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卡車是交通領域的碳排放大戶。6月10日,長江日報記者驅車來到寶武集團,武漢首座重卡換電站正式亮相,下周即將投用。據介紹,該換電站可以實現3-5分鐘內快速換電。
來這換塊電池
5分鐘可提供200公里續航里程
記者在位于寶武集團廠區內的換電站前看到,該站有兩個集裝箱般大小,淡藍色外殼上有4個綠色散熱口,外表和廠區建筑風格相得益彰,站點內里裝有自動換電機器人、充電的動力電池和智能充電系統等,除了有安全維修人員遠程操控外,無人值守。
據換電站運營方上海時代相關負責人介紹,車輛經過換電通道時,司機不用下車,伸出手臂即可按動按鈕,通過激光引導和視覺定位技術,車輛已被識別。
從天而降的智能航吊自動抓取一張小桌子大小的電池包,送回換電站,很快,一塊充滿電的電池被放回車內,整個過程不足5分鐘。單塊電池可提供200公里左右續航里程。據估算,該換電站備有7塊電池循環共享使用,可供50-80輛重卡輪換換電。換電站匹配智能云監控調度平臺系統,能對數量眾多的重卡換電車輛的換電進行綜合調度。
市停車場及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工作指揮部相關負責人給記者算了筆賬,相較燃油車,換電重卡購置成本稍貴,但年運營成本明顯更低,只需1年半就“追”上了購置差價。
如果從環保角度算賬,2020年-2021年,武漢新增12噸以上環衛車輛共計4186輛,若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輛,每年減少3.8萬噸燃油使用,減少3.5萬噸污染物排放,相當于每年種植6000畝闊葉林,有助于武漢進一步減少城市污染物排放。
武漢率先在物流車、卡車等領域
進行換電應用推廣
為何建在寶武集團內?原來,具體換電場景就發生在廠區內。同天,東風商用車向寶武集團交付了50輛49噸重卡新能源汽車,是武漢目前最大規模新能源重卡車換電場景。
據了解,電動車不用充電而是直接通過更換電池滿足續航,這種將車和電池分離進行補能的模式,稱為換電。
“換電模式在降低購車成本、消除里程焦慮、提升安全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市停車場及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工作指揮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全國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綜合應用類試點城市,武漢將在2年內建設100座換電站。“首個重卡換電站的建成,將形成頭雁效應,為換電時代的全面到來奠定基礎。”該負責人介紹,未來武漢還將解鎖更多換電場景,讓更多人體會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便利。
兩大央企和能源巨頭牽手
助力武漢5年完成6類車型新能源化
為實現更多換電場景,經市停車場及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工作指揮部積極推動,兩大央企及一大巨頭在新能源領域將深度牽手。寶武集團將為東風公司提供更多車用優質鋼材,同時,探索新能源賽道的東風公司為寶武集團綠色物流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而另一能源巨頭寧德時代則為其大容量電池快速換電提供幫助。據寧德時代生態鏈企業上海時代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還將計劃參與推動武漢當地城市級渣土車、牽引車的換電車輛市場,助力武漢產業升級。
據了解,瞄準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換電試點標桿城市目標,武漢提出,到2023年,在出租車、網約車、渣土車、私人用車等領域大力推廣換電車輛,到2025年,拓寬港口、公交、輕型物流等領域應用力度,并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渣土車、環衛車、出租車、物流車、公務車、公交車等6大類車型的全部新能源化。
而在最新出爐的《武漢市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實施方案(2022—2023年)》中指出,到2023年底,全市將累計推廣換電新能源汽車18000輛,建成換電站100座,力爭到今年年底,累計建成換電站5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