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23日訊(編輯 趙亮),近期,馬斯克在2023年股東大會上展示人形機器人Optimus最新進展,Optimus在對運動和力量的控制以及環境感知方面有著顯著加強,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技術快速迭代。馬斯克透露機器人將共享自動駕駛領域的軟硬件技術,AI能力大幅提升,并表示看好人形機器人的長期價值,樂觀預測下需求有望達到100億臺。
對于近期大熱的人形機器人,人民日報也刊文指出:“當前,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智能化、網聯化、柔性化制造加速推進。發揮好機器人的撬動作用,不僅能讓制造業提質增效,還有望開辟新領域、新賽道,為制造業發展創造新機遇?!?/p>
【資料圖】
太平洋證券研報認為,雖然當前人形機器人的智能AI系統還不夠成熟,但當前ChatGPT的出現已展現了生成式AI具備較強理解和生成對話能力,結合OpenAI投資人形機器人賽道,以及特斯拉等巨頭的入局,看好未來人形機器人更快商業化落地。
此前,NVIDIA創始人黃仁勛表示,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是“具身人工智能”,即能夠理解、推理并與物理世界互動的智能系統;不同于傳統機器人僅具有“物理”執行力,大模型可通過將圖像、文字、具身數據聯合訓練,引入多模態輸入,進而提升大模型和環境的交互能力和學習能力,為機器人注入了“靈魂”。
招商證券研報認為,人形機器人有望持續印證“AI 軟切硬”邏輯,有望成為“AI+”終極應用。人形機器人需求潛力大,預計21-30年全球市場規模CAGR能達到71%。在智能制造、智能服務、人機協作等方面都將有廣闊的應用場景。據麥肯錫報告,到2030年,全球約有4億個工作崗位將被自動化機器人取代,按20%滲透率和15-20萬人形機器人單價來測算,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可達到12—16萬億元。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 855億元。
機器人產業鏈由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終端用戶四部分組成。具體到投資機會,中航證券認為,從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來看,以軟件+硬件形式相組合,算法等軟件部分是其核心部件,公司傾向于通過汽車平臺進行共享或進行自研,發揮供應鏈及技術優勢;對于硬件部分,包括減速器、伺服系統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的部件,特斯拉或有外部采購需求,有著技術布局及規?;瘞沓杀緝瀯莸牧悴考S商有望受益。
其中,控制器、伺服電機和減速機三大核心零部件自主品牌國內市場份額偏低,毛利率較高,國產化空間廣闊,部分企業已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上游三大零部件占工業機器人成本的60%, 本土零部件廠商的不斷突破將支撐機器人產業發展。
具體到產業鏈的投資機會,中航證券建議關注:
1)在上游核心零部件領域取得技術突破、實現國產替代的廠商:綠的諧波、雙環傳動、匯川技術、中大力德、鳴志電器、奧普光電等。
2)機器視覺:奧普特、天準科技。
3)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生產+本體生產+系統集成” 的全產業鏈模式的廠商將會獲得優勢競爭地位, 建議關注:埃斯頓;
4)服務機器人:億嘉和、申昊科技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