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資訊 >

民生宏觀:居民部門持有十年難得一見的7.4萬億超額儲蓄


【資料圖】

民生宏觀 · 周君芝團隊

要點

1月10日,央行公布12月金融數據。12月社融存量同比9.6%,較前值走低0.4個百分點;12月M2同比11.8%,較前值走低0.6個百分點;M1同比3.7%,較前值走低0.9個百分點。

理財贖回大潮之下,12月企業債過度收縮,企業中長貸異常擴張。

12月企業債券融資-2709億元,為歷史同期最差。12月企業中長貸融資1.2萬億,為歷史同期最高;同比增速257%,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11至12月企業債券融資異動,起因理財贖回引發債市大跌,企業債發行停滯。

9月后企業中長貸便進入持續擴張通道,11月以后擴張速度加快。主因有三,一則政策性金融工具加碼;二則地產企業銀行授信放松;三則制造業貼息信貸放量。

2022年金融數據反應私人信用連續收縮,政府逆勢再加杠桿。

11月以來企業債券融資下降過快,背后是私人部門風險偏好收縮;企業中長貸也持續超常擴張,背后清晰可見政府寬信用動機。

2022年私人部門風險偏好逐步收斂,從地產到股票,再到理財,再波及至企業債券融資,私人部門信用逐步收縮。

2022年政府部門信用持續擴張,只不過擴張渠道從專項債轉為政策性金融工具,再到商業銀行信貸投放;擴張手段從傳統減稅降費、基建投資,過渡至修復房企現金流量表,增擴制造業信貸投放。

相較總量增速高低,“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極致結構更能反應2022年中國金融主線——私人部門信用收縮,政府部門信用擴張。

政府可以無限加杠桿么?政府杠桿的盡頭是私人部門能否重啟一輪投融資。

2022年私人部門信用收縮幅度之大,政府杠桿力度之大,歷史少見。這種私人降杠桿—政府加杠桿的極致模式可否永續?換言之,政府杠桿是否有盡頭?

國際經驗表明,政府杠桿面臨兩個顯性約束,外債占比過高,或國內通脹失控。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個國家外債占比低,國內通脹偏低,就可以無限制政府加杠桿。政府杠桿還面臨軟約束,政府杠桿能否有助于修復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幫助私人部門重啟擴表。

2022年中國資產負債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故事,當私人部門對未來信心受損,風險偏好異常收縮,此時政府部門杠桿所獲資金,投放至私人部門,私人部門只愿意持有現金存款,不愿將資金轉化為有效投資,也就無法有效撬動增長。這就是私人部門積累超額儲蓄的底層原因,這種現狀也即所謂的“流動性陷阱”。

“流動性陷阱”之下,政府部門無論以何種力度擴張信用,私人部門依然無法有效重啟一輪正常的投融資,經濟發展遲滯。

2023年重要的不是政府杠桿空間幾何,重要的是修復私人部門信心。

2022年財政大幅擴張,預算內外財政擴表力度均不俗。然而2022年私人部門信心不足,企業和居民囤積大量超額儲蓄。這說明2023年重要的不是政府再加多少杠桿,重要的是修復私人部門信心。修復居民信心,不僅需要打開疫情約束,更需要將疲弱的地產拉回常軌,因為房價是居民資產負債表的重要錨。

既然方向明確,當前居民部門又持有十年難得一見的7.4萬億超額儲蓄,對未來地產修復節奏和幅度,我們可以更樂觀一些。

風險提示

地產表現超預期;政策調控超預期;疫情超預期。

外發報告:本文來自民生證券研究院于2023年1月11日發布的報告《2022年12月金融數據點評:政府杠桿的盡頭》

關鍵詞:

資訊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