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資訊 >

“種不動地”成普遍現象 惠州新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最忙季節

隨著“三伏”的到來,博羅縣麻陂鎮的早稻進入成熟期,在高溫酷暑下,幾臺收割機在田地里來回穿梭搶收早稻。而在幾公里外的楊村鎮,當地的各大育苗工廠也在全力備戰下一茬耕種需求,溫濕可控的大棚里,齊刷刷的稻苗、菜苗正茁壯成長。

當前,惠州各農業生產地區正進入搶收、搶種的關鍵時期,也是新型農業社會化組織投入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最忙季節。

隨著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已成為時代之問。近年來,惠州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要形式的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為抓手,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現狀“種不動地”成為普遍現象

日前,在惠州博羅縣麻陂鎮洋田村,一臺型號為“Pro668Q”的久保田收割機正在工作。對于這處約2—3畝的稻田,機器僅打了幾個轉便完成了全部收割任務。

“還是‘鐵牛’快又方便!”看著眼前高效的農用機械,種了一輩子地的洋田村村民田叔,不由得連連感慨,“我們老了,已經種不動地了。”

今年60多歲的田叔,家里有5畝農田,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花生等作物。以往,田叔不僅能管好自家的農田,閑時還能幫助鄰居干些農活?,F如今,隨著田叔年齡增長,種田感覺越來越吃力,孩子也勸他注意身體,盡量減少下田勞作。

像田叔這樣“種不動地”的老齡化農民不在少數。事實上,年輕人不想種地、年老體弱的種不了地已然成為普遍現象,加之農業經濟效益不高,愿意種地、能種地、會種地的人越來越少,農村人口加速向城市集中,農村空心、農田撂荒頻頻發生。

當前,誰來種地,怎么種地,不僅關系到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成效,更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大局。

近年來,隨著規?;N植的推廣,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模式浮現——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簡單來說,農業生產托管就是將耕、種、防、收等作業環節委托給社會化服務組織,這種“保姆式”的服務,讓農民做“甩手掌柜”成為可能。

洋田村的一些稻田就正在享受這樣的服務。“這次夏糧收獲,我們請了本地的托管運營中心來幫忙,他們不僅專業,效率也很高。”田輝平是洋田村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自2015年成立以來,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整合流轉了140戶、200多畝農田統一經營管理。

由于上半年陰雨天氣多,導致水稻光合作用少,稻谷結實率不高,加上臨近成熟期的一場暴雨,讓許多稻谷倒伏在田間,需要盡快搶收,減少損失。

為此,田輝平請來了專業托管團隊,幫忙收割水稻。沒想到第二天,托管團隊便調來幾臺收割機,很快完成了收割任務,“我們計劃與他們開展更多托管合作,比如育種、飛防等。”田輝平對這樣的專業服務非常滿意。

“將生產環節委托給專業化機構,借助社會化服務組織幫農民解決‘不會干、干不好、干了不劃算’等問題,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適應當前農業生產的主流趨勢。”惠州市農業農村局農業合作經濟指導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惠州正大力推動農業生產托管,以破解耕作土地碎片化,推動農業產業方式向適度規模種植轉變,讓小農戶與現代農業實現有機銜接。

轉變夏糧搶收讓農業托管“顯身手”

“有多少畝需要收割?是連片的還是分散的?”“明天安排一輛收割機過去,你發給我具體定位。”“師傅,請明天上午去洋田村收水稻,不要忘記打開機器的定位系統。”……

最近,隨著夏糧采收正式拉開序幕,鐘慶云手里的電話響個不停。每天,她既要負責接收來自博羅全縣的收割服務需求,也要做好對各個機手的任務與時間的統籌協調,還要做好對下造種植作物的預約育種服務,聯系育苗工廠備好秧苗、菜苗等。

“好在我們的農機器械都有衛星定位,通過手機或電腦可以隨時查看工作進度。”鐘慶云是博羅本地人,她此前在一家較大規模的印刷企業工作,由于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顧,她放棄了辦公室的舒適生活,回到家鄉加入廣博大農民合作社“干起農活”。

“看著田地越來越多荒廢,我也想幫助家鄉推動鄉村振興。”幾年下來,曾經有著下田經歷的鐘慶云,很快從一名農業“小白”成長為“老手”,并被選為惠州市廣博大農民專業合作聯社理事長。

今年4月,博羅縣農業農村局將惠州市廣博大農民專業合作聯社,認定作為博羅縣農業生產托管運營中心的承擔單位。鐘慶云也成為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主要推動人。

在組建托管服務體系之初,為推進托管服務供需雙方實現精準匹配,鐘慶云與中心人員先后走訪了麻陂鎮、楊村鎮、石壩鎮等20多個村的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對210多戶農戶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了服務需求調查,并宣傳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內容,逐步建立完善了農戶服務名冊。

不僅如此,中心還建了超過80人的托管服務團隊,由團隊成員隨時收集和上報托管服務需求,并定期組織各鎮、村級托管員、農服組織進行系統培訓學習,完善與農戶、村集體的有效溝通機制,一種多模式、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已逐漸成型。

據悉,目前博羅的托管運營中心正推行“1+N”托管服務。其中,“1”指的是,提供從耕到收的水稻生產一條龍全程托管服務;“N”指的是,根據農戶需求提供育秧、旋耕、機插、飛防、收割、烘干等一項或多項社會化服務。通過推行“1+N”托管服務,基本實現農業生產“耕、種、管、收”四大環節全覆蓋。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楊村鎮石灘村水稻生產托管示范基地、石壩鎮布蕊村玉米生產托管示范基地的建設,同時增設病蟲害測報站,深化示范基地的專業化服務內容。”鐘慶云介紹。

不久前,鐘慶云獲評由省農業農村廳評選的“首屆廣東省農業生產最美生產托管員”,是惠州市唯一獲得該稱號的農業托管員。在她和運營中心成員帶動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輻射范圍越來越廣。

截至今年5月,運營中心在博羅縣共服務了96戶種植戶,實施耕地、育苗、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托管服務面積達2.5萬畝。運營中心在經營實踐中不斷深化“聯合社+服務主體+農戶”的服務模式,為農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未來農業托管服務仍需不斷探索

費力種地還是放手托管?對于提供和享受農業托管的需求雙方來說,這是一個必須算清的“明白賬”。

“我們的托管服務價格比市場價要低,可有效節約此前農民自己種田所需要的額外人工費和農機機手費等成本。”廣博大農民專業合作聯社社長黃振明說,當前,農業托管服務仍在起步階段,依托良好的政策支持,托管服務的成本費用其實很低,比如育苗,每畝需要200元,農戶僅需交180元,剩下的20元由政策補貼給到育苗場,飛防、翻耕、收割等服務也以此計算。

“更重要的是,生產托管服務把農戶聯合起來,通過工廠化育苗、農資集中采購、無人機高效飛防、機械化作業、技術指導等服務,不僅整體降低了人工成本,還提高了畝產量。”黃振明舉例說,傳統農戶育苗是在露天環境,出苗率很低、病蟲害多,而通過工廠化育苗,出苗率可達98%以上,比傳統方式快20天左右。

惠州農業農村局統計顯示,目前,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名錄庫共收錄50多家服務組織,農業生產托管正成為不少農民的主動選擇。

事實上,作為以市場化運作為基礎、財政支持為補充的發展模式,如何更好發揮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用,讓托管服務常態化持續運營,政府和市場主體仍需不斷探索和嘗試。

“要提高托管服務的精準性,讓農業科技發揮作用。”黃振明說,依托政策扶持,博羅托管運營中心計劃增設多功能田間監測裝備,實時查看天氣、病蟲害和土壤環境,更加精準提供托管服務,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畝產值。

推動土地規?;?,讓托管服務需求連片也是減低運營成本的關鍵?;葜菔修r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全市土地、池塘細碎、分散和農業生產機械化受限等問題,惠州正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和恢復耕地整治等,引導村集體、經營主體、參與土地、池塘集中連片整治整合,通過土地流轉、土地股份合作、委托管理等方式,推動服務需求集中連片。

據了解,惠州正積極推進“撂荒地”復耕工作,目前已完成復耕4萬余畝,通過深挖“撂荒地”潛力,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并探索村集體回收“撂荒地”,將其租給種糧大戶復耕種植的模式。比如,在惠東縣高潭鎮,由鎮辦企業與村委“聯姻”,通過公司籌集資金對撂荒耕地進行有效代耕代種,開墾“撂荒”耕地約2000畝,種植水稻、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取得較好成效。

該負責人表示,惠州還在加大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培育力度。重點培育以農機、植保、勞務等類型的生產服務型合作社、合作社聯合社、“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聯合體和村集體領辦的土地股份、生產服務型合作社,引導有實力的服務組織向全鏈條服務集成商轉型,引導社會化服務協辦體系承接主體向平臺服務商轉型。

關鍵詞: 農業生產 糧食作物 農業托管 鄉村振興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