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圖賞 >

駐鎮來幫扶振興新畫卷 連江口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紀實

2021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發《廣東省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案》,廣東創新開啟史上規模最大的幫扶行動,全域推進1127個鄉鎮、近2萬個行政村全面振興。

在英德,來自省、廣州、清遠及英德的24支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也陸續進駐。一年來,他們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尋村情、找問題、謀對策、定規劃,讓農村改革發展更接地氣;他們帶來了優質的制度資源、關系資源、經濟資源和人才資源,讓農村改革發展更有底氣;他們真正駐到實處、幫到點上、扶到根上,為英德鎮村未來的發展擘畫出美好藍圖。

為充分展示英德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工作思路和成效,為加快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營造濃厚的氛圍,《南方日報·英德視窗》今起推出“駐鎮來幫扶振興新畫卷”系列報道首篇,敬請關注。

日前,英德市連江口鎮下步村稻漁綜合生態立體種養項目200多畝的優質絲苗米水稻成熟收獲歸倉,該項目畝產綜合產值較傳統水稻種植高2000元以上,為探索綠色生態種養,實現生態資源優勢轉化,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去年以來,省委辦公廳—恒健控股公司駐英德市連江口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因地制宜,在連江口鎮實施絲苗香稻、絲苗香稻+禾花魚、絲苗香稻+禾蟲等“三位一體”的稻漁綜合生態綜合種養項目,幫助村民建立規?;?、標準化生產體系,形成可復制推廣經驗,努力將項目發展成為當地農民的“米袋子”“錢夾子”。

探索

打造“稻魚蟲”立體種養模式

在連江口鎮下步村,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稈,200多畝連片水稻宛如巨大的金絲帶墜落于翠綠的山谷間。7月25日上午,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響起,兩臺聯合收割機進入稻田開始收割水稻,不一會就收獲滿倉,隨即金燦燦的稻谷就被轉卸到貨車中,并送往加工廠。

今年春耕期間,工作隊在下步村實施絲苗香稻、絲苗香稻+禾花魚、絲苗香稻+禾蟲等“三位一體”的稻漁綜合生態種養項目,并建立起專家團隊、技術指導團隊,采用“村級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核心區,幫助村民建立規?;?、標準化生產體系。

“我們充分利用連江口獨特的資源和環境優勢,發展稻漁綜合立體種養,精選山泉水源頭的優質稻田,依靠常年自流的山泉水灌溉,肥料選用有機肥,病害防控采用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不用農藥和漁用藥物。”省委辦公廳—恒健控股公司駐英德市連江口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員、下步村第一書記蔡炯福介紹,稻漁綜合種養充分利用水稻與禾花魚、禾蟲之間的共生互利關系,提高稻米的質量。同時,稻田中的浮游生物、雜草、蟲子等又可以作為禾花魚、禾蟲的優質食物,生產的禾花魚、禾蟲品質較高,既保障糧食安全,又通過綜合立體種養提高種糧收入,引導農民多種糧、種好糧。“如禾蟲,一畝能夠提高幾千元的收入,魚也能夠提高1000元以上的收入,對農民來說更有吸引力。”

工作隊還采用“村級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來實施項目,深化聯農帶農機制。通過推動和指導下步村創建村企業流轉土地,孵化培育專業農民合作社進行田間管理,讓村集體有了收入,農民不僅有土地租金收入,還可以就地就近就業。項目從今年2月實施以來,僅務工支出就超過了15萬元,帶動農戶30余戶。

蔡炯福深知,想要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多元化發展產業項目。對此,工作隊發起設立全鎮首個農機農事專業農民合作社,購置兩臺大型水稻收割機和旋耕機,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生產及探索推進社會化服務,創新發展農機服務業態,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此前,連江口鎮辦田和收割稻谷只能依靠小型的農機或到大站鎮的農機合作社協調農機設備,這樣效率較低,而且還要根據合作社的訂單來調配時間,農民的耕作容易受到影響。”蔡炯福表示,如今,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能夠更快速地為全鎮提供農機服務,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和補齊農機裝備短板。“特別是連江口鎮受6月洪災的影響較為嚴重,不少農作物的種植都與時間賽跑,有自己的農機設備能有效解決這個難題。”

賦能

產業項目為11條村增加集體收入

去年以來,工作隊通過發展高效立體種養,有效實現糧食安全、增加種糧收入、撂荒地整治等多重目標,探索打造農旅融合等產業融合新模式。如利用省種業集團、省農技推廣中心等技術背景,推廣優質絲苗米稻種,大力推行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和品牌化打造,努力打造優秀絲苗米產業;聯動廣東省農技推廣中心、珠江水產所、陽江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驕陽農業等,打造面向全鎮的現代農業科技指導團隊,選派團隊通過駐點指導、種養技術培訓,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培育一批鄉土專家。

目前,工作隊發展的產業項目聯農帶農效應顯著,通過產業項目導入為全鎮11個村(社區)每村每年增加16萬元集體收入,培育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專業化社會服務體系,推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帶動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農村低收入群體。

此外,工作隊還大力抓好民生實事,全力以赴補齊公共服務短板。

一方面,利用自籌資金80萬元,建立基礎教育提升基金,推動連江口鎮中小學與中山大學附屬中學、附屬小學及廣州市第十六中學結對共建,將連江口鎮中小學教師送到中大附屬學校進行跟崗輪訓,培養一批鄉村名教師、學科帶頭人,支持連江口鎮實施教育振興。

另一方面,與佛山市衛健局和佛山市中醫院結對共建,推動鎮衛生院醫生和鄉村醫生到佛山跟崗培訓,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佛山市中醫院組織醫務人員到連江口鎮下鄉義診、調研摸底,集中為一些患有重大疾病、慢病的村民提供醫療服務,構筑起防止村民因病返貧防線。目前,工作隊已幫助數名患罕見病和慢性病的兒童到佛山和廣州等地就醫。

關鍵詞: 鄉村振興 鄉村產業 休閑農業 人居環境

資訊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