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大陸的最南端在哪里?在廣東省雷州半島的徐聞縣。
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太陽輻射能豐富,徐聞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于是孕育了聞名遐邇的徐聞菠蘿。
良姜、黑山羊、雷瓊黃牛、新寮粉薯、八寶飯……這些都是大家如數家珍的徐聞特產,有的是地理標志產品,有的是地方特色小吃。
向海而生的徐聞也出產著數不清海鮮干貨。馬友魚、紅魚干、蝦米、生蠔,它們都遠銷海內外。
大海的無私饋贈當然不止海鮮。少有的三面環海的獨特地理環境讓徐聞盛產優質的海鹽:生態海鹽。
“情人潮” 和“接吻浪”的結晶
在徐聞的西南岸有個地方像角一樣向前突入大海,這個地方叫燈樓角。
北部灣和瓊州海峽的海水在這里交匯,每當漲潮時,兩邊的海水相互“擁吻”,形成人們口中浪漫的“情人潮”和“接吻浪”。
純凈的海水翻滾著涌入內陸的低洼地方,退潮和日曬后留下一片片雪白皚皚的鹽晶,這讓燈樓角成為天然的鹽場。
聰明的當地人對這種自然現象加以利用。他們挖掘洼地,觀察潮汐納海水,利用陽光照曬生產海鹽。
現在的燈樓角鹽田星羅棋布,阡陌交通。繁忙時節,鹽農們鏟著鹽花,挑著扁擔,以勤勞和汗水對待大海的賞賜。
燈樓角是徐聞眾多鹽場中的一個縮影,在徐聞的沿海線還分布著其他6個大大小小的鹽場。
有人總結,鹽場之所以偏好這里不僅因為有利的低洼地勢和充足的陽光,更因為優良的海域環境和潔凈的海水。
徐聞鹽場周邊海水的水質常年穩定在“一類”的級別,這正是海上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保護區所需的水質。
燈樓角淺海一帶的珊瑚礁自然保護區分布著目前中國連片面積最大、種類最齊全、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
據說,在風平浪靜、潮水低退的日子駕著小船緩緩滑行,有時也能飽覽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
往西北方向,是國家級珍稀海洋生物自然保護區,潛入水底,儒艮、中華白海豚、棱皮龜、大珠母貝這些珍稀物種在這里和諧相處。
珍稀海洋生物保護區的核心地帶仍處于原始狀態,這是中國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少的近岸典型。
回到沿岸,迎面而來的是狹長而壯觀的紅樹林帶,它們是雷州半島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紅樹林發揮了保護堤岸、吸收轉化污染物、凈化海水的作用。
比比皆是的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又“反哺”了海水,讓近海的水質更趨于潔凈,這為優質海鹽的曬制提供其他海域無法比擬的條件。
“十二道古法”的堅守
干爽的夏秋季風從太平洋(行情601099,診股)吹來,燈樓角的植物開始成熟,這是收獲的信號。
“雨水少、光照強、海水蒸發快”,一年之中,曬制海鹽的“黃金季節”到來,人們必須好好把握這一有利的天時。
一連三四個月,每天凌晨三四點,鹽農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鹽場,又以最快的速度收鹽,所有的工作都趕在太陽出來之前完成。
“日出之后,鹽池中鹽粒表面的鹵水會迅速蒸發使得鹽的品質降低,日出前是最好的收鹽時間”,這是古人總結出的曬鹽“十二道古法”的關鍵一步。
在古代,沒有機械動力的幫助,鹽農桶裝肩挑海水,費時費力,手??谕?。
潮汐定期漲退的規律被發現,鹽農筑堤攔海、挖塘開渠,漲潮開閘,海水自然涌入納潮池,水面齊平關閘,大量新鮮的海水便唾手可得。
“曬伯”是對鹽農的親切稱呼,于是,就有了“曬伯納潮”一說,它是“十二道古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
海水的質量如何,除了看天,就得看曬伯師傅的觀潮和納潮功夫。
“長晴天納潮頭,雨后納潮尾,平時納潮底”,曬伯師傅在長期的實踐中得出最實用的經驗,經驗在滄海桑田中代代相傳。
“十二道古法”雖古老,但也蘊含科學的原理,“薄曬勤跑”是最好的體現。
納潮、制鹵后,接近飽和的鹵水進入調節池,進行最后的沉淀,蒸發至飽和。
“行百里者半九十”,鹵水濃度越高越難蒸發,因而需要“薄曬”,池水薄薄的一層可以加快水分蒸發。
制鹵師傅“勤跑”翻動鹵水,進一步加快鹵水蒸發速度,相當于加快了它表面的風速,減小了水蒸氣的大氣分壓,降低了傳質阻力,這是“薄曬勤跑”中利用的“化工原理”。
雪白的鹽晶開始析出,但并不意味著可以坐等其成?!八甥}動鹵”是關鍵一步,必須以柔勁均勻旋動鹽鹵,結晶才會越長越多。
根據天氣情況和鹽的品種來確定松鹽次數和時間,就能控制析出的原鹽晶體顆粒大小。據說,經驗老道的師傅可以曬出一個粒徑范圍內任意顆粒大小的原鹽。
“遵循自然,利用自然”,這是人類在生存中總結出的不變心法,海鹽的曬制的正是這一心法的體現。
鹽農們的心血終于凝結成一粒粒晶瑩、干爽、均勻的海鹽,沒有重重的化學加工,也沒有重金屬器具的污染。
“傳統的海鹽曬制工藝,完全依靠太陽熱能與風能,自然蒸發濃縮”,生態海鹽的硬性標準與“十二道古法”不謀而合。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每天都有一批批的天然生態海鹽從這里產出,走入千家萬戶的廚房,為他們的生活增添滋味。
人們對古老經驗的堅守不是泥古不化、因循守舊,而是掌握它的精髓,靈活應用,造福人們本身。
“鮮”和“營養”的平衡
咸,是食鹽帶給人們最簡單、最淳樸的味道;而海鹽,可以為飲食賦予更多層次的味覺體驗。
湯水,是廣東人飯桌不能缺少的項目。在徐聞煲湯不需要放味精、雞精,因為他們用的海鹽本身自帶鮮味。
腌西瓜,是徐聞頗具夏日特色的有趣吃法。西瓜去掉薄薄的一層綠色硬皮,全身摸上細海鹽,幾個小時,食之無味的厚瓜皮和果肉混合變得爽甜可口,咸中帶鮮。
由始至終,徐聞人對海鹽的鐘愛離不開一個“鮮”字。
海鹽的“鮮”可能得益于海水中的氨基酸,具體來說,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這兩種游離氨基酸。
經科學檢測發現,徐聞出產的生態海鹽含有多種氨基酸,鮮味氨基酸含量尤為突出。
衣食無憂的今天,腌制咸菜的傳統仍未消失。
徐聞人喜歡用海鹽來腌制芥菜和蘿卜來提升胃口,“這里曬的海鹽沒什么雜質,吃了很放心,腌的咸菜也很爽脆”,他們會時不時向外地人透露腌制的“秘訣”。
在舊時,咸菜對辛勤勞作的人們至關重要,頻繁的體力勞動,會流失大量水分,吃咸菜可以幫助恢復體力。后來,人們知道這是食鹽在發揮作用。
遙遠的地質時代,大氣環流導致的滔滔洪水涌向海盆,形成海洋,洪水沖刷陸地巖石的表面,為海洋帶來鹽和礦物質。
確切來說,鹽是氯化鈉和各種礦物質的混合物,它們是補充體力所需要的電解質成分。
檢測發現,徐聞生態海鹽含有豐富的鈣、鎂、鉀、鐵、硒等礦物質元素,可較為全面地補充人體日常所需。
“鮮”和“營養”的不期而遇,造就了今天的徐聞生態海鹽,這是徐聞人引以為傲的一張“名片”。
時代不斷變遷,人們的口味也層出不窮,但鹽的基礎地位沒有發生改變,它一直都是廚房的主角。
后記
徐聞鹽場是廣東省鹽業集團最重要的鹽場之一,它承擔了省內生態海鹽原鹽及系列產品的生產任務。
徐聞鹽場現有七個工區和兩個精制鹽廠,工區總面積達31212.7畝,相當于3121個足球場,鹽場主營的產品暢銷全省各地,日曬鹽、食品加工海鹽曾出口香港、越南等地。
目前,徐聞鹽場已經通過ISO和HACCP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15年榮獲“中國北部灣金質品牌企業”稱號。
2017年“雷州半島日曬海鹽“成為全國首個獲得“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證書”的食鹽產品,2019年“古法制鹽工藝”獲評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徐聞鹽場堅持古法生產海鹽,但也積極擁抱現代化,部分工區的曬鹽十二道古法中手工剔除雜質的工序逐步被機械代替。
如燈樓角工區就使用了大規模的機械生產且取得了良好的產出效益,曬鹽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近年來,消費者對鹽制品的不同需求激發鹽場做出變革,生產出更多不同種類的鹽產品,如鹽焗粗海鹽、腌制鹽、微晶鹽、水果用鹽、大顆粒鹽等。徐聞生態海鹽的故事還在不斷書寫著新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