我國銀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特別是我國銀行業的盈利能力與我國經濟增速存在背離、信貸資產質量與微觀經濟主體表現存在背離、資本充足程度與金融體系整體風險存在背離以及上市銀行的經營績效與資本市場估值存在背離的現象,需要重點關注和深入研究。

殷紅:碳中和背景下銀行須高度重視政策環境、產業環境、市場環境的變化

中國工商銀行(行情601398,診股)現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殷紅表示,在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碳中和背景下,政策環境、產業環境、市場環境會發生變化,這些都是銀行需要高度重視和考慮的因素。

在政策環境方面,銀行業監管機構會鼓勵銀行將更多資產投向低碳領域,要求銀行壓降并管理其資產結構里的高碳、高污染行業敞口規模,未來將推行環境風險信息的強制性披露等;在產業環境方面,銀行業的經營市場里,由于實施低碳轉型的原因,會帶來新發展機遇,而傳統領域如果不轉型,會面臨新風險;在市場環境方面,投資人對低碳的訴求、對低碳產品的需求會越來越迫切。下一步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戰略目標、治理架構、產品創新、風險管理、信息披露方面,都要考慮碳中和因素。

廖志明:進行投資者教育要先了解客戶需求,包括客戶風險承受能力

招商證券(行情600999,診股)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過度強調收益忽視風險是有問題的,投資者教育最核心的問題之一是在整個產品銷售的過程中要先了解客戶的需求,包括風險承受能力,從而匹配相對應的產品。

他指出,銀行理財存在剛性兌付的文化。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能僅僅提示過往的收益有多少,而忽視了風險的提示。與此同時,一家銀行的整個財富管理策略也非常重要,即在進行投資者教育的過程中,銀行要幫助客戶、引導客戶去做長周期投資和分散化投資。

張帥帥:我國銀行業進入供給側改革新階段,需重新審視內部驅動與外部約束

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診股)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帥帥認為,我國銀行業可能進入到了供給側改革的新階段,一是地產、基建類傳統業務需求放緩,二是持續處于強監管周期,三是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推進需要銀行做出改變。當下諸多銀行風險事件頻發,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問題,二是銀行的經營環境有待改善,可以嘗試通過債務重組或機構重組解決上述問題。另外,關于中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與銀行股表現相背離的問題解決,首先要與投資者和市場做好溝通交流,針對資產質量相關事宜,解決雙方間的信息不對稱;其次要加強內部建設、做好長期規劃,尋找和服務好金融產品服務最旺盛的客群,保持較高的成長性;公司治理升級,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高效的組織人力、科技和管理資源,實行差異化的戰略。

林媛媛:銀行合規經營及風險防控能力明顯提升,但仍面臨一定經營壓力。

中銀證券(行情601696,診股)銀行組首席分析師林媛媛提到,近些年來,從監管治理來看,銀行整體合規經營及風險防控能力有明顯的提升,但在當下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銀行業經營面臨一定的壓力,包括來自需求持續提升及息差定價方面的壓力。銀行在商業可持續和承擔社會責任方面需要找到適當的平衡點。其中區域性銀行與全國性銀行最大的差異就是需要結合區域經濟和企業發展特點,其區域經濟特點和自身客戶的資源稟賦、管理層和股東結構三者共同決定了銀行的風險定價能力。中小銀行的經營發展具有自身的特點難點,但挖掘區域特點和本地客戶需求、重視公司治理和管理層遴選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 2022中國銀行業200強 清華金融評論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