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聚焦 >

世界通訊!風險分類應以債務人履約能力為中心:聰明的新《辦法》來啦

商業銀行風險分類迎來重要變革。

今天,銀保監會正式對外發布《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下稱《辦法》),進一步推動商業銀行準確識別、評估信用風險,真實反映資產質量。

其實,關于“五級分類”這事兒本身大家很熟悉了。這次的《辦法》首先是拓展了風險分類的資產范圍,將商業銀行的風險分類對象,由貸款擴展至承擔信用風險的全部金融資產。


(相關資料圖)

同時,《辦法》提出了新的風險分類定義,強調以債務人履約能力為中心的分類理念,進一步明確了風險分類的客觀指標與要求。

其中有一些地方“愉見財經”覺得要圈一圈重點的。比如:

1,逾期天數和信用減值是資產質量惡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但是逾期90天的債權是不是都要納入不良呢?現行的做法其實規定得不夠清晰,部分銀行以擔保充足為由,就算逾了90天也可以暫時不進不良。

新的《辦法》則明確規定,金融資產逾期后應至少歸為關注類,逾期超過90天、270天應至少歸為次級類、可疑類,逾期超過360天應歸為損失類?!掇k法》實施后,逾期超過90天的債權,即使抵押擔保充足,也應歸為不良。

2,現行的風險分類,是以單筆貸款為對象,而不是以債務人。比如某債務人名下有ABCD四筆貸款,AB都已經壞賬了,但CD可能還沒到期,于是還沒進入不良。

新的《辦法》在這一點上就“聰明”了?!掇k法》要求商業銀行對非零售金融資產進行風險分類時,應以評估債務人的履約能力為中心,債務人在本行債權超過10%分類為不良的,該債務人在本行所有債權均應分類為不良;債務人在所有銀行的債務中,逾期超過90天的債務已經超過20%的,各銀行均應將其債務歸為不良。(注意,這里針對的是對公客戶。)

所以,“愉見財經”在想,

- 第一,這么一來,越壓越實,過渡期之后,銀行不良率會不會有所上升?

- 第二,不良一壓實,銀行會不會又要缺資本了?

《辦法》共六章48條,要求商業銀行遵循真實性、及時性、審慎性和獨立性原則,對承擔信用風險的全部表內外金融資產開展風險分類。

同時,《辦法》針對商業銀行加強風險分類管理提出了系統化要求,并明確了監督管理的相關措施。

完善風險分類制度

完善的風險分類制度是有效防控信用風險的前提。

1998年,人民銀行出臺《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提出五級分類概念。

2007年,原銀監會發布《貸款風險分類指引》(下稱《指引》),進一步明確了五級分類監管要求。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發生較大變化,風險分類實踐面臨諸多新情況和新問題,現行風險分類監管制度存在一些短板與不足。

2017年,巴塞爾委員會發布《審慎處理資產指引》,明確了不良資產和重組資產的認定標準和分類要求,旨在增強全球銀行業資產風險分類標準的一致性和結果的可比性。

銀保監會、人民銀行在借鑒國際國內良好標準,并結合我國銀行業現狀及監管實踐的基礎上,制定并發布實施《辦法》,對推動商業銀行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金融資產風險分類

根據《辦法》,商業銀行應對表內承擔信用風險的金融資產進行風險分類,包括但不限于貸款、債券和其他投資、同業資產、應收款項等。表外項目中承擔信用風險的,應按照表內資產相關要求開展風險分類。

不過,商業銀行交易賬簿下的金融資產以及衍生品交易形成的相關資產不包括在《辦法》之內。

“在目前的實踐中,針對非信貸類資產的風險分類標準不明確、范圍也較為隨意?!便y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辦法》的規定有利于將所有承擔信用風險的資產納入分類范圍,有利于信用風險的全面準確防范和化解。

《辦法》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

一是提出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要求。明確金融資產五級分類定義,設定零售資產和非零售資產的分類標準,對債務逾期、資產減值、逃廢債務等特定情形,以及分類上調、企業并購、資管及證券化產品涉及的資產分類等問題提出具體要求。

金融資產按照風險程度分為五類,分別為正常類、關注類、次級類、可疑類、損失類,后三類合稱不良資產。

正常類:債務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客觀證據表明本金、利息或收益不能按時足額償付。
關注類:雖然存在一些可能對履行合同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但債務人目前有能力償付本金、利息或收益。
次級類:債務人無法足額償付本金、利息或收益,或金融資產已經發生信用減值。
可疑類:債務人已經無法足額償付本金、利息或收益,金融資產已發生顯著信用減值。
損失類: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后,只能收回極少部分金融資產,或損失全部金融資產。

二是提出重組資產的風險分類要求;三是加強銀行風險分類管理;四是明確監督管理要求,明確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風險分類管理開展監督檢查和評估,對違反要求的銀行采取監管措施和行政處罰。

銀保監會要求,商業銀行應嚴格按照《辦法》要求開展風險分類,并根據債務人履約能力以及金融資產風險變化情況,及時、動態調整分類結果。

而對于暫時難以掌握風險狀況的金融資產,商業銀行應從嚴把握分類標準,從低確定分類等級。

附:有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

《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的情況如何?

2019年4月30日至5月31日,《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金融機構、行業自律組織、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給予了廣泛關注。我們對反饋意見逐條進行認真研究,并在進一步調研與測算的基礎上,充分吸收科學合理建議?!掇k法》對不良資產認定標準的設置更加科學合理,在充分考慮不同條款影響和不同類型機構差異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完善,更有利于商業銀行真實、準確反映資產質量情況,實現信用風險有效防控。

正式發布的辦法與征求意見稿相比,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完善:一是進一步明確分類資產的范圍,將銀行交易賬簿下的金融資產以及衍生品交易形成的相關資產排除在辦法適用范圍外。二是進一步厘清金融資產五級分類與會計處理的關系,明確已發生信用減值的資產為不良資產。三是進一步優化部分分類標準,對交叉違約、重組資產等條款進行調整與完善。四是進一步細化實施時間與范圍,合理設置過渡期,提出差異化實施安排。

對金融資產開展風險分類應遵循什么原則?

商業銀行對金融資產開展風險分類時,應遵循真實性、及時性、審慎性和獨立性原則。準確分類是商業銀行做好信用風險管理的出發點,商業銀行應嚴格按照《辦法》要求開展風險分類,并根據債務人履約能力以及金融資產風險變化情況,及時、動態調整分類結果。

對于暫時難以掌握風險狀況的金融資產,商業銀行應從嚴把握分類標準,從低確定分類等級。

此外,商業銀行應在依法依規前提下,獨立判斷金融資產的風險程度,不受其他因素左右而影響分類結果,確保風險分類真實、準確反映金融資產的風險狀況。

《辦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辦法》共六章48條,將風險分類對象由貸款擴展至承擔信用風險的全部金融資產。除總則和附則外,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

一是提出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要求。明確金融資產五級分類定義,設定零售資產和非零售資產的分類標準,對債務逾期、資產減值、逃廢債務等特定情形,以及分類上調、企業并購、資管及證券化產品涉及的資產分類等問題提出具體要求。

二是提出重組資產的風險分類要求。細化重組資產定義、認定標準以及退出標準,明確不同情形下的重組資產分類要求,設定重組資產觀察期。

三是加強銀行風險分類管理。要求商業銀行健全風險分類治理架構,制定風險分類管理制度,明確分類方法、流程和頻率,開發完善信息系統,加強監測分析、信息披露和文檔管理。

四是明確監督管理要求。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風險分類管理開展監督檢查和評估,對違反要求的銀行采取監管措施和行政處罰。

如何理解以債務人為中心的風險分類理念?

根據現行《指引》,風險分類以單筆貸款為對象,同一債務人名下的多筆貸款分類結果可能不一致,既可以是正常類、關注類,也可以分為次級類、可疑類或損失類。

巴塞爾委員會在《審慎處理資產指引》中指出,如果銀行的非零售交易對手有任何一筆風險暴露發生實質性不良,應將該對手所有風險暴露均認定為不良。

借鑒上述概念,考慮到對公客戶公司治理和財務數據相對完善,《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對非零售金融資產進行風險分類時,應以評估債務人的履約能力為中心,債務人在本行債權超過10%分類為不良的,該債務人在本行所有債權均應分類為不良;債務人在所有銀行的債務中,逾期超過90天的債務已經超過20%的,各銀行均應將其債務歸為不良。

需要指出的是,以債務人為中心并非不考慮擔保因素。對于不良資產,商業銀行可以依據單筆資產的擔保緩釋程度,將同一非零售債務人名下的不同債務分為次級類、可疑類或損失類。對于零售資產,考慮到業務種類差異、抵押擔保等因素影響,銀行也可以對單筆資產進行風險分類。

風險分類如何考慮逾期天數和信用減值的影響?

商業銀行開展風險分類的核心是準確判斷債務人償債能力。逾期天數和信用減值是資產質量惡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能有效反映債務人的償債能力。從逾期天數看,現行《指引》對逾期天數與分類等級關系的規定不夠清晰,部分銀行以擔保充足為由,未將全部逾期超過90天的債權納入不良。

《辦法》明確規定,金融資產逾期后應至少歸為關注類,逾期超過90天、270天應至少歸為次級類、可疑類,逾期超過360天應歸為損失類?!掇k法》實施后,逾期超過90天的債權,即使抵押擔保充足,也應歸為不良。從信用減值看,新金融工具準則以預期信用損失為基礎,對相關資產進行減值會計處理并確認損失準備。

《辦法》參考借鑒新會計準則要求,規定已發生信用減值的資產應進入不良,其中預期信用損失占賬面余額50%以上應至少歸為可疑,占賬面余額90%以上應歸為損失。

《辦法》對重組資產的規定有哪些變化?

現行《指引》未充分明確重組貸款涉及的“債務人財務狀況惡化”以及“合同調整”兩個關鍵概念,且規定重組貸款均應分類為不良。借鑒國際經驗,《辦法》進一步細化了重組的概念。

一是明確重組資產定義,重點對“財務困難”和“合同調整”兩個概念作出詳細的規定,細化符合重組概念的各種情形,有利于銀行對照實施,堵塞監管套利空間。

二是將重組觀察期由至少6個月延長為至少1年,在觀察期內采取相對緩和的措施,有利于推動債務重組順利進行。

三是根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不再統一要求重組資產必須分為不良,但應至少分為關注。對劃分為不良的重組資產,在觀察期內符合不良上調條件的,可以上調為關注類。

四是對多次重組的分類作出明確規定,要求觀察期內未按照合同約定及時足額還款,或雖足額還款但財務狀況未有好轉,再次重組的資產至少歸為次級類,并重新計算觀察期。

《辦法》的實施安排是什么?

《辦法》實施充分考慮對機構和市場的影響,合理設置了過渡期,給予相關銀行充裕的時間做好《辦法》實施準備?!掇k法》將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對于商業銀行自《辦法》正式施行后新發生的業務,即2023年7月1日起發生的業務,應按照《辦法》要求進行分類;對于《辦法》正式施行前已發生的業務,即2023年7月1日前發生的業務,商業銀行應制訂重新分類計劃,于2025年12月31日前按季度有計劃、分步驟對所有存量業務全部按照《辦法》要求重新分類。

商業銀行應按照《辦法》規定,在持續穩健經營前提下,制訂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全面排查金融資產風險分類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盡快整改到位。對于新發生業務,要嚴格按照《辦法》要求進行分類。對于存量資產,應在過渡期內重新分類,實現按時達標。同時,商業銀行要按照新的監管要求,建立健全風險分類治理架構,完善風險分類管理制度,優化信息系統功能,加強監測分析和信息披露,切實提升風險分類管理水平。

關鍵詞: 履約能力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