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泰羅,編輯:小市妹
張小泉的刀,又斷了!
近日,有消費者發文,自己買的張小泉斬骨刀斬不了骨,刀砍到一半斷裂差點飛出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打臉的是,不久前,張小泉剛剛申請了刀具防斷裂專利。
有網友評論,“張小泉其實進步了,上次拍蒜就斷了,這次劈骨才斷?!?/strong>
去年,一位消費者買了一把張小泉菜刀,拿來拍蒜,大蒜沒事,刀斷了。
對于此事,張小泉的回復是此刀不適用于拍蒜,后期可能會單獨出一種專門拍蒜的刀。
大哥,一巴掌下去就能解決的問題,至于再單獨出一個新產品嗎?
中國人的菜刀從古至今就一直兼職拍蒜,怎么到了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技能還退化了呢?
出了問題,首先要做的是主動道歉立正挨打,何必非要兜兜轉轉,給自己找個開脫的理由,動不動就要教育消費者,好像不這樣就顯得自己很沒面子。拜托,企業的面子是消費者給的,消費者不滿意,你哪來的面子?
況且,這種想要挽回顏面的僥幸心理,到最后很可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既找不回面子,又失了里子。
最近幾年,文化自覺驅動國貨崛起,李寧、安踏、飛鶴等本土品牌借勢跳躍,不管是盈利能力還是品牌知名度都得到極大提升。反觀一眾老字號企業,不僅沒有充分利用自己歷史悠久和文化傳承的賣點優勢,反倒在市場競爭中愈發力不從心。
根據商務部之前的統計,現存中華老字號企業中,只有10%的企業還在蓬勃發展,40%勉強盈虧平衡,剩下近一半都處于持續虧損狀態。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全聚德,凈利潤從2017年的1.36億元下滑到了2019年的4462.79萬元。2021年虧損1.57億,2022年,全聚德預計營收為6.90億元至7.50億元,同比下跌20.88%至27.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2.62億元至2.83億元。
張小泉2019-2021年的凈利潤分別為0.72億元、0.77億元、0.79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0.41億元,基本也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而在此之前,狗不理的營收已在1億元左右多年徘徊不前,最終于2020年從新三板摘牌。
如何繼承傳統、融合現代,找到一條適合當下的發展道路,是所有老字號企業的必答題。
轉型不成,跨界來湊。
2019年,狗不理并購了澳大利亞益生菌企業,號稱要在益生菌領域進行新技術的探索和研發。同樣在這一年,狗不理在第二屆中國進博會上賣起了面膜和眼罩,2022年,狗不理又成立一家咖啡公司……
張小泉也一樣,2021年,公司成功在創業板上市,隨后便成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進軍“化妝品批發、零售”等相關業務。此后,張小泉更是頻頻跨界,先是賣廚具和廚電,最近又新增了食品銷售業務。但這種毫無根據的隨意跨界并未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從2021年上市至今,張小泉的股價已經自高點腰斬。
老字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品牌的歷史和淵源,所有的轉型和跨界一定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和拓展,盲目出擊只能加速衰亡。
《大學》開篇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彼^“親民”,指的是體察人民生活。老字號企業本就具備歷史傳統,希望也能有中國傳統思想的覺悟,踏踏實實,端正態度,找準方向,止于至善,多一些實事求是的探索。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采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