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汽車 >

速訊:后懸架有較大改變?林肯Z底盤解析

易車原創林肯Z作為林肯打造的首款國產化轎車,新車無論從命名方式還是到外觀內飾,在各個方面都與以往林肯車型有著很多的創新與改變,向大家詮釋了迎合“Z世代”消費者應有的樣貌。那么林肯Z的底盤素質到底如何呢?

車型簡介:

林肯Z在造型方面高度還原了林肯ZEPHYR概念車的設計。新車推出了兩套不同元素的外觀套件,即“i酷”設計和“i享”設計,而此次的拍攝車輛則為“i享?2.0T 尊耀版”。i享版體現了林肯一貫的豪華氣質,前格柵中網點綴、格柵邊框以及車窗飾條均采用鍍鉻工藝;前保險杠側邊導風口設計相比i酷版要內斂很多;多輻的輪圈造型也更顯得穩重大氣。


(資料圖片)

內飾方面,林肯Z也進行了全面革新。中控采用了貫穿主副駕的大聯屏設計,同時取消了過多的物理按鍵,包括中控面板以及傳統的變速箱區域,也都進行了簡潔化處理。增加科技感的同時,視覺感受會更簡約前衛,也更符合時下年輕人對于智能座駕的需求。

動力方面,該車搭載的是基于EcoBoost理念研發的CAF488WQC系列發動機,這款2.0T的發動機最大功率181kW,最大扭矩376N·m,與其匹配的是一款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換擋依然采用了林肯主流的按鈕式電子換擋。

底盤結構

林肯Z使用的平臺與全新蒙迪歐一樣,由前作車型MKZ的CD4平臺改成了最新的C2平臺。它們的區別在于CD4平臺僅能應用在中型車或中大型車之上,而C2平臺是由福特的小型車平臺演化而來,具有高度的設計彈性,適用范圍從超緊湊型到緊湊型,再到中型車,都可以通過改變軸距和輪距而適配。由于高度模塊化,零部件共享,單車型的研發成本自然就會大大降低。

從底盤全貌看來,林肯Z的底盤平整度做得不錯。底盤除了排氣系統、傳動軸和后差速器以外,全部都有玻璃纖維護板和鋁制隔熱板所覆蓋,不僅能對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底盤管路起到保護作用,而且還可以很好地優化車底的空氣動力學。

鋼制前副車架為半框結構,但林肯Z在此結構上增加了兩根縱向加強梁,當遇到正面碰撞事故時,縱向加強梁和副車架能與車身縱梁共同吸收正面碰撞擊力,對力的分散和導向起到一定作用。?

由于動力總成的橫置布局,前輪的半軸會有不等長的問題發生。對于這個問題,林肯Z在變速箱與右前輪之間額外架接了一根傳動軸,并用萬向節和右半軸相連,使其能與左半軸等長,從而可以較大程度地抑制扭矩轉向,對于操控性和安全性都有一定提升。

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

林肯Z前懸架采用了橫置平臺最常見的麥弗遜式獨立懸架。下控制臂和轉向節為鋁合金材質,而且下控制臂還有偷輕設計的結構控,整體比較注重輕量化設計。

下控制臂與轉向節鏈接的球頭為一體式結構,與日益普及的可拆卸式球頭相比,后期維保無形中會增加一些成本。

下控制臂采用了液壓襯套與副車架鏈接,液壓襯套擁有更好的緩沖,同時林肯Z的襯套體積也相對較大,可以容納更多的阻尼油液,進一步減輕路面顛簸的傳遞。

后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林肯Z的后多連桿式獨立懸架由于平臺的更新有了很大的改變,原本CD4平臺的整合式多連桿被因??怂苟劽腟LA刀鋒式懸架所替代。所謂SLA就是長短控制臂(short?long?arm)的意思,它由三橫一縱,四根連桿組成。最早這套懸架結構是應用在??怂管囆蜕系?,經過多年的不斷演化改進,直到現在的C2平臺,但凡是后獨立懸架,均為這套結構。

懸架的四根連桿均為鋼制材料,這與前作車型MKZ的全鋁后懸相比有一定退步。后懸架唯一鋁合金件是軸承座,也算是為輕量化做出了一點考慮,因為它的重量是100%的簧下質量。而連桿、彈簧和減振器因為有一端與車身相連,所以它們只有50%的重量被算作簧下質量。?

后減振器采用簧桶分離設計,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下控制臂與副車架采用了偏心螺栓連接,這也就是說在原廠狀態下,后輪外傾角能有一定調節幅度。

試駕體驗:

林肯Z的發動機憑借376N·m的最大扭矩,以及靈敏的油門響應,初段加速較為迅猛。起步后隨著油門的深入,整體的加速表現依然保持著持久的推背體驗,動力輸出基本可以滿足大多數車主的各種駕駛需求。?

8AT的變速箱升檔積極,但是降檔的表現明顯有點“不情愿”,不過好在平順性還是相當不錯的,大多數時候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只要不是經常激烈駕駛,這個變速箱也算是挑不出什么毛病。

剎車腳感是屬于比較柔和的類型,初段有一定虛位,這對于走走停停的擁堵路況來說,可以讓駕駛員有一個比較輕松的狀態。遇到緊急情況或激烈駕駛時,剎車的中后段調校會使剎車總泵有個持續有力的推力去推動四個輪子的分泵工作,整個剎車過程雖然急促,但不棘手。

轉向方面,初打方向盤的時候,轉向中心感很輕盈,車頭的響應很快。轉向的阻尼會隨著車速的快慢而發生明顯變化,能夠讓駕駛員與車輛之間保持著良好的溝通感。而需要回正方向時,前輪就能被轉向機和傾角設定快速“掰正”,感覺就像車輛有自我意識一樣,明白駕駛員此時此刻的意圖。?

懸架整體調校和印象中的美系車沒什么太大區別,延續了美系車型一貫的厚重感覺。對于路面上細碎顛簸時,懸架的彈跳動作處理得非常柔和,經過較大的坑洼路面懸架可以化解大部分沖擊,傳入車廂內的跳動也很干脆,沒有多余的松散動作出現。

編輯點評:林肯Z的變化不止于外觀和內飾,車輛的底盤也因為平臺的更新,而有了較大的不同,后懸從整合式多連桿變成了SLA刀鋒式,用料成本也有所降低。其實曾經的整合式多連桿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除了林肯品牌和母公司福特以外,這套懸架結構的設計思路也被廣泛應用在沃爾沃、捷豹和路虎等車型上,即使至今依舊能在這些品牌的某些車型上看到這套懸架的延伸設計。雖說可惜,不過實際體驗下來SLA刀鋒式懸架也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車輛整體的操控與舒適度與前作相比,也絲毫不顯遜色。

根據易車App“熱度榜”數據,林肯Z車型的熱度在同級別競品中排名第10位,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

關鍵詞: 下控制臂 的發動機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