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北海市海城區各村委一派熱鬧,村民們正忙著發展產業、拓寬致富路。
近年來,海城區緊盯關鍵重點,推動部門掛點包片聯系、聚焦人的因素、強化市場拓展,積極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跟蹤指導凝聚發展合力
“掛點部門全程跟蹤指導村集體經濟發展,職能部門從用地報建、立項和資金劃撥等環節進行指導支持,赤西村物流園項目從立項到投入運營,僅用8個月時間。”赤西村黨總支書記梁功建告訴筆者,該村是海城區“十三五”時期建檔立卡貧困村,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后,海城區堅持“四不摘”,持續整合資金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去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達到53.26萬元,是2015年的8倍。
海城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緊緊抓住頂層設計,成立海城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城區直部門掛點包片聯系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指導制度,對項目包裝、立項、落地全程跟蹤指導,為項目培育和發展護航。
選優配強激活內生動力
“村委找到我,希望我能領辦馬欄村物流園項目,想著能造福一方村民,我就一口應承下來了。”馮啟弦是馬欄村委細小嶺村致富能手,2019年,他看到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鄉村發生巨變,就萌生了在村里發展產業項目帶動村民增收的想法。
在馬欄村干部的支持下,他投入760萬元,帶領村民創辦馬欄村倉儲物流中心。該項目建立企業、合作社、村集體和農戶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近百戶村民以土地入股,通過分紅和吸收務工直接帶動200戶農戶增收。該項目共建設庫房約1.8萬平方米,引進25家公司(商戶)入駐,該物流園于2020年底提升為海城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8萬元。
海城區注重致富能手培育,推動能人領辦項目,選派18名專業技術人員掛任技術指導員,強化人才支撐。同時,該區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通過跨村調、組織派等措施,選優配強村黨組織帶頭人,將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納入農村基層黨組織星級化管理和考核,打造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強引擎。
夯實基礎破解空間制約
“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以服務入股物業公司,占股51%,占據主導地位,主要負責業委會的成立指導和市場拓展。”馬欄村黨委書記蔡德英介紹,海城區積極探索村企合辦、融合發展的物業經濟發展新模式,村黨組織以“紅色股份”注入物業公司,獲得合辦公司物業收入總額3%—5%的分紅,為村級集體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同時,該區還優化使用閑置辦公場所和樓頂空間3355平方米,發展倉儲、光伏、幼兒園建設等服務型集體經濟,實現村集體經濟多渠道發展。
據統計,海城區2021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村均6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上的村達70%、50萬元以上的村1個。今年1—8月,海城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村均7.6萬元,預計全年村均收入18.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