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照例先說大盤。A股雖翻綠,但市場短期向好態勢不變,市場正在從反彈轉向反轉。H股市場是明顯的反轉,已經躍上21000點,市場機遇很好抓,只要你在H股底部區域布局,無論什么價位,只要分批分段,當前大概率能市值飄紅,預計H股強勢還會延續。
(資料圖片)
熱點板塊上,可以關注輔助生殖、托育等板塊,新聞信息中,各地在集中出臺鼓勵生育的措施,這些措施還是比較給力的,是真金白銀。尤其表揚濟南的政策,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發放600元育兒補貼,直至孩子3周歲。而1月11日,深圳也發布了《深圳市育兒補貼管理辦法》,當然這還是意見階段,但既然濟南已經帶好了頭,后面北上廣深應該不愿意落在后頭,北京也會有,這里就不細說了。
為什么鼓勵生育?也很好理解,什么房地產問題,什么經濟發展問題,什么供應鏈問題,說到底都是“人口紅利”不足的問題。當然了,生不生是永恒的話題,有人是反對的,這里強調:生育自由,個人的決策自己做。我們只是從宏觀經濟層面看,提高生育率對經濟是有好處的,畢竟我們是財經自媒體,不是情感類、社會類自媒體。
板塊上比較看好輔助生殖,大概1年半前,輔助生殖的部分費用還納入醫保,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百姓生育負擔。中國ART(輔助生殖)潛在市場規模接近8000億,其中包括AI(人工授精)和IVF(試管嬰兒)。我國財富結構也有個特點:年輕人沒錢生不起,年紀大有錢了,卻遭遇生育難,所以當前ART領域的需求還在遞增,高齡產婦會增加,輔助生殖的需求也會增加。
行業本身沒有太多可以介紹的,以前我們也談過很多次,參考標的包括:錦欣生殖(港股)、貝康醫療(港股)、通策醫療、漢商集團、貝瑞基因等。僅供參考,比較純正的輔助生殖標的是靠前的兩個港股。
今天強勢板塊還有房地產。有專家說要讓居民拿出1/3存款來買樓,中國15萬億里面拿出5萬億。專家真敢說,內容和過去“六個錢包”頗有點異曲同工。樓市就是輿論火藥桶,一點就著,有房沒房都有自己的視角,向來不能調和。建議專家還是悠著點,不過看到專家是中房前董事長,估計也是行業角度出發。
2023年樓市有機會,我們說過,房地產存在困境反轉。這點判斷不會改變。但從長期看,樓市需求已經接近極限,所以我們說,2023年樓市會好,但好景不長。從宏觀經濟層面,國家擺脫土地財政束縛的最佳方式,是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也就是轉向新經濟,讓新經濟替代房地產成為支柱產業,不要堆在樓市。當然,遠水不解近渴,我們現在還是要靠穩樓市來穩經濟,所以政策對樓市有放松,疊加疫情結束人民幣升值,“炒房團”有點蠢蠢欲動。
我認為投資人要保持冷靜。就說北京房價,已經很高了,如果向上走,買得起的人越來越少,未來需求就會萎縮,總有一天要到頭的。如果向下走,房子買得起的人是多了,但一旦向下,趨勢是很難抵擋的,我們以前說過索羅斯的投資秘訣:看透反身性。翻譯成中文:看清趨勢。趨勢一旦形成,那么樓市就很難挽救。所以,實際上樓市最佳的狀況,只有一種。穩定價格的情況下增加新房成交量。
那么如何增加新房成交量?靠鼓勵嗎?靠專家引導嗎?實際上主要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收入有需求才會去買房,有需求怎么實現?可以提高生育率,但提高生育率怎么實現?提高老百姓收入唄!你看,房產最后繞到了收入這個環節。2023年,疫情結束,收入自然會有走高,所以2023年樓市會有困境反轉。但錢難賺似乎是個常態,所以樓市的好日子不會太長。對于房企,抓住這個時間窗口,賣樓去庫存、融資(主要是股權)降杠桿。至于投資人,房地產是估值回歸,主要是2022年太悲觀了,股票回升。但這種回升也是有限度的,不要期待過高。
我覺得讓老百姓拿出1/3的現金出來買樓,拯救房地產商,不如讓股市上漲,讓老百姓收入提高1/3,股市起來,房地產作為股市收割機,一樣可以解決樓市的問題,而且是雙贏,真正的贏兩次!
專家以后直接說增加老百姓1/3的收益,就不會被罵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