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不一定會改變產品最終形態,但很可能會改變產品的生產手段”。處于風口的從業者們要做的就是行動起來,主動掌握AI技術在電影生產環節的應用。
作者|魏箋
(資料圖)
來源|天天財經116
比起真人電影,動畫電影與AI的結合具有天然優勢,光線傳媒此次主動出擊,或許就是AIGC顛覆影視行業的開端。
為什么是光線傳媒
今年1月底,Netflix公開了一部由AI參與制作的動畫片《犬與少年》(The Dog and The Boy)。這是第一部AIGC技術輔助制作的發行級商業動畫片,時長為3分鐘,由Netflix、小冰公司日本分部(rinna)和WIT STUDIO共同創作。
Netflix日本在發布這部動畫片時稱,所有動畫背景均由AI生成,目的是解決日本動漫業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該動畫的主創在接受采訪時說,現在的人類動畫制作者常常要同時完成多個任務,很難將精力投入到單一作品中,而AIGC可以讓人類制作者更專注于創造性的內容。
影片最后展示了AI參與背景制作的過程:首先手繪一幅草圖,然后由AI在此基礎上生成更真實的畫面,最后由人手動潤色。
王長田在3月19日發布的內部信
不只是動畫電影
之前,AI在影視方面的運用并不少見?!禩he Verge》2019年的一篇報道顯示,華納兄弟與Cinelytic合作,利用機器學習算法預測最佳的電影發布日期,甚至通過虛擬技術更換演員以預測票房的變化,最終影響電影的選角。
愛奇藝也有名為“藝匯”的智能選角系統,基于明星庫的視頻數據,利用AI大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精準計算角色與藝人的匹配度?!吨袊抡f唱》中潘瑋柏和鄧紫棋這對搭檔,《泡沫之夏》的女主演張雪迎和《最好的我們》的劉昊然,都是由“藝匯”選出。
而近兩年火起來的AIGC則能參與到電影制作的全流程。去年上半年,智能圖像生成軟件DALL-E和AI繪畫軟件Midjourney相繼發布,有電影從業人員認為,AIGC的出現將成為自動化生成電影的第一步。
2022年9月,一位柏林科技企業家Fabian Stelzer使用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和DALL-E 2等人工智能工具制作了一部科幻電影《鹽》(salt)。他還使用人工智能語音生成器Murf來生成電影中的聲音。
雖然這只是個人愛好者制作的一部實驗品,但AIGC在電影制作全流程的作用可見一斑。去年11月,ChatGPT的發布也讓電影劇本創作和創意生成擁有更多可能。
ChatGPT最讓人驚艷的功能之一是可以提取海量文本中關鍵信息并進行總結提煉。光線傳媒也希望利用這一優勢,按照給定的要求對文學作品、新聞事件、人物事跡等進行高效智能檢索及初步整理,擴展覆蓋面的同時也可以節省人力成本。
另外,王長田也提到,劇本開發期耗時一兩年甚至更久的情形并不少見,ChatGPT能幫助編劇初步構建劇本框架,探索情節走向、人設等可能性,輔助劇本修改,大幅提高項目前期的開發效率。
上周,Midjourney發布了第五版商業AI圖像生成程序,提升了圖像細節處理和多人物處理的能力,還解決了之前版本中手指無法準確描繪的問題,真實性和清晰度大幅提升。
這種技術也能運用于電影生產環節,在前期創作階段生成符合劇本要求的人物形象,對劇本進行預演,提前快速審視判斷劇本與最終制作效果可能存在的差距和缺陷等。
另外,在電影的后期制作過程中,AI的運用也能降本增效?!禙ortune》近日的一篇報道稱,Miramax公司邀請AI公司Metaphysic為電影《Here》中的關鍵人物打造年輕版,AI模型能夠讓湯姆漢克斯看上去更加年輕,而這項新技術的制作成本比VFX(視覺效果)或CGI(計算機生成圖像)更低,也更逼真。
AI技術“不一定會改變產品最終形態,但很可能會改變產品的生產手段”。處于風口的從業者們要做的就是行動起來,主動掌握AI技術在電影生產環節的應用。
抵制中的變革
3月22日,光線發布《去你的島》首張AI制作海報,隨后還放出一個視頻,詳細說明了制作過程。這張海報運用了三種AI工具:先用ChatGPT-4提煉出AI繪畫所需要的關鍵詞,再用Midjourney V5和Stable Diffusion進行繪畫和微調。
略顯意外的是,海報發布后,網友評論幾乎是一邊倒的質疑。他們認為光線傳媒使用AI制作海報并不是創新,而是“剽竊”。
光線傳媒發布AI海報制作視頻后的微博網友評論
ChatGPT和AI繪畫從誕生之初就伴隨著爭議。
去年底,ChatGPT剛展現出故事編撰方面的天賦時,不少好萊塢的電影從業者表示,需要使用合法措施來保護編劇,也有平臺出臺規定,禁止編劇使用AI技術撰寫劇本。
而AI繪畫則一直面臨侵權爭議。由于AI繪畫在訓練模型時需要大量“喂圖”學習,最終生成圖片有可能融合了多位畫家的風格,其版權卻不再屬于人類畫家。
最近,創作分享平臺LOFTER的AI繪畫功能就因此遭到抵制,平臺創作者認為LOFTER不經創作者同意就使用其作品作為素材,選擇退出平臺。
3月16日,網易LOFTER在微博發布道歉信,宣布相關功能已于3月8日下線,并承諾從未將用戶的作品用作AI訓練。
光線傳媒這次使用AI制作動畫海報似乎正“撞上槍口”。人們喜歡用AI繪畫創作新作品,但AI作品一旦用作商業用途,將不得不面臨創作者和消費者的聯合抵制。
前文說到的《犬與少年》也在發布后引起諸多質疑,人們認為,日本動漫行業并不存在真正的勞動力短缺,公司只是以人為制造的短缺為借口,不給真人創作者適當的報酬。
2021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指出,日本一些動畫工作者的月薪只有200美元,迫使許多人離開了這個行業。同年,一位動漫從業者聲稱Netflix公司的員工每剪輯一次的報酬只有3800日元(34美元)。
AIGC的侵權問題也被提及。網友提出,影片中AI生成的背景原圖都是在互聯網上搜索人工作品創建而成,沒有原作者的署名,也沒有征求他們的許可。這是AI繪畫普遍存在的問題,一群畫師在今年1月對Stability AI和Midjourney提起了訴訟。
最近,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推出一款免費應用程序Glaze,用來保護知識產權免受AI竊取。其工作原理大致可以理解為,通過該應用程序修改后的圖像,在人眼觀察下幾乎沒有區別,但可以扭曲AI視角下其呈現的模樣,因為人工智能感知事物的方式跟人類存在根本差別。
新技術的出現總是伴隨著質疑,從恐慌到擁抱,影視從業者和觀眾都需要一些時間。但AIGC改造影視行業的車輪只會滾滾向前,正如王長田在微博回應質疑時所說:“所有新事物不都是這樣開始的嗎?”
編輯 | 杜仲
設計 | 任孟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