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幫我拿回這筆錢,讓我全家在疫情封海期間的生計有了著落。”近日,北海市“法院+工會”船員勞動糾紛調解工作室成功調解兩起拖欠船員工資案件,為兩名船員討回工資5萬余元。
近年來,為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平安廣西建設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我區大力推行“法院+工會+人社+N”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2021年來先后調解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192件,涉及職工3052人,涉案金額7070.74萬元,推動解決了一批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地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自治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模式讓勞動爭議化解搭上便民直通車,減輕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訴訟之累。
2019年,全國總工會在部分地區試點“法院+工會”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北海市成為全國3個“法院+工會”先行試點城市之一。實踐中,我區以“法院+工會”為基礎,聯合人社等相關單位,匯聚依法高效化解勞動爭議糾紛、大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工作合力,逐步向全區推廣勞動爭議案件委派委托調解工作。目前,全區14個設區市全部推行“法院+工會+人社+N”多元化解機制。
打造全鏈條勞動爭議化解模式。為了讓企業和職工找到化解勞動爭議最便捷的渠道,我區堅持“多元共治”理念,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健全勞動爭議訴調對接溝通機制,切實把“訴”的權威性、規范性和“調”的便利性、非對抗性有機統一起來,實現前后延伸,打造全鏈條勞動爭議化解模式。貴港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優化流程,為群眾提供訴前調解、仲裁審查確認、立案、速裁等階段無縫銜接“全鏈條”服務,把調解挺在仲裁、訴訟前,有效減少了仲裁及訴訟案件數量。
“線上+線下”,搭建維權新平臺。我區各地法院、工會、人社等部門積極推動實體化調解平臺建設,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今年,自治區總工會投入16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場地建設、設備購買和案件補助。同時,加強在線調解信息化平臺建設,為當事人提供電腦端、手機端線上遠程視頻調解方式,一體化推進勞動爭議調解在線申請、遠程調解、資源共享及司法確認,讓勞動者足不出戶即可解決糾紛,實現在線解紛“最多跑一次”。
聚焦重點,延伸多元化解機制內涵。我區各地法院、工會、人社等部門加強聯動,針對新業態勞動者數量及糾紛大幅增加的形勢,不斷延伸“法院+工會+人社+N”勞動爭議多元化調解工作模式的內涵和外延。南寧市率先在廣西順豐速運有限公司成立我區第一家新業態龍頭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和工會律師服務點;來賓市率先在全區成立新就業形態勞動審判庭,以審判專業化、解紛一體化助推權益保障實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