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產業科技
商戰云橘波詭,最先看穿真相的必定是當局者。一如快遞物流戰事,阿里、京東之爭愈演愈烈,能參透馬云心思的,自然當屬劉強東。
(資料圖)
2013年,阿里聯合“三通一達”等企業組建起“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阿里將之取名為“菜鳥”。菜鳥網絡脫胎于一個宏大的商業敘事,骨子里刻著“利他”,立志做中國快遞物流最強基礎實施。
彼時,馬云談及菜鳥更多呈現出社會責任的底色,并堅稱阿里永遠不做快遞,不會搶快遞公司的飯碗。依托數十萬本地菜鳥驛站,阿里在物流末端建立了牢固的生態壁壘,甚至可以說已經沒有對手。
就在阿里強調菜鳥“不做快遞、只提供數據”的角色時,劉強東直言數據就是阿里搶快遞生意的最強武器。2016年,劉強東把槍口指向菜鳥網絡,公開稱:“菜鳥網絡本質上是在幾個快遞公司上搭建數據系統,幾家快遞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會被菜鳥物流吸走?!?/p>
事實證明,劉強東一語成讖。菜鳥網絡在數據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憑借電子面單等數字化手段強化了對其他快遞公司的掌控力,原本屬于阿里系的通達系快遞公司附屬角色更加明顯。
同時,菜鳥網絡的創收能力暴增,2022財年營收已經高達461.07億元,四年增長了近6倍。不僅在營收規模上遠超三通一達,而且估值領跑市場上多數快遞公司。如今,菜鳥已成阿里第三大營收支撐,在整體營收中占比6%左右,超越了本地生活業務權重。
野心遠不止此。就在菜鳥問鼎末端霸主之時,阿里重新調整了菜鳥的戰略定位。菜鳥CEO萬霖去年宣布了菜鳥網絡的新定位,“客戶價值驅動的全球化產業互聯網公司”。
故事一如既往地宏大,但這一次菜鳥選擇明牌的策略。圍繞新定位,菜鳥直切快遞物流腹地,親自下場做直營物流,開始了一場比拼順豐、京東的送貨上門新戰役。另外,動員末端渠道資源,力爭全線啟動對阿里系之外的物流勢力的反撲。
戰略一旦被錨定,必將不惜一切代價取勝,這是阿里的一貫作風。于菜鳥而言,作為阿里物流生意的戰略錨點,攻勢已被徹底拉滿。
自營物流,來勢洶洶
電商行業的內卷,已經從卷貨架變為卷體驗。其中,物流配送作為用戶體驗的重要支撐,在電商企業的攻防之勢中被推向臺前。
典型如菜鳥網絡??吹骄〇|物流對電商,乃至快遞市場的滲透加深,阿里決定把菜鳥打造成物流配套基礎設施的先鋒隊。一改末端角色,以送貨上門為抓手,重塑淘寶天貓服務體驗,守住阿里物流版圖的基本盤。
從菜鳥的升級動作可以看出,送貨上門的戰略優先級提升,這也是菜鳥接下來一段時期內必啃的骨頭。菜鳥送貨上門服務的落地路徑有三條:菜鳥直送、菜鳥驛站、聚合按需配送。
首先,直營的菜鳥直送已是菜鳥送貨上門的核心配送力量。目前,阿里在天貓超市、天貓國際等自營電商業務中,全面推進菜鳥直送服務,此前的“丹鳥”配送也更名為菜鳥直送。這意味著,阿里正在培育自營配送品牌,叫板京東物流、順豐等送貨上門物流品牌。
其次,菜鳥驛站啟動末端送貨上門服務,依托全國菜鳥網絡打通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根據阿里2023財年二季度報,菜鳥驛站在全國城市社區、校園和鄉村地區的站點總數超過17萬個,其中,11.6萬個城市社區驛站中超8萬個已為消費者開通了送貨上門的服務選擇。
最后,菜鳥聯合申通快遞推出按需上門服務,消費者在天貓淘寶下單時可選擇送貨上門服務。這種聚合其他快遞資源的配送方式,覆蓋范圍也在逐步提升,在2023財年Q2提升到全國30多個城市。
綜合來看,論服務體驗,菜鳥直送的送貨上門效率最高,如提出了“不上門必賠”的承諾,但當前覆蓋場景有限;論覆蓋范圍,菜鳥驛站的送貨上門勢力最廣,但投入有限、人員不足,體驗大大折扣。至于組合式的送貨上門方式,看似把選擇權交給消費者,其實是受菜鳥自營配送力量限制所致。
此前菜鳥網絡CEO萬霖曾對外稱,今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推送貨上門。前不久,菜鳥還宣布面向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10個城市的消費者,招募“送貨上門體驗官”,參與菜鳥送貨上門全流程。這一舉動可視為菜鳥送貨上門品牌理念向消費者滲透。
過去一年,菜鳥加速布局送貨上門,在核心城市已達到95%的普及率。菜鳥的送貨上門,甚至不只局限于居民樓,還出現在高校。河南某大學生王明稱,自己宿舍離學校的菜鳥驛站較遠,但可以在APP上預約智能小車送到宿舍樓下,節省取快遞的時間。
但不同地區,不同終端需要的人力、物力條件不同,想要大規模實現送貨上門,必須具備強大的物流網絡和人員團隊,這對菜鳥網絡的服務升級產生挑戰。事實上,菜鳥送貨上門最終的落地效果也表現不一。
家住五線小城市的高中生劉紅稱,在天貓超市買的東西由菜鳥裹裹配送,但由于自己家住5樓無電梯,快遞員只是會在到樓下后打,平時如果上學不在家,快遞員則需要反復配送。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快遞配送的效率,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送貨上門。
在電梯樓房居多的地方,送貨上門則不需花費太多額外勞動力;但在一線城市之外,菜鳥能否把這項服務普及到低線城市甚至鄉鎮,目前仍是未知數。然而,送貨上門只是物流體驗的一個側面,菜鳥還需在配送時效上下功夫。不過目前對菜鳥而言,上門與時效很難兼得,它似乎傾向于采取先上門后時效的策略。
為了最大化落地送貨上門,菜鳥不得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即投入大量財力物力人力資源建設倉儲、同城配送、干線物流等配套設施。
從財報中可見,雖然菜鳥在阿里的營收占比增加,但虧損較嚴重。2022財年,菜鳥營收461.07億元,經調整EBITA(息稅前利潤)虧損14.65億元,同比擴大80.20%,這主要系擴大物流業務所致。
多場景滲透,直擊腹地
以送貨上門為戰略支點,阿里統籌此前積攢的數據、渠道和對外物流投資版圖,重投自營物流體系建設,背后正是一場從守到攻的戰略反撲。
這樣一來,既能滿足客戶對物流的時效和上門需求,盡可能減少用戶流失;又可以反哺阿里數字商業,通過提升物流體驗,增強天貓淘寶的用戶粘性。換言之,菜鳥在客戶價值驅動下,商業模式逐漸趨向自營化、物流化,不再局限于末端的代收快遞業務。
除了在送貨上門層面做深,菜鳥還謀劃在場景層面做寬,觸角延伸至B端物流改造??梢钥吹?,去年以來,菜鳥在加碼菜鳥直送網絡,為天貓超市、天貓國際提供上門服務的同時,也著手布局大家電、家裝、冷鏈等垂類場景的送貨上門。
這些大件送裝或對時效要求較高的場景,由于缺乏標準化的物流服務,用戶體驗較差,因此存在一定的市場空白。但大件送裝服務往往重人力、重倉儲、重干線管理能力,整個模式有別于中小件物流業務,需要參與者以重資產的模式投入,尤其以直營方式把控服務質量。
與小件物流的送貨上門策略一致,菜鳥在大件場景上同樣采用重資產投入,包括建立自營產業帶集貨分撥中心、履約末端城市倉、自營送裝團隊等。這再次體現了阿里布局自營物流的野心,不僅在模式上趨同于京東、順豐,而且企圖在物流改造薄弱的場景快速建立差異化優勢。
對于家裝家居大件物流網絡的規劃,淘寶天貓家裝家居總經理恩重表示,到2023財年底,淘寶天貓要實現5個產地集貨倉、11個區域分撥倉、58個自營送裝履約末端城市倉、1萬自營安裝師傅,可實現300個城市送裝、日均履約2萬單的網絡規模效應。
此外,菜鳥還布局末端大件電器送裝,進入京東擅長的領域。10月27日,天貓和菜鳥聯合宣布,未來三年天貓大件電器家裝商品將全面實現免費送裝。同時,菜鳥還將投入10億元,并建立一支1萬人規模的末端送裝師傅團隊。
不過,菜鳥自營物流戰略的推進也存在生態阻隔。一方面,菜鳥早期聚焦通達系物流資源整合,自有物流能力建設落后于京東,如今,京東物流在供應鏈、快遞、冷鏈、云倉等環節的壁壘優勢釋放,成為京東集團生態顯著的第二增長曲線。京東之外,順豐在高端快遞市場站穩腳跟。中小件場景被先入局者切割,菜鳥的增長空間被限制在淘寶天貓場景,以及大件場景。
另一方面,雖然菜鳥過去借助通達系拓寬了生態網絡,獲得大量外部收入,但隨著菜鳥直送網絡效應外延,自營業務也可能蠶食原有的通達系份額。在送貨上門、優化體驗戰略推動下,菜鳥自營步伐只進不退,外部快遞公司對于淘寶天貓核心場景的話語權將被持續削弱。
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是,就在菜鳥扛起阿里營收增長大旗時,阿里系的三通一達盈利能力日漸不樂觀。2019-2021年,申通歸屬凈利潤分別為14.08億元、3633萬元、-9.09億元,分別同比下滑31.27%、97.42%、2603.16%。圓通、申通、韻達的單票收入也從2019年的3.44元、3.38元、3.56元降到2021年的2.02元、1.97元、2.04元。
如今,菜鳥羽翼漸豐,騰空而起之后更是在場景端奪得越來越多的制空權。從戰略上看,阿里已經賦予菜鳥無差別擴張能力,正如萬霖在內部所言,“模式輕或重不重要,要為客戶提供最優解決方案,需要菜鳥網絡做輕就輕,需要做重就重?!?/p>
顯然,菜鳥在輕重之間最終選擇了后者,而后者正是包括通達系在內的快遞物流企業的腹地。
關鍵詞: