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丨趙文娟
作為虛擬電廠概念股的成員之一,擬上市公司清大科越在經營上主要依賴“兩網”,近兩年超過80%收入由“兩網”貢獻。在賽道火熱和相關政策扶持下,此次能否順利上市讓人期待。
近年來,得益于電力行業投資規模的擴大以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電力行業的廣泛應用,電力信息化市場規模也隨之擴大。根據國家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國電網總投入預計將達3萬億元,其中,國家電網計劃投入2.23萬億元,主要推進電網轉型;南方電網將規劃投資約6700億元,以加快數字電網和現代化電網建設進程,推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在此助力下,配電網、特高壓、虛擬電廠等細分領域日益活躍,很多已上市公司在今年獲得不菲表現。
【資料圖】
《紅周刊》此前在《大面積“限電”讓虛擬電廠概念走紅,多家公司布局,盈利貢獻尚待時日》一文中提到,中游系統平臺是熱門賽道虛擬電廠的核心,不僅有多家公司布局,且涌現出一大批細分領域龍頭。近日,后起之秀北京清大科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大科越”)也提交了上市申請,欲分享資本市場成長紅利。
經營依賴“兩網”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我國主要電力企業信息化投入累計265.05億元,電網企業信息化投資183.35億元,其中國家電網信息化投入134.57億元,南方電網信息化投入48.78億,電網企業信息化投資占比約69.18%,國家電網信息化投入占比達50.77%。由此可見,電網企業尤其是國家電網的信息化是我國電力信息化的主體。
在政策紅利下,不少公司取得的業績高增長主要得益于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大客戶的貢獻,其中就包括擬上市公司清大科越。據清大科越招股書披露,2019年至2021年,清大科越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74.57%、94.27%、87.52%。其中,來自國家電網的收入占比分別達35.67%、61.20%、64.77%,來自南方電網的收入占比分別為19.19%、28.19%、16.15%,兩大電網公司合計貢獻收入占清大科越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別達54.86%、89.39%、80.92%。
從目前的銷售占比看,清大科越對兩大電網公司的依賴程度是比較高的。而對此,公司也表示,客戶較為集中主要是因為電力行業呈現壟斷競爭格局,尤其是電網領域,符合行業特點。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得以上市的同行公司國能日新的產品及服務的終端用戶除少部分電網公司、發電集團外,其余均為新能源電站。據國能日新招股書披露,其2019年至2021年1~6月來自國家電網的銷售占比分別僅分別為10.55%、14.63%、8.68%,遠不及清大科越對“兩網”的依賴程度。
因經營上過重依賴“兩網”對公司營收的貢獻,這導致公司的經營受國家電力市場改革政策和投資安排影響較大,若未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投資規模不及預期,或電力市場改革推進放緩、電網公司相關政策發生不利變化,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則對清大科越的業績穩定性和持續盈利能力必將產生不利影響。
事實也確實如此,清大科技一直聚焦于電力行業軟件,業務集中于電力市場交易、電網智能調度、智能發售電和能源互聯網等應用領域。從目前電力軟件市場來看,行業早已誕生多家A股上市公司,而作為一家尚未上市的公司,其顯然要面臨更多的競爭壓力,比如在電力市場交易領域,尤其是在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系統建設領域,面對上市公司國電南瑞和中國電科院的競爭;電網智能調度領域,除了中國電科院以外,清大科越還要直面國電南瑞、東方電子、泰豪科技等不同細分領域存在優勢的公司競爭;智能發售電、能源互聯網及其他電力信息化領域,目前已有朗新科技、恒華科技、遠光軟件、國能日新等多家上市公司布局。其中,國電南瑞、遠光軟件這類電力軟件上市公司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旗下所屬企業,其有著天然的用電客戶資源優勢,目前國家電網的信息化核心市場也主要依賴這類系統內公司。
總之,隨著電網系公司及民營公司的進入和深度布局,清大科越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高毛利率情況或被問詢
《紅周刊》發現,與招股書列示的同行公司相比,清大科越在經營情況、市場地位、技術實力上均沒有明顯優勢,甚至在產業布局、客戶資源、訂單項目等競爭方面,清大科越與可比上市公司相比也稍顯弱勢,但有意思的是,其在毛利率、凈利率表現上卻要更高一些。
招股書披露,清大科越2021年的營收規模要低于朗新科技、恒華科技、國能日新這類民營公司,也不及背靠國家電網系的遠光軟件,但在2019年至2021年中,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卻分別達到65.71%、68.35%、73.54%,相比同行均值58.00%、50.38%、50.28%,不僅毛利率偏高,且變動趨勢也與同行的變動趨勢不相符。
在可比公司中,清大科越的毛利率數據最接近今年4月29日登陸創業板的一家新股公司的毛利率。財報顯示,該新股2019年至2021年的毛利率分別為70.87%、61.7%、63.39%。然而該新股在IPO時曾因毛利率高于行業水平引起過監管層關注。當時,深交所三輪問詢都有涉及其高毛利率的相關內容,比如在首輪問詢中,深交所提出了“結合新能源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的特點、競爭優勢、與主要客戶合作的歷史等,補充披露獲取訂單的主要途徑和方式,定價的原則、依據和議價能力,主要產品保持高毛利率的合理性和可持續性”。介于前者經歷,清大科越的高毛利率問題不排除會被監管層關注的可能。
就在毛利率與同行相比“一騎絕塵”同時,從附表中數據表現來看,清大科越的技術實力上似乎是要弱于同行的,無論是研發人員占比還是研發專利數量,均比同行可比公司要少很多。對于清大科越這種技術實力相對偏弱而毛利率卻偏高的情況,顯然是讓人有些疑惑的。
值得一提的是,清大科越所處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具有技術更迭迅速、產品生命周期較短的特點,對技術的先進性也有著極高的要求,若想要持續保持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優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員進行技術創新及新產品的開發。而事實上,清大科越雖然重視研發投入,但研發成效卻并不理想,這一點從研發人員薪酬等研發投入和專利成果方面均有所體現。
《紅周刊》根據招股書數據推算出,2021年清大科越研發人員人均薪酬為3.60萬元/月,這一結果要遠高于同作為北京公司的同行恒華科技、國能日新的2021年研發人員人均薪酬1.39萬元/月、1.06萬元/月(2021年上半年)。與此同時,清大科越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6.48%,也高于恒華科技、國能日新9.93%、13.63%的研發投入。
據招股書,清大科越目前僅擁有8項發明專利,遠低于同行水平,其中7項為共有專利,且清大科越還都不是第一發明人,而系為履行業務合同而產生,部分因合同約定知識產權歸雙方共同所有,部分系在實際申請專利時,為了操作的便利以及后續專利權維護的方便,清大科越承擔了專利申請工作并登記為共有專利權人。實際上,清大科越真正作為第一且惟一發明人獲得授權的僅有1項專利,即2022年4月29日獲得授權的“系統日前短期負荷預測方法、裝置、設備和可讀存儲介質”發明專利??傮w看,清大科越的研發投入轉化能力是有所不足的。
對于清大科越這類技術密集型公司來說,只有維持高研發投入和高轉化率的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壯大,而公司2021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為16.98%,相較2019年的17.20%卻是有所下滑的。清大科越坦言,未來如同行業其他公司以及新進入者依靠雄厚的資本實力和較高的研發水平不斷加大對電力信息化產業的重視和投入,可能會對公司未來是否能夠繼續保持高成長、較高毛利造成不利影響。
此外,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8.96%、5.34%、6.35%,而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為12.47%、10.17%、10.48%。招股書解釋“由于公司主要通過招投標開展業務,公司無需大量的銷售人員來進行市場推介活動,因此銷售費用率低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比欢枰⒁獾氖?,公司銷售費用中的中標服務費卻從2019年至2021年一路走低,不知這是否是其投標項目減少所致?
募資必要性值得商榷
招股書披露,2019年至2021年,清大科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450.55萬元、17301.22萬元、19752.00萬元,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25.95%,超過科創板20%要求。最近三年,清大科越累計研發投入占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6.48%,超過科創板軟件行業10%的指標要求。截至2021年末,公司研發人員74人,占當年員工總數的23.72%,超過10%人員占比要求,同樣滿足科創板上市條件。清大科越表示,公司滿足科創板上市第一套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清大科越不僅業績表現亮眼,相比科創板多數IPO公司闖關時的高負債運營,公司目前財務負債表現也相當突出。2019年至2021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合并)分別為38.27%、29.46%、15.08%,資產負債率連年下降,且報告期各期不存在任何的短期和長期借款。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貨幣資金雖然僅分別為52.09萬元、280.95萬元、186.9萬元,但其交易性金融資產卻分別達到12056.41萬元、11327.79萬元、25005.00萬元,占各期末公司總資產的比例的44.00%、33.00%、54.48%。公司在招股書表示,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主要為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2021年末余額較大,是因為公司2021年收到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的投資款9450萬元,用于購買理財產品。
與此同時,公司報告期內連續高額分紅,各期分別為3774.62萬元、4756.40萬元、2791.11萬元,三年連續現金分紅合計高達11322.13萬元,占公司這三年凈利潤總額的67.43%。
以上種種表現意味著清大科越并不缺少發展資金,賬面上也現存著非??捎^的可用流動資產,如此情況就讓人對其本次募集資金的必要性和募資金額有所懷疑。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末總資產為45895.51萬元,而此次擬募資74865.58萬元,用于5個募投項目,這一募資規模是自身總資產的163.12%。規模與清大科越最為接近且今年4月份上市的國能日新招股書顯示,其2021年上半年總資產為33586.80萬元,當時擬募資額為34500.00萬元,是其總資產的102.72%,金額不及清大科越募資額的一半。
國能日新上市不久后陸續發布的公告顯示,其最終募集資金總額為80015.49萬元,在扣除承銷及保薦費用、發行登記費以及其他交易費用后,實際募集資金凈額共計71174.74萬元,超募比例達131.93%。此外,公告顯示,國能日新擬使用不超過3億元的暫時閑置募集資金(含超募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擬使用11000萬元超募資金作為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從目前虛擬電廠賽道的火熱來看,清大科越上市后也極有可能面臨首發超募的情形,結合公司財務狀況,屆時公司如何“財”盡其用,需要投資人進一步關注。
(本文已刊發于9月10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